李商隐《齐宫词》鉴赏、赏析和解读

【导语】:

  李商隐《齐宫词》鉴赏、赏析和解读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这首短小的咏史诗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两个片断: 齐宫与

  李商隐《齐宫词》鉴赏、赏析和解读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这首短小的咏史诗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两个片断: 齐宫与梁台。但共同的地点相似的历史经验和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使这两个片断构成了一首完整的、构思新颖而神韵深远的作品。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个片断,写南齐废帝于恣意行乐中亡国。废帝自上台后,大兴土木,营造豪华宫殿,终日沉溺声色,奢侈放纵。他宠幸潘妃、特为她起造饰金嵌玉的神仙、永寿、玉寿三殿,又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潘妃行走其上,曰 “此步步生莲花也”。永元三年(501),雍州刺史萧衍 (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攻入建康,齐将为内应,夜开宫门,勒兵入殿,当时废帝在合德殿笙歌作乐方罢,刚刚入睡,闻兵入,仓皇逃避之际被斩。对于这样一个难以三言两语说清的历史片断而要用两个诗句来表现时,诗人作了高度的艺术处理,他不是从辞句的精炼上下功夫,而是把它浓缩为几个富于典型意义的意象,几个鲜明的画面。为了使诗具有更强烈的感兴力量,他没有完全地忠于史实而是作了个别的改动,把合德殿改为永寿宫,把夜开宫门改为夜不扃,“不扃”,即不锁上大门,诗人通过这样的细节来深入地刻画齐废帝在宫内醉生梦死,兵临城下却罔然不觉的情景,把这个历史事件强化为一个惊人的艺术画面。写南齐的亡国,诗人也并不直写废帝被斩,而写“金莲无复印中庭”这个废帝荒唐宫廷生活中典型场面的消失,把南齐的亡国表现得非常含蓄而意味深永,纯粹是诗的笔法,对废帝的讥刺中伴随着一种诗意的伤感和慨叹!

  下二句转写“梁台”,是诗的第二片断。南朝常称宫殿为“台”,“梁台”亦即梁宫的意思。梁武帝攻克齐宫之后,他成了齐宫新的主人,宫殿易主,不幸的是,它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乐场面却依然如故,“歌管三更”使读者很自然地联想起齐宫的“夜不扃”,从而对宫殿新主人的生活有了一个明确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歌管三更”之后用了一个“罢”字,写恣意行乐而用 “罢”字是新颖的、带冒险性的,但写“三更罢”而非彻夜,显然更合乎一个帝王日日沉溺于声色之乐的生活习惯。正如古人所说的,写富贵的生活,光用金银珠玉偎红倚翠之类的辞句并无多大表现力,写的好的是“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样反而表现歌罢筵散的句子,它反映出诗人不落俗套的构思和独到的观察力。同时,它也为下句的艺术意象的出现作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夜半歌罢,宫禁暂时地结束了它的一天的笙歌灯火的喧哗,这时,沉寂中传来了悬于宫殿椽桷之端的九子铃声。因为歌罢,人们才听到了夜空中的铃声;而因为铃声,人们更感受到黑暗中一种不祥的空寂。仿佛这不规则的铃声扫空了一天的喧哗,在显现着人生如梦般的空幻感,暗示了历史的某种可悲的循环,废帝的幽灵在其中若隐若现。九子铃是古代大建筑物上的饰物,史载废帝曾夺取当时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的宫殿。废帝潘妃随风俱逝,九子铃却仍在风中、在已易主的宫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它是废帝荒淫生活的见证,同时又在发出意味深长的暗示: 梁台新主荒淫如故,正可悲地重蹈南齐覆辙。诗人选取了一个带着伤感的诗意画面,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慨叹从中得到强烈的表现。

  屈复在评论此诗时说:“不见金莲之迹,犹闻玉铃之音;不闻于梁台歌管之时,而在既罢之后;荒淫亡国,安能一一写尽,只就微物点出,令人思而得之。”分析得简要精到。李商隐的这首咏史诗,采用的是一种电影镜头剪接般的方法,他把几个最富于典型意义的鲜明画面凑合在一起,尤其是九子铃这个连接两代的细小物品,再加上“无复”、“犹自”等感叹的语气,使作品迥然超乎一般的流于平直或说教的咏史诗,显得合蓄而深永,没有一语涉讥讽说教,而其深沉的内蕴自会引起读者心灵的震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