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论训〕 楚王之佩玦而逐兔①,为走而破其玦也②,因佩两玦以为之豫③,两玦相触,破乃逾疾④。乱国之治,有似于此。 〔注释〕① 玦: 半圆形,有缺口的玉器。 ② 为走: 刘文典认为《太平御览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氾论训〕 楚王之佩玦而逐兔①,为走而破其玦也②,因佩两玦以为之豫③,两玦相触,破乃逾疾④。乱国之治,有似于此。 〔注释〕① 玦: 半圆形,有缺口的玉器。 ② 为走: 刘文典认为《太平御览
〔氾论训〕 楚王之佩玦而逐兔①,为走而破其玦也②,因佩两玦以为之豫③,两玦相触,破乃逾疾④。乱国之治,有似于此。
〔注释〕 ① 玦: 半圆形,有缺口的玉器。 ② 为走: 刘文典认为《太平御览》九百七引为“楚王佩玦逐兔,马速玦破”。据此,“为走”应为“马走”。 ③ 豫: 通“预”,指事先做好准备。 ④ 逾: 通“愈”。
【鉴赏】 佩玦逐兔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有用;如果只是多而无用,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落实到治国上亦是如此,政令简明、善于随顺百姓之自然,才能够无为而无不为;如果一味靠增加法令、税负等措施来增加收入,则反而会造成民众的动乱而更加难以治理,造成民众的贫困而赋税收入更少。
正是因此,当处于乱世之中,思想家们批判的最多的就是国家的烦苛之政。如《老子·五十七章》云:“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七十五章》又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正如陈鼓应先生所分析的,老子的上述观点意在阐明“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根本原因。在上者横征暴敛,厉民自养,再加上政令繁苛,使百姓动辄得咎,这样的统治者已经变成大吸血虫与大虎狼。到了这种地步,人民自然会从饥饿与死亡的边缘中挺身而出,轻于犯死了”(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所谓“剥削”也即意图通过增加赋税的办法增加收入,而所谓“高压”也即通过增加法令、军队等办法加强对民众的控制。殊不知“佩玦逐兔,破乃逾疾”,这些增加的手段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正如《淮南子》所说:“乱国之治,有似于此。”
相反,要想真正达到民众顺从、赋税增加的目的,只有“以无事取天下”,给民众以充分的自由和休养生息的机会,则天下自然会太平,民众自然会富有,而民富则国强,国家又何愁赋税的征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