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任侠拒谏》原文及鉴赏

【导语】:

〔氾论训〕 北楚有任侠者①,其子孙数谏而止之②,不听也。县有贼,大搜其庐,事果发觉③,夜惊而走,追,道及之,其所施德者皆为之战,得免而遂反④,语其子曰:汝数止吾为侠。今有难,果赖而免身。

  〔氾论训〕 北楚有任侠者①,其子孙数谏而止之②,不听也。县有贼,大搜其庐,事果发觉③,夜惊而走,追,道及之,其所施德者皆为之战,得免而遂反④,语其子曰:“汝数止吾为侠。今有难,果赖而免身。而谏我,不可用也。”知所以免于难,而不知所以无难。论事如此,岂不惑哉!

  〔注释〕 ① 任侠: 仗义行侠。 ② 数: 屡次。 ③ 庐: 住宅。事: 任侠者和盗贼有牵连的事。发觉: 被发现、察觉。 ④ 反: 同“返”。

  【鉴赏】 游侠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先秦两汉时期尤其活跃,所以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在《史记》和《汉书》中专门为其立传。对于政府的行政治理来说,游侠作为一个特立独行、不拘礼法的群体,在很多时候自然是被政府所打压的,如韩非子曾把游侠作为危害社会统治的五种蛀虫之一,认为“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班固在《汉书·游侠传》中亦批评游侠“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游侠大多都讲义气,因而要比欺压百姓的昏庸政府强很多。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志向的司马迁亦认为,游侠作为“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史记·游侠列传》)。

  就此而言,北楚之任侠者好行侠义,子孙屡次劝其改正而不听,其实正是出于其为侠的本性;而后来任侠者被官府追捕时,因为受到“其所施德者”的帮助而逃过一劫,也正当归功于其平素行义的行为。因此,从任侠者的角度来说,他的逻辑其实并没有错,因为“义”对他来说本就是一个不容丢弃的禀性。

  但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任侠者是只知道免于灾难,而不知道怎样从根本上杜绝灾难。也就是说,任侠者只看到了由于行义使其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而免灾,却没有看到如果他当初不行义、不曾帮助盗贼的话,这次灾难根本就不会发生。显然,《淮南子》在这里是取一种对于任侠者的贬斥态度的,认为他当初就不应当任侠。王冉冉教授曾对汉初的游侠政策作了如下总结:“在汉代,汉高祖由平民起家,对侠的依赖甚大,因此在汉初侠的势力颇大,养士之风漫延,在当时出现了朱家、剧孟等一批侠士。而至汉武帝时,为了大一统专制政权的需要,中央政府用了各种方法来收编、打击侠士”(《史记讲读》)。显然,《淮南子》对于任侠者的态度正反映了汉武帝时的国家政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