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 这首歌谣传唱于西汉都城长安。当时长安城内的贵族妇女流行着一种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 这首歌谣传唱于西汉都城长安。当时长安城内的贵族妇女流行着一种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
城中好大袖, 四方全匹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
这首歌谣传唱于西汉都城长安。当时长安城内的贵族妇女流行着一种高发髻、阔眉毛、大袖筒的妆饰。如,汉明德皇后喜欢梳“四起大髻”(《东观汉纪》),赵媫妤好穿“石华广袖”(《飞燕外传》),而赵王则“好大眉”,喜爱宽眉毛(《风俗通》)。由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的对应规律,京城时妆被四方各地争相效仿,而且变本加厉发展到了可笑的地步。歌谣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极为生动地反映了这种上行下效、恶滥漫延的社会风气。从字面上看,歌谣所嘲讽的只是发饰衣装方面的问题,然而它的内涵意蕴却是比较丰富的。东汉马廖就曾引用这首歌谣来说明“改政移风,必有其本”, “吏不奉法,良由漫起京师”(《后汉书·马廖传》),一切不良风气和腐化现象的滋延其根源皆在统治者倡导的道理。此外,歌谣也有如下的启示:那些缺乏个性、盲目追随、具有“一窝风”心态的赶时髦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推波助澜的责任。
歌词一共六句,全都是比喻,用形象表示议论,加上适当的夸张,遂使这首民谣的讽刺,辛辣中带着几分含蓄和幽默。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