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训〕 夫狐之捕雉也①,必先卑体弥耳②,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③,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④。 〔注释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人间训〕 夫狐之捕雉也①,必先卑体弥耳②,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③,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④。 〔注释
〔人间训〕 夫狐之捕雉也①,必先卑体弥耳②,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睹③,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④。
〔注释〕 ① 捕: 王念孙认为是“搏”。 ② 弥: 王念孙认为“弥”当为“弭”。弭,按的意思。弭耳: 王念孙认为是“弭毛”。弭毛: 按敛其体毛。 ③ 植: 通“直”,指耸立起毛。植睹: 顾广圻认为“植睹”似当作“植尾”。指竖立起尾巴。 ④ 直: 只、仅。
【鉴赏】 那狐狸在攻击野鸡时,总是先卑伏着身子、按敛着体毛,等待着野鸡的到来。野鸡见狐狸这副缩头缩脑的样子,也就信以为真,不加防范,所以让狐狸得以捕捉到野鸡。假使狐狸圆瞪怒眼,耸毛竖尾,摆出一副捕捉野鸡的架势,野鸡见此架势也必惊怕而远走高飞避开凶神恶煞的狐狸了。在此,《淮南子》深刻地指出,要识破假象是很不容易的,因而伪装着的凶恶比显露在外的凶恶要可怕得多。
然而,狐狸虽然可怕,却远远不如人可怕。正如《淮南子》进一步深刻指出的,人的伪装狡诈,要比禽兽的手段厉害得多了。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有智慧。正如老子所说,“智慧出,有大伪”(《老子·十八章》),智巧出现,便会产生大伪。“智”原本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它不必一定产生“伪诈”;但一旦“智”与人的私心、贪欲联系在一起,它便会以“智巧”、“智谲”的面貌出现,成为有碍于人心向善、社会纯朴的东西了。大概正是出于对这种情况的忧虑,具有远见卓识的老子才痛心疾首地要求人们“绝学”、“弃智”,提出了“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老子·三章》)的主张。在这里,老子将“无欲”、“不敢为”和“无知”、“智者”直接联系在了一起,非常鲜明地表明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而更可悲的是,人们还往往自拘于“智巧”、“诈谲”,甚至“好之”,正所谓“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对此,刘笑敢先生解释说:“大道的本义是平坦之途,比喻理想的社会原则和行事原则。‘径’即小径、曲径、险径,即小路,比喻正途之外的方法和途径……大道既明,人人遵循,社会自然平安无事,不劳施政者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但是,如果社会的治理者为了享用自己的权利,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干忠心,或为了积累升迁的资本,因而不断发号施令,那么社会是不得安宁的。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如果有平坦的大路不走,专门挑便宜、图省事、顾己而不顾人,那么社会也就有了不安定、不平静的混乱之源。所以老子倡大道,反对走小路”(《老子古今》)。
总之,人为了一己之私欲而生的智巧、机巧是人类伪诈产生的根源,这种伪诈比禽兽的伪诈要可怕得多;但是,这毕竟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小路,真正智慧的人不应当自拘于此,而应当行于坦荡荡的大道。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