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女娲补天》原文及鉴赏

【导语】:

〔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①,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②,断鳌足以立四极③,杀黑龙以济冀州④,积芦灰以

  〔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①,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②,断鳌足以立四极③,杀黑龙以济冀州④,积芦灰以止淫水⑤。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⑥,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⑦,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⑧;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注释〕 ① 爁炎: 即爁焱,指火势蔓延。爁又与滥音同,水泛滥称滥,火蔓延叫爁。洋: 溔,水大的样子。颛: 善。颛民: 善良百姓。 ② 女娲: 传说中人类始祖,辅佐伏羲氏治国,还传说她抟土造人类。 ③ 鳌: 龟。 ④ 黑龙: 传说中的水精。 ⑤ 芦灰: 芦苇灰。淫水: 泛滥的洪水。 ⑥ 虫: 狩,即“兽”。 ⑦ 背: 背靠。方州: 大地。阳: 疑为“炀”,炽热、炙燥的意思。方: 矩。绳: 准绳。枕方寝绳: 是形象地叙说女娲等想使社会自然变化发展有规律可循,按规律来治理。 ⑧ 窍: 贯通。理: 疏理。

  【鉴赏】 女娲补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则神话典故,但在传世文献中,到了《淮南子》才对这则典故有了比较完整而明晰的记载,对女娲补天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都作了较为具体而生动的描写。

  首先,补天的主因是“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四根擎天大柱倾倒,导致天地都发生了灾难性的变化。对此,《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云:“当其(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以刑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由此可知,天地崩坏虽然是天灾,但也是由人祸造成。女娲作为传说中人类的创造者,不计人类的过失,在天下民众遭受劫难时毫无嗔怒怪罪,义无反顾地拯救人类,足见女娲的善良与伟大。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天神,更是作为一位母亲的善良与伟大,而这亦反衬出人类的无知与渺小。就此而言,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补天》一文中极言人类在女娲面前的无知与渺小,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切合女娲补天这则神话的原意的。

  女娲拯救人类的措施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句都与水有关,所以现代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分析说:“女娲补天神话,过去一般都从‘补天’这个角度去理解,但仔细研究、分析它的实际,中心内容却是治水。大龟(鳖)、大蛇(黑龙)都是洪水暴发时出现的水怪,女娲所‘断’所‘杀’的就是这类兴波作浪、为祸人间的怪物。‘积芦灰以止淫水’,更是明确地指出女娲补天最终的目的是在治水……大约由于上古一次大洪水(这洪水是世界性的)时期,山洪暴发,霖雨不息,天色阴沉可怕,看来似乎就要天崩地裂的光景……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个出现的治水英雄。我国西南苗、瑶、侗、黎等少数民族中,至今还流传有伏羲、女娲逃避洪水,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的神话,可见女娲和洪水关系密切。”(《神话选译百题》)

  最后,女娲补天结束之后,并不是就立即全身而退了,而是“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她还关注自己的孩子,并且使天地万物的运行良好有序,不悖“准绳”;若是有悖于天地万物运行的良好秩序的事情发生,她便会出面“窍理之”乃至“绝止之”。在这里,神话的作者实际上是强调了维护天地万物之良好运行秩序的重要性,提示我们人类应当有所法式(准绳),而不能为所欲为以至于破坏天地万物的良好秩序。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