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音者声之余,细曲中见耳 【原文】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1)。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2)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十九 音者声之余,细曲中见耳 【原文】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1)。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2)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
十九 音者声之余,细曲中见耳
【原文】
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1)。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2)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3),舌尖(4)无窕音,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注释】
(1)曲中见耳:从细微的地方可以见到。
(2)尖巧者:伪装虚饰的人,指圆滑世故,八面玲珑,行事小心谨慎的人。
(3)溢出:说话粗声大气。
(4)舌尖:说话轻巧流利。
【译文】
音,是声的余波或余韵。音跟声相去并不远,它们之间的差异从细微的地方还是可以听出来的。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饰做作,俗话所谓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说的就是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情动于中,而声中饱含深情,到话说完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却声未发而气先出,口齿伶俐,却又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内在素养深厚,而且预示其人还会获得美名盛誉。
【解读】
声是音的余韵或者余波,细心体会方能辨别。“禽无声”,燕声莺语,虽呢喃婉转,这就是有音无声;“兽无音”虎啸狮吼,万马齐鸣,虽威猛肃杀,但缺少曲折婉转之意,这是有声无音的缘故。有音无声之人,缺少骨气和血性,多为尖巧小人;有声无音之人,刚有余而柔不足,难逃贫贱的结局。高雅之士,开谈多含情,话后有余音。德隆望尊之人,声气相投,不散不乱,口齿伶俐且不轻浮张狂,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样的人雅量充沛,厚重端庄,不仅事业有成,而且会赢得良好的名誉。
典例阐幽
声貌相辅,察人才智
用人之难,难在识人,乾隆帝认为才识平庸自守的人,是为官无能的表现。
乾隆皇帝以引见的方式来考核官员,仅凭他们的容貌和临时的神情应对,只能获得粗略印象,可细听其奏对,听其言,察其神。为此他说:“甄核于奏对之时,累乎皮相。”作为一种差强人意的说法,他仍认为通过引见的方式识别人才,“人才大概,毫无遁形,自临御至今四十余年,简阅已多,亦颇十中八九”。
为了弥补引见时考核的缺点,乾隆帝还常辅以进一步的调查。乾隆三十一年,新任江西袁州知府唐灿被引见,乾隆帝评为“看其人,甚懵懂,于地方政务恐未谙悉”。由于对此人不太放心,便命江西巡抚吴绍诗留心考察汤灿的政绩并指示说:“若唐灿实在难以胜任,即行具折奏闻,无得少存姑息”。乾隆帝深知掌握任免大权的皇帝对吏治好坏起着关键作用,责任之重大让自己也觉得头疼。他说:“但人才自昔为难,即如州县等用科目出身之人,原为伊等苦读十年书,始博一官,是以按资铨叙。每于引见时,有年力衰败之人,欲不用则弃置甚悯,用之贻误的地方,不得已令其改教,在伊等摈而不用,则未必尽皆心服。若使强词夺理,方谓一见何以决其不能胜任,究亦难辨析。其实衰庸弱茸之人,断不能膺民社重寄,即未经扣除而将就录用徐观其后者,亦不知凡几矣。”这一段话道出了乾隆帝在任免官吏上的苦衷实在不少,使他只能尽力而为,任免中难免有不妥之处。
总之,乾隆帝通过各种方法,长期考察甄选,为清政府培养了一批能干的官僚,依靠他们的才智,乾隆朝达到了统治前期、中期的繁荣景象。
在所有官员中,最兴盛的是鄂尔泰一族的西林觉罗氏,乾隆五年擢用鄂容安时,其父鄂尔泰再三辞让。乾隆帝说:“朕之用人,悉秉至公,毫无私意于其间。古云:非乔木之谓,有世民之谓。盖以大臣子弟果能立志向上,随事黾勉,斯能不愧世臣,可以为国家宣力。朕观鄂容安及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朱轼之子朱必阶,皆能遵守家训,祗受国恩。况鄂容安、张若霭向为皇考命在军机处行走,原欲早就成人。此次擢用,乃朕量材加恩,即寓栽培之道。鄂尔泰不必以己意固辞。”后来,鄂尔泰的四个儿子和侄子都受到皇帝的重用,但是乾隆帝也不是唯人是用,而是唯才是用并且用人有原则,当鄂尔泰的儿子侄子犯了错误,仍然依法处置而不留私情。
在汉族的官员中,除张廷玉一门科名极盛,其他如嵇曾筠及其子嵇璜、蒋延锡及其子蒋薄、刘统勋及其子刘墉均受到乾隆的重用。刘统勋父子两代忠良难能可贵。刘统勋在乾隆初为内阁学士,后被升为侍郎、漕督。乾隆十八年入军机处。曾屡次受命审理重要案件,办理河塘、河工、赈济灾民,督运军饷,参与军政要事,大部分都圆满完成。刘统勋在晚年时深受乾隆推信,“皇帝眷注益隆,信任益笃,事或有待攻而决者。”说明乾隆帝越来越关怀他、倚重他,有些事需要同他商量后再做出决定,足见信任之深。
乾隆三十八年冬,天未亮刘统勋就动身上朝,行至东华门外,轿夫感觉情况反常,待停轿是才发现他坐逝于轿中。事后,乾隆帝亲临刘家祭奠,发现刘家住所低矮潮湿,才知道刘统勋之清廉。乾隆帝回宫后心情沉重,对大臣感叹道:“朕失一股肱!”称赞说:“如刘统勋方不愧为宰相。”刘墉也因廉洁而出名。刘墉学识渊博,贯通经史诸子百家,才华横溢并且为官“保廉反贪,崇俭戒奢”,因此而名播海外,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以包公比之。刘墉身材矮小,弯腰驼背,外号刘罗锅,乾隆帝命他以自身为题作诗一首。刘墉脱口而出:背驼负乾坤,胸高满腹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
乾隆帝称刘墉是个奇才,并委以重任。刘墉一身正气敢向权势倾国的和珅挑战。
乾隆帝所信任的臣子中,还有不少清正廉洁的好官,如大学士孙嘉淦,在乾隆初期,曾上了着名的“三习一弊疏”而名声大震,他还提出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则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用以自戒。又如吏部尚书甘汝来,清廉自励,从不收受别人之礼。吏部是官员升迁的组织,在官场中本是个炙手可热的差事,自然有很多官员都来巴结奉承。而甘汝来却严格自律,在办公时病逝在官署中。当时大学士讷亲监管吏部。讷亲把甘汝来的遗体送回家中,进他家时,见一位老妇人在庭院中做针线活,误以为是他家的女婢,便让他转告甘夫人,说她丈夫已逝。老妇人闻言吃惊地问来者是谁,讷亲告诉她事情的讲过,老妇人失声痛哭,这时,讷亲才知道他就是甘夫人。
讷亲问甘夫人家里是否有多余的钱,甘夫人说有,便拿出八两银子说:“此是书馆月课俸禄。俸禄本十六金,相公俭,计时以用,故所余半月费用。”听了此话,讷亲异常感动,讷亲“代以衣衾殓之”,并把这些情况告诉乾隆帝。乾隆听说后,特批一千两银子让内务府来办理甘汝来的丧事。
楚王醉酒,弦外之音
即位三年的楚庄王,整天吃喝玩乐,狩猎垂钓,不问政事。他害怕有人来劝谏,还特意在王宫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有敢谏者死无赦!”楚国的大臣对此十分焦虑。樊姬(楚王之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经常打猎,就会因玩物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曾多次劝阻,而楚庄王始终不为所动。
那时候,作为一个君王拥有许多嫔妃是平常之事,楚庄王当然也不例外。但在眼光深远的樊姬看来,却不是小事一桩,因为她明白,一个君王若是沉迷于女色,亦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很容易因此而亡国。
为了避免楚庄王误入歧途,樊姬就亲自负责从各地寻访美女。当然,能被樊姬所选中的美女,都是品行容貌俱佳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重外表,不重品德修养之人。樊姬的此举,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楚国国君身边的隐患,同时也深深感动了楚庄王,使他对樊姬更加的尊敬。
一天,大夫伍举斗胆向楚庄王进谏。一进殿门,便见楚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美女,右手搂着越国美女,同时嘴里还不断地让美女给他进食美味。还有五六个宫女正在翩翩起舞,钟鼓乐声,靡靡醉人。
楚庄王见伍举进来,忙先发话:“大夫是想喝酒呢,还是想看歌舞呢?”
伍举装出一副心情十分沉重的样子对楚庄王说:“有人让臣猜一个谜,臣愚钝怎么也猜不出来,特意前来向您请教。”
楚庄王又亲了两个美女,笑着对伍举说:“那你就说来听听。”
伍举不慌不忙地说:“楚国京都有一只大鸟,羽毛五彩缤纷,姿态婀娜多娇,但是这只鸟已经三年不飞也不鸣了,您猜是什么鸟?”
楚庄王已经听出伍举的弦外之音,笑着对伍举说:“这还真是不好猜?但显然这不是一般的鸟,他虽三年不飞,必一飞冲天,虽三年不鸣,必一鸣惊人。你退下去吧,我已经知道了。”伍举似乎也明白楚庄王的意思,向楚庄王行了个大礼,退了下来。
又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仍然放荡不羁,只知道喝酒、打猎、欣赏美女和歌舞音乐,依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一天,大夫苏从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冒死去见楚庄王。他一进门就号啕大哭起来。
楚庄王惊讶地问道:“先生为何如此悲痛?”
苏从说:“我为快要死了而伤心,也为楚国将要灭亡而伤心。”
楚庄王听了,奇怪地问道:“先生说出个理由方可,否则,我将依法从事。”
苏从说:“我想来劝谏您,您一定不听,还有可能杀了我,您整天不理朝政,只知道吃喝玩乐,长此以往,我们楚国离灭亡就不远了。”
楚庄王听了,不禁大怒:“你找死呀!我的命令就在宫殿门口摆着呢,你还敢胆大包天,违抗我的命令,我要杀了你。”
苏从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声音说得比楚庄王还要响亮:“杀身以明君,这正是臣的愿望。你把我杀了,我还可以了落个忠臣的美名,而国家亡了,你只能是个亡国之君。要杀你就杀吧!”
苏从做好了受刑的准备。不曾知楚庄王竟然走下殿阶,来到苏从身边,微笑着对苏从说:“大夫您的话句句是忠言,您真不愧为我们楚国的栋梁。”
苏从本以为楚庄王是要来亲自惩罚他的,早已把两眼闭起来,等着挨揍。听了楚庄王的一番话,不禁老泪纵横。庄王安慰他说:“大夫放心吧,我会把国家治理好的。”苏从顿时破涕为笑,高兴地走了。
楚庄王执政两年多来,表面上纵情享乐,并还下达了“有敢谏者死无赦”的命令。通过他和伍举打哑谜似的对话以及和苏从直白的对话中,可知道楚庄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他正要通过这种方法,来进一步考察大臣,看看谁是真正的忠臣。同时也给一些诸侯国造成一定的假象,让他们对楚国产生麻痹轻敌的思想。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冷眼旁观,谁是忠正之士,谁是奸佞之人,楚庄王已经心中有数了。于是,楚庄王立即遣散宫廷乐队,解散了舞女,整顿内务,把伍举、苏从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又任用了一大批贤能之士。与此同时,又大开杀戒,诛杀了数百名对朝廷不忠的人。楚国百姓见楚庄王“浪子回头”,无不拍手称快。楚国的霸业也由此开始。
周定王九年,楚庄王派兵降服了陈国,第二年,又率大军攻打郑国,取得了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
从此,楚国雄风又一次地出现在诸侯国之间。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才识的明君,以不同于寻常的方法来辨忠奸,此乃大智。忠奸分明,邪正清楚之后,才能大刀阔斧的整顿和全面的改革,经大乱而达到大治。这就是三年不飞也不鸣中的奥秘: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恃傲猜疑,害人害己
晋明帝在位仅仅三年,于公元325年病逝,死后葬于武平陵。遗诏王导辅政,太子司马衍即位,年仅5岁,是为晋成帝。因成帝年幼,其母庾太后临朝摄政,王导以司徒身份录尚书事,与中羽令庾亮等人共同辅政。由此,在王、庾两大族之间展开了一场权利的角逐。
庾亮,字元规,是成帝母亲明穆太后的哥哥,国戚庾琛之子。庾氏亦是当年随晋元帝渡江南迁的北方名门望族之一。庾亮相貌俊美,举止飘逸大方,并且十分善谈,喜欢老庄之道,崇尚韩非子刑名之学。他性格稳重,不严自威。晋明帝初为太子时,就闻其盛名,辟为西曹掾。后经人引见,明帝见他风度优雅,远过所望,因此十分器重,并聘庾亮的妹妹为皇太子妃,即后来的明穆太后。中兴初年,拜中书郎,领着作郎,侍讲东宫,后累迁至给中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权力越来越大。
王导辅政,素以宽缓平和而得众臣之心,而庾亮执政,则任法栽赃,严刑苛刻,颇失人心。明帝遗诏曾褒进大臣,而征西大将军陶侃、祖约都不在其中。陶侃、祖约认为是庾亮将他们的名字从遗诏中删除,所以怀恨在心,并有怨言。庾亮恐此二人重权在握,如果图谋叛乱,就会无法控制,便派温峤督军江州,以防不虞之变并修建石头城以做防备。
南顿王司马宗谋反,欲废除成帝自立。庾亮诛杀司马宗,并废司马宗之兄西阳王司马羡。司马宗为皇室近戚,司马羡为国族元老,明帝在时,对二人格外的宠信。因此,朝野上下都认为庾亮诛废二人,是为了剪除异己,削弱宗室力量,以图独霸政权。
当时,有个琅琊人,名叫卞咸,是司马宗的死党,和司马宗一起被诛杀。卞咸的哥哥卞阐逃奔历阳太守苏峻,苏峻将其收留。庾亮派人下书让苏峻交还卞阐,苏峻不肯,并将其藏匿起来。
苏峻,字子高,少时闻名遐迩,28岁举孝廉。后遇永嘉之乱,弃文从武,泛海南渡。因讨伐王敦有功,进封冠军将军,历阳太守,加散骑常侍,掌江外军事,威高权重。苏峻平时对庾亮十分不满,收留了大量逃亡之徒。庾亮担心苏峻在外兵强难制,一旦谋反鞭长莫及。为了稳住苏峻,便征其为大司农,调入京城,以便控制,苏峻十分清楚庾亮的用意,恐其害己,不肯受诏。
当时,有个朝中大臣讽刺苏峻不敢进朝为官,苏峻反驳道:“庾亮怀疑我图谋造反,我入朝为官岂可活命?我宁愿山头望延尉,不能延尉望山头。”于是,联合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举兵反叛,一路逼近京师。
起初,温峤得知苏峻不肯受诏入京,便产生怀疑,恐其不利于朝廷,请求庾亮让自己回京师护卫成帝。而庾亮怀疑镇守西部边境的征西大将军陶侃会趁机叛乱,就急报温峤书信:“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勿越雷池一步也。”
历阳,即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当时苏峻的驻军所在地。温峤驻军江州(今江西全省和湖北武汉一带)如果离开江州回京师建康,必须经过雷池。所以,庾亮叫他:“无越雷池一步”,实际上就是叫他不要回京,一步也不许动。庾亮嘱咐温峤:“我担心西部边境,万一出事,要比历阳的苏峻更加麻烦,所以你一定要坐镇原防,按兵不动,千万不可跨过雷池,哪怕一步也不行。”
同时,王导也奉庾太后的诏令,集结三吴义兵,即吴兴、吴国、义兴的官吏自募士兵,进京护卫朝廷。但是庾亮担心王导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不准义军进护京师。由于庾亮的阻挡,京师兵力匮乏,力量薄弱,无可据守。
苏峻部将韩晁率军入寇宜城,庾亮率军抵抗,大败。苏峻乘胜进逼建康,庾亮亲自率领六军迎战苏峻于建阳门外。尚未布好阵势,苏峻大军便冲杀过来,庾亮一败涂地。庾亮带着三个弟弟庾怿、庾条、庾翼乘小船慌忙西逃,苏峻部将乱军追击。庾亮左右有人拉弓射敌,慌乱之中射中了自己船上的舵工。致使庾亮大惊失色,十分狼狈。
庾亮弃城逃走之前,无言见王导,只好对侍中钟雅说:“这里后事就拜托您了。”钟雅长叹一口气说:“现在栋梁折断,房屋倾颓,是谁的责任啊!”庾亮面红而惭道:“今日之事,不复再言,只望你能保护幼主平安。”钟雅无奈,只好和王导一起护拥成帝于太极殿,可怜幼主司马衍,小小年纪却遭此大祸。文武百官不知去向,只剩下老臣王导、钟雅、褚翼、苟崧数人围护在身边。
苏峻攻入大殿,士兵挥动戈矛冲向帝座,威逼左右侍从离开成帝,王导破口大骂:“冠军将军苏峻未曾觐见皇上,尔等小人竟敢肆意侵逼?”遂以身护卫成帝。王导素以勋德辅政,待人和蔼平易,且善于因事成就。现在虽已年过半百,手无寸铁处此险境,但威势依旧慑人,苏峻以前对王导颇有好感,此时王导挺身而出,面无惧色,仍不失往日宰相之风度,便下令士兵下殿,不再过分威胁。苏峻带兵下殿,却突入皇太后内宫,逼辱太后,剥裸左右侍女为戏。一时间,乱军四处抢掠,并驱使群臣四处奔窜,百姓号泣。太后被辱,惊愤而死。
太后庾氏,性情仁厚,姿仪端庄大方,容貌清逸秀美。明帝即位,封为皇后;成帝即位,尊其为明穆太后。时群臣上表:“天子年幼,恳请太后应该像汉代和熹皇后一样临朝听政。”明穆太后三辞不肯,不得已才受命摄政,却将大权交与兄长庾亮。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庾亮的恃傲专权,连累自己惨遭杀身之祸。
一言不察,祸国亡身
战国时期,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史称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曾位至相国,受封食邑,权倾一时,然而这四人的命运结局却大不相同,孟尝君和平原君终于相位,信陵君因酗酒而卒,春申君则落了个身首异处,全家被灭的下场。
春申君,名黄歇,战国时期楚国人。春申君是他的封号。得此封号是因为他曾成功地将楚国从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拯救出来,并保全了楚顷襄王太子完的性命。
春申君最初臣事楚顷襄王,博闻善辩,颇受赏识。当时,秦国在争霸战争中日益强盛,而楚国连连失利,仅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和二十一年(前278)两年间,楚国先后丧失鄢(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邓(湖北省襄樊市北)等五座城池,而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被占领,王室的祖坟被焚毁,楚顷襄王被迫将都城改迁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楚国元气大伤,正在此时秦昭王又联合韩、魏企图一举消灭楚国。在此危难之际,楚顷襄王将出使秦国解除国难的重任交给了春申君。
春申君出使之前,殚精竭虑地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一到秦国就奉上给秦昭王,信中极言秦、楚对立的弊端以及与韩、魏结盟的不妥。秦昭王读后连连称善。于是解除了与韩、魏的联盟,遣使与楚国结盟。楚国暂时渡过了难关,春申君一封书信而使秦、楚化敌为友,名声因此大振。
古时两国结盟,须以国王之子孙作为互换的人质。楚顷襄王派太子完为质于秦,陪同的使者就是春申君,他与太子完在秦国被扣留了十余年,直至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前163)楚王病重将逝,太子完恐其父临死易太子,急欲回国巩固储位,然而秦国不愿放其归国。春申君在双方胶着之际,又一次施展了善辩的才能。
他对秦国的相国应侯范雎说:“如今楚王大病不起,秦国如果放太子完归国,日后太子得立为楚王,必与秦国维持联盟的密切关系;若不放太子完,他在秦国的都城不过就是一布衣之人,楚国另立他人,就不一定与秦国相亲善了,愿您深思熟虑!”应侯觉得有理,急忙禀告秦昭王。秦昭王只同意春申君归国探视楚王,仍要扣押太子完。
春申君劝说无效,就将太子完乔装打扮成楚国使者的样子送出秦国,春申君则住在太子完的居舍中称病不出。等太子完走远,估计秦国追不上了,春申君才主动向秦昭王禀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国,放走了他,我确实有罪,愿大王赐我一死!”秦昭王大怒,令其自裁,已被春申君说服的应侯对秦昭王说:“春申君如此忠于太子完,一旦太子完立为楚王,必定会重用他,不如放他也归国,使他继续为秦楚的亲善尽力。”秦昭王于是放了春申君。
春申君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就病故了。太子完继承王位,即楚考烈王。鉴于春申君对其归国即位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忘死赤胆忠心,考烈王毫不犹豫地将相权交给了他,并封他为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
春申君为楚相长达25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曾率兵解秦国对赵国的邯郸之围。并北伐兼并鲁国,使楚国一度恢复了强盛的局面。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楚、赵、魏、韩、卫合纵伐秦,乃以楚国为纵长,作为五国之首。但是,此时秦国兼并诸侯,统一中国的态势已不可逆转,五国之师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城西北)一战而败。楚考烈王却以此责怪春申君谋划不善,慢慢开始疏远他。春申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处心积虑地要重新得到国君的宠信,然而物极必反,其灾祸也随之而至。
楚考烈王多年无子,深以为忧。春申君为他多方寻求妇人,无奈进献多人仍不获一男儿。赵国人李园贪图富贵,想将自己的妹妹女环进献给楚王,又怕因不生男儿遭到冷遇,于是,兄妹二人想出一计。一次,李园请假回家,故意逾期而返,春申君问其缘故。李园说:“我有一妹,能鼓琴诵诗,齐王派人来求聘她,我与使者饮酒,故而失期。”春申君马上想到楚王正在物色女子,即令李园将女环带来。哪知春申君一见女环貌美且能歌善舞,顿起爱心,竟将她留宿身边,据为己有了。不久,女环就有孕了,这正是他们兄妹所渴望的。女环对春申君说:“楚王宠信您,虽兄弟不如也。但是楚王无子,百年之后只得以其兄弟嗣位。您平时依仗楚王的信任,对其兄弟多有失礼之处,一旦其兄弟得立,灾祸必将降临您的身上。”春申君为此极为恐慌,女环乘机劝道:“如今我已有身孕,但是他人并不知晓,您如果把我进献给楚王,我若得天助而生一子。楚王必会宠幸我。日后您的儿子也就成了王位的继承人,整个楚国不就是您的了吗?”这是整个一出吕不韦的故事再现。春申君听后大为赞叹,忙将女环安置到别处,然后向楚王说:“有一女子据面相上看,可生男儿。”楚王随即召幸。怀胎十月,女环果然生下一子。楚王大悦,即立为太子,女环也被立为王后,连李园也大受重用。
然而,春申君的如意算盘并未打好,女环做了王后,李园就起了杀死春申君之心,因为他害怕春申君将其兄妹的诡计泄漏出去。于是,他暗中豢养了许多亡命之徒,寻机杀人灭口。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楚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提醒他说:“楚王卒,李园必使人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春申君却不以为然,说:“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
春申君的结局却不幸被朱英言中。楚考烈王一卒,李园就率先入宫内,令敢死之士埋伏在棘门(楚国都寿春城门),当春申君进入棘门,众伏兵忽起,春申君还来不及反应已命丧黄泉。他们还将春申君的头颅割下,扔到棘门之外。为了斩草除根,李园又将春申君一家全部杀害。当然,只留下了春申君与女环所生的那个儿子,他就是楚王的继承人,即楚幽王。
春申君为了长保富贵,与李园兄妹耍阴谋,施诡计,最终落了个满门皆灭,身首异处的下场,亦可谓自作自受也。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