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发日抄》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又名《黄氏日抄》。文集。原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初刊于元代。 黄震,字东发,学者称于越先生。生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卒约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浙江慈溪人。宝祐四年进士。曾任华亭县令

  又名《黄氏日抄》。文集。原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初刊于元代。

  黄震,字东发,学者称于越先生。生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卒约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浙江慈溪人。宝祐四年进士。曾任华亭县令、抚州太守、浙东提举常平等职,有政绩。宋亡,隐居于宝幢山,誓不入城市,“日惟一食,仰天长歌”,后终饿死。其学宗程朱,但不满,故修正之。著有《东发日抄》、《古今纪要》等。

  《东发日抄》原本九十七卷,今佚八十一、八十九、九十二共三卷,实存九十四卷。其中,前六十八卷,系黄氏阅读经、史、子、集诸书的札记。六十九卷以下。收录撰者奏札、申明、公移、讲义、策问、书、记、序、跋、启、祭文、行状、墓志铭等作品。

  集中一些观点可见出撰者所受朱熹的影响,如以为“事万变而不齐,而理无不在。……理本无所不包。”(卷六十八)“理虽历万世而无变”(卷四十),以及“一事一物之微,一举一动之暂,无非天理之流行。”(卷八十七)然在谈及“道”时,又对朱熹的看法有纠正,一方面以为“道即理也”,另一方面又以为“道”或“理”“非越出人事之外,他有所高深之道也。” (卷八十二)这与朱熹“理”在事先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又,撰者批评了二程及其门人谢良佐对曾皙的赞扬,以为“道”即存生于“为国之事”中,而不应像曾皙那样“无意无世”、“遗落世事,指为道妙”(卷二)。对朱熹后学不切近朱熹而“独于其高远”也表示不满。

  撰者于朱熹所说的“性即理也”、张载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均示赞同。但又以为以上理论乃不及孔子“性相近”说等平实准确。撰者又就反驳宋儒对韩愈的批评,而维护韩愈性三品说,以为其源于孔子。同时对宋儒奢谈“性”而表示不满。又,以为“心具众理,理贯万事”(卷八十八)。又,阐发程朱的主敬说,以为“敬”即“克己复礼”。但不赞成二程的“静坐”说,以为“心者,所以治事,而非治于事。”(卷八十六)如老庄那种“斋心服形”和禅学那种“坐脱立忘”的方法,是“日夜仇视其心而禁治之”,以至使人成了废物。故此,又进一步提出“言之非艰,行之为艰”,以纠正程朱后学“不知其躬行”的流弊。

  撰者又以为自古而来,存在着一条“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统,以为二程“发明孔、孟正学于千四百年无传之后”(卷三十三),朱熹则“所力任者在万世之道统”(卷三十九),故而将佛、老视作“异端”,以为禁止异端可“使民俗得尽复唐虞三代之旧”(卷六十九)。又针对时情而指出“借儒谈禅”是“吾儒之病”。

  该书最早有元沈逵本,另有清乾隆中汪佩锷校刊本,并附入《古今纪要》十九卷。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