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原文及解读

【导语】:

[二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鉴赏〕 孔子重视学是无人不知的,《论语》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学字,全书用得最多的概念就是仁、礼、学。但是,他同样也强调思维的重要

  [二·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鉴赏〕 孔子重视学是无人不知的,《论语》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学字,全书用得最多的概念就是仁、礼、学。但是,他同样也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学是了解别人的认识,思是寻求自己的认识。“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一句不仅是指反躬自问、依靠自己,而且也是要求在思想认识上得之于己,自我创新。他从来反对死读书,食古不化,所以提出“温故而知新”(《为政》)。从《论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直有意识地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自觉地采用的启发式教育,就是千方百计促使学生思考问题。

  他所说的“思”,主要是指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例如他在讲述礼制、文化传统的演变规律的时候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制,减少和增加了些什么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制,减少和增加了些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也不过是去除一些过时的东西,增加一些适应时代要求的东西,其基本精神就是传一百代也可以知道(《为政》)。这是使用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他提倡的举一反三则可以视为类比推理。孔子还提出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即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把握事物的对立面、从对立的统一中寻求正确的认识。他曾经说过: 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一个问题,我对于他问的事情本来毫无所知,但是。我抓住这个事情的正反两方面加以彻底的盘问,我就能够回答他的问题了。由上可见,孔子力图通过思使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已知弄清未知,从而获得新知。孔子曾经用“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来说明思所显示的巨大功效。

  在孔子的语汇中,思的含义非常丰富,除了指理性思维之外还表示自我力求完善的精神活动。他说“见贤思齐”(《里仁》),又提出“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思得”(《季氏》)。这些思所反映的主观活动比抽象化的逻辑思维活动具有更强的能动性、自觉性和超越性,它们是指主观精神的自我决定作用,是要求自我不受对象的限制和束缚,自作主宰,促使精神超越自我当下的状况,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根据以上分析,如果不发挥思的这些作用,人们面对一大堆经验材料,就会感到茫然无绪,一筹莫展;或者是为外界的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理论所支配,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不知所措;或者是为自己内心的某种消极、不健康的情绪所左右,迷失前进的方向,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稍晚于孔子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通过分析矛盾获得真知,但是他完全依靠抽象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来寻求知识。与此不同,孔子主张思和学并重,认为两者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不可偏废。他曾谈过自己这方面的体会:“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他始终认为古代的优秀传统,特别是那些经典著作,经过历史的检验、淘汰和筛选,包含了前人治国修身的宝贵智慧,是每一个时代的人创造、前进的基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基本手段。所以他说:“君子学道则爱人”(《阳货》),“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在他看来,如果不通过学习掌握圣人所提出的真理,一个人就会走入歧路。因此,他警告人们: 只是一味地苦思冥想而不学习,那是很危险的。他的意思可能不仅指在人生和学术道路上的迷误,而且也指损害身体健康。

  明朝末年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在其《四书遇》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解说孔子这句话。他说:“一屋子散钱,无索子串起;一条寡索子,无钱可串。皆不济事。”他又说:“有闻见而无智慧,如人在三光(指日、月、星三天体之光)之下而自家无眼,不见一物,终冥然而已。有智慧而无闻见,如明眼人在大暗中举足坑堑,岂不臬兀(“臬兀”原意动摇不安,这里意为危险)。”这两个比喻很有启发性,可供理解孔子这句名言参考,也可以借用作为本文的总结。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