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子全书》
〔赏析〕《爱莲说》是一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全文只有119个字。
从表面上看,这篇题目叫《爱莲说》,文章也的确是做在作者对莲花的爱好上,而实际上,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作者并不是就莲论莲,乃是以莲自比——通过对莲花的形态和习性的描绘,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文章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总冒一笔,先把题目中的一个“爱”字提了出来。接着便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陪衬,来衬托下面的“爱莲”。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作者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陪衬呢?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同莲花相比较:莲花的清幽同菊花相似,却没有菊花那样的傲气;莲花的艳丽同牡丹相似,却没有牡丹那样的俗气:比较之下,莲花就显得十分突出了。同时,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一向为人传诵;李唐一代世人崇尚牡丹,更是史有明文:这样说也有其事实上的根据。
再接下去,就说到“爱莲”的本身了,作者在“予独爱莲之……”的下面,一连用了七个句子,从各个方面极言莲花的美德,从而为后文的“君子”二字写照:“出淤泥而不染”,写君子操守之坚;“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性情之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君子德行之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君子品格之高和声誉之盛:于此可见作者之爱莲,就在于莲花具有君子的美德。以上是文章的第一段。
文章进到第二段,作者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独抱幽芳的菊花,比作避居乡野的隐士逸民;将一味浓艳的牡丹,比作奔名逐利的豪富显贵;将具有前文所述种种美德的莲花,比作高尚的君子:这是对花品的精确评价。再从三种花联系到三种爱花的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说明隐逸是人所难能;“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说明君子的可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富贵是人所共欲。这里的一个“鲜”字和一个“同”字跟前文的两个“独”字相呼应,“众”字跟“世人”相呼应。同时从用字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爱菊的陶渊明的景仰,对爱莲的自己的称许,而对于爱牡丹的为数众多的世人,则表示出无情的鄙薄。文章到此结束,可以说是“止于其所当止”。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大师,《宋史》说“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文如其人,这篇托物寓意的文章,就正好表现出了他的这种高尚人品。至于这篇文章的行文,也有一些值得注意之处:第一是平淡自然,富有情味,通篇没有艰涩险怪的字句,也没有烦琐浮泛的文辞;第二是委婉含蓄,不露锋芒,以三种花比三种人,“内意能尽其理,外意能尽其像”:这些本来是宋代散文共有的特点,而在这篇短得出奇的论说文中,更是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附带再说两个修辞上的问题。南宋文论家吕祖谦说得好:“文字一篇之中,须有数行齐整处,须有数行不齐整处。”《爱莲说》整篇都从三种花的比较落笔,基本上用的是排比的手法,但在三处比较之中,除了中间一处是完全齐整的以外,篇首一处和篇末一处的句式、词面,以至叙述的详略,排列的先后,都是不尽相同的;这样就显出了行文的错综变化,既能够适应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又可以避免形式上的单调呆板。还有,“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三句,以花比人,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但这种比喻要比一般的比喻复杂一些,古代文论家特称之为“类喻”。所谓“类喻”,就是“取其一类,以次喻之”的意思。它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连续使用几个比喻,彼此贯串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是几个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同类的,如这里的“菊、牡丹、莲”同属花卉一类,几个用来比喻的事物也必须是同类的,如这里的“隐逸、富贵、君子”同属人品一类。这种比喻手法,在古文中经常可以见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