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臣闻自古王者之治天下,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故为人君者,以细务而责人,专大事而独断,此致治之要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原文: 臣闻自古王者之治天下,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故为人君者,以细务而责人,专大事而独断,此致治之要
原文:
臣闻自古王者之治天下,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故为人君者,以细务而责人,专大事而独断,此致治之要术也;纳一言而可用,虽众说不得以沮之,此力行之果断也。知此二者,天下无难治矣。
伏见国家自大兵一动,中外骚然,陛下思社稷之安危,念兵民之疲弊,四五年来,圣心忧劳,可谓至矣。然而兵日益老,贼日益强,并九州之力讨一西戎小者,尚无一人敢前,今又北戎大者违盟而动,其将何以御之?从来所患者夷狄,今夷狄叛矣;所恶者盗贼,今盗贼起矣;所忧者水旱,今水旱作矣;所赖者民力,今民力困矣;所须者财用,今财用乏矣。陛下之心,日忧于一日;天下之势,岁危于一岁。此臣所谓用心虽劳,不知求致治之要者也。近年朝廷开发言路,献计之士不下数千,然而事绪转多,枝梧不暇。从前所采,众议纷纭,至于临事,谁策可用?此臣所谓听言虽多,不如力行之果断者也。
伏思圣心所甚忧而当今所尚阙者,不过曰无兵也,无将也,无财用也,无御戎之策也,无可任之臣也。此五者,陛下忧其未有,而臣谓今皆有之,然陛下求得而用者,未思其术也。国家创业之初,四方割据,中国地狭,兵民不多,然尚能南取荆楚,收伪唐,定闽岭,西平两蜀,东下并、潞,北窥幽、燕。当时所用兵财将吏其数几何惟善用之故不觉其少何况今日承百年祖宗之业尽有天下之富强人众物盛十倍国初。故臣敢言有兵、有将、有财用、有御戎之策、有可任之臣。然陛下皆不得而用者,其故何哉?由朝廷有三大弊故也。
何谓三大弊?一曰不慎号令,二曰不明赏罚,三曰不责功实。此三弊因循于上,则万事弛慢废坏于下。臣闻号令者,天子之威也;赏罚者,天子之权也。若号令不信,赏罚不当,则天下不服;故又须责臣下以功实,然后号令不虚出而赏罚不滥行。是以慎号令、明赏罚、责功实,三者帝王之奇术也。自古人君,英雄如汉武帝,聪明如唐太宗,皆知用此三术而自执威权之柄,故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
伏惟陛下以圣明之姿,超出二帝,以尽有汉、唐之天下。然而欲御边则常患无兵,欲破贼则常患无将,欲赡军则常患无财用,欲威服四夷则常患无策,欲任使贤材则常患无人。是所求皆不得,所欲皆不如意。其故无他,由不用威权之术也。自古帝王,或为强臣所制,或为小人所惑,则威权不出于己。今朝无强臣之患,旁无小人偏任之溺,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爱陛下如父,倾耳延首,愿听陛下之所为,然何所惮而不为乎?若一日赫然执威权以临之,则万事皆办,何患五者之无?
(有删减)
译文:
我听说自古君王治理天下,虽然有忧心天下勤勉为政的心却不知道达到大治的要领,那么越劳心而事情会越违背初衷;虽然有纳谏的明察却没有大力推行的果断,那么进言越多就会听得越迷惑。因此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把小事交给他人去办理,自己专揽大事,作出决断,这才是达到大治的关键方法;接纳一种可用的建议,虽然很多人劝说也不能阻止它的推行,这是大力推行的果断。明白这两者,天下没有难以大治的事情。
我看见自从国家兵事一动,朝廷内外一片混乱,陛下担心国家的安危,念及士兵百姓的疲惫难处,四五年来,圣心忧劳,可以说是达到极点了。但是士兵一天天衰老,敌人一天天强大,用全国的兵力讨伐一个小小的西戎,还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现在强大的北戎又违背盟约对我用兵,我们将凭借什么抵御他?从来我们担忧的是夷狄,现在夷狄背叛了;厌恶的是盗贼,现在盗贼出现了;忧心的是水灾旱灾,现在水灾旱灾发作了;依靠的是百姓的力量,现在百姓的力量困顿了;所必须的是财物给用,现在财物给用短缺了。陛下的心,一天比一天忧愁;天下的形势,一年比一年危急。这就是微臣所说的用心虽然劳苦,却不明白寻求达到大治的要领啊。近年来朝廷广开言路,献计的志士不下数千,但是事情的头绪反而转多,小细节顾不过来。从前所采纳的,众说纷纭,事到临头,谁的计策可以采纳?这就是微臣所说的听到的意见再多,还不如大力推行的果断。
我想您心中最担忧而当今还缺少的,不过无兵,没将,没财物给用,没抵抗敌人的计策,没可以任用的臣子。这五方面,陛下忧心没有,而微臣说现在都有了,陛下没有求得而用的原因是没有想过取得它们的方法。国家创业初期,四方割据,中国地域狭小,兵力百姓不多,这样的情况还能够南取荆楚,收复伪唐,平定闽岭,向西平定两蜀,向东攻下并州、潞州,向北窥视幽州、燕州。当时所用的兵力财物大将官吏,那数量有多少?只是善于运用(资源)的原因,所以不觉得这些资源少。何况今日继承了祖宗百年的基业,拥有富强的天下,人力充足物产丰盛,十倍于建国初期。所以微臣敢说有兵、有将、有财物给用、有抵御敌人的良策、有可以任用的臣子。但是陛下都不能得到并使用,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朝廷有三大弊端的缘故。
什么是三大弊端?一是发号令不谨慎,二是赏罚不严明,三是责成功劳确实。这三种弊端如果从上面沿袭,那么在下级会万事废弛怠慢而破坏。我听说发号施令是天子的威严;赏罚是天子的权利。如果号令不确实,赏罚不恰当,那么天下就不服;因此又必须以功劳确实责求臣子,然后发号令不会落空并且赏罚不随意。因此谨慎地发号令、严明赏罚、责成功劳落实这三者是帝王治国的好方法。自古代的君主,像汉武帝这样的英雄,像唐太宗这样明察,都明白用这三种方法掌握威权之柄,所以所追求的没有不得到,所要的都如意。
我认为以陛下的圣明,已超出前两代皇帝,已经完全拥有汉、唐那样的天下。但是想要抵御边敌却经常忧虑没有兵力,想打败敌人却经常忧虑没有大将,想要犒劳军队却经常忧虑没有财物财物给用,想要威服四夷却常常忧虑没有好计策,想要任用贤才却经常忧虑没有人才。这是所追求的都不能得到,所想的都不如意。这没有其他原因,只因为没有用帝王的威权之术。自古议论的帝王,有的被强臣所制,有的被小人所惑,那么威权没有从自己发出。现在我朝无强臣的忧患,身边也没有小人被偏袒任用,朝廷内外臣子百姓,尊敬陛下好像尊敬上天,热爱陛下好像热爱父亲,倾耳伸头,希望听到陛下有所作为,但是陛下害怕什么而不作为呢?如果陛下有一天威风凛凛地执掌威势和权力来面对它们,那么各种事情都能办好,还怕没有这五样事物(兵士、将领、财物、良策和贤臣)吗?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