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①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原文: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①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
原文:
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①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②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
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③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
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①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②諰諰(xǐ):担心害怕貌。③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译文:
我私下观察,陛下您有恭谨俭朴的品德,有聪明智慧的才能,早起晚睡,没有一天懈怠;又能公正地选拔天下人一致拥护的人担任辅佐大臣,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而不被谗佞奸邪的小人所迷惑。即使是二帝、三王那样的用心,也不过如此而已。按理应该家家丰给,人人富足,天下太平。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从内部来看还不能不对国家的命运担忧,从外部来看还不能不害怕异族的侵扰,天下的财力一天天地困窘穷乏,而社会风气一天天地衰颓败坏,天下的有志之士深深忧虑,常常担心天下不能长治久安。这是什么原因呢?弊病就在于不懂得建立法令制度的缘故。
如今朝廷的法令严密详备,无所不有,而我却认为没有法令制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法令制度,大都不合先王治理国家的政策。孟子说:“国君有仁爱的心意和仁爱的声誉,但他的恩泽却不能施加到百姓头上,那是因为治国没有效法先王之道的缘故。”用孟子的话来考察当前的弊病,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
当今的时代,距离先王的时代已很久远,所遇到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不同,而想一一重修先王的政策,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人,尚且知道它的困难。然而我之所以认为当今政策上的错误,弊病在于不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指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二帝、三王的时代距今约有千年,其间治乱更迭,盛世衰世都有。他们所遇到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也各不相同,他们施行设置的措施也都不相同,然而他们治理国家的用意,主次先后的考量,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说: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效法先王的用意,那么我们所进行的变法改革,就不至于惊骇天下人的视听,使天下人议论纷纷,而这本身就已合乎先王的政策了。
虽然如此,根据今天的形势来考察衡量,陛下虽想改革国家的弊政,以符合先王的用意,依据现今的时势,必定不能做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当今天下人才不足的缘故。
我曾试着观察天下在职的官吏,觉得人才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为缺乏。上面缺乏人才,就会有人才沉沦废弃、隐伏埋没在下面,而不被当时执政的人所发现。我又到民间去访求,也没有发现有多少人才。难道不是由于培养造就人才的方法不正确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吗?我认为当今在职的人才不足的情形,根据我出使外地所接触到的现象,就可以知道了。现在一路方圆几千里之间,能够推行朝廷的法令,知道它的轻重缓急,而且一切措施都能让百姓做好他们本职工作的人才很少,而没有才能、马虎草率、贪婪卑鄙的人,却不可胜数。那些能够讲求先王的用意,以适应当下形势变化的人,大概整个州郡当中,往往没有一人。朝廷每一项法令下达,虽然本意很好,在职的官吏还是不能推行,使陛下的恩惠得以施予百姓,而一些官吏常常借机狼狈为奸,欺扰百姓。所以我说:在职的人才不足,而民间百姓当中,人才也不见得多。人才不足,那么陛下虽然想改革国家的弊政,使它合乎先王的用意,大臣当中虽然有能够符合陛下的心意而想承担改革任务的,但是九州这样大,四海这样远,谁能符合陛下的意旨,来一一推行这些法令,使每一个人都能蒙受改革的好处呢?所以我说:目前的形势一定不能做到。孟子说:“只有法令,它是不能自己施行的。”不正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那么现在最紧迫的事,在于人才而已。今天的天下,也就是先王那时的天下。先王的时代,人才曾经很多,怎么会到今天人才就不足了呢?所以说:这是培养造就人才的方法不正确的缘故。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