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宋申锡传》原文及翻译

【导语】:

原文: 宋申锡,字庆臣,史失其何所人。擢进士第,文宗时转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帝恶宦官权宠震主,而王守澄典禁兵,偃蹇放肆。帝察申锡忠厚,因召对,俾与朝臣谋去守澄等,且倚以

  原文:

  宋申锡,字庆臣,史失其何所人。擢进士第,文宗时转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帝恶宦官权宠震主,而王守澄典禁兵,偃蹇放肆。帝察申锡忠厚,因召对,俾与朝臣谋去守澄等,且倚以执政。未几,拜尚书右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兆尹王燔与谋,而漏泄守澄党郑注,得其谋,遣军候豆卢著诬告申锡与漳王等谋反。典吏胁成其罪,初议抵死,朝臣力请劾正情状。帝稍悟,乃贬申锡开州司马,从而流死者数十百人,天下以为冤。初,申锡以清节进,嫉要位者纳赇饷,败风俗,故自为近臣,凡四方贿谢一不受。既被罪,有司验劾,悉得所还问遗书,朝野为之咨悯。太和五年,为宦官所陷,七年感愤卒。有诏归葬,后因李石延英召对,从容为帝言,冤雪之,仍追复旧官,禄其子,赐谥号曰贞。

  论曰:治乱安危之所寄,诚在于贪廉之人一用一舍之间耳。宦官王守澄之奸乱,宋申锡惩刈之。且申锡激节守正却谢贿遗帝尝察其忠厚可任固为得人矣而注本附守澄以进专鬻官射利贪沓无厌。抑尝考之,唐祚倾覆,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阉寺专权,倒持国柄,自天宝以来讫于太和之际,既百数十年矣。在明皇时则髙力士,引用安史等以召危乱;在肃宗时则李辅国,凭藉功劳以擅国政;在代宗时则因程元振之用,赏罚任情,致吐蕃犯阙而方镇之兵不至;徳宗时则因用窦文场、霍仙鸣等分统禁旅,致专制阃外而王师屡战无功。唐社稷已是,则文宗之世欲鉏而去之,其为固不易,而乃使郑注小人参预其间,其败乃必矣,可不戒哉!(摘编自《廉吏传·宋申锡传》,据《新唐书列传》修改)

  译文:

  宋申锡字庆臣,史书没记载他是何处人。考中进士,文宗皇帝时转任中书舍人,再任翰林学士。文宗皇帝憎恨宦官依仗权力和宠幸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宦官王守澄掌管禁军,骄横放肆。文宗皇帝明察宋申锡忠诚厚道,于是召见他令其回答有关政事,让他和其他朝臣谋划除去王守澄等人,并且依靠他来掌管国家政事。不久,授予宋申锡尚书右丞,擢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京兆尹王燔与宋申锡谋划除去王守澄的事,而王燔却把密谋的事泄露给王守澄的党羽郑注,郑注就派军官豆卢著诬告宋申锡与漳王等谋反。主管该案的官吏通过逼迫恐吓构成了宋申锡的罪名,最初商议判处宋申锡死刑。朝臣们竭力请求审理清楚案情。文宗皇帝渐渐明白过来,就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跟从宋申锡流放并且死去的有几十上百人,天下人都认为这是冤案。当初,宋申锡凭借清廉的节操得到擢升,憎恨身居高位者收纳贿赂,败坏风气,所以从做近臣开始,凡是各方赠送或酬谢的礼物一概不接受。宋申锡既已蒙受罪名,主管官署审核查证,全部获知了他退还四方慰问馈赠的事实,朝野之人皆为之叹息。太和五年,被宦官陷害,太和七年忧伤痛苦而死。皇帝下诏让他回京城安葬,后来因为李石延英殿应召,沉着地向皇帝进言,宋申锡的冤屈得到昭雪,接着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给予他儿子禄位,赐给谥号“贞”。

  史官评述说: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平安与危险所依靠的,确实在于贪廉之人是用是舍的选择罢了。宦官王守澄作奸作乱,宋申锡惩治他。况且宋申锡坚守节操恪守正道,推却谢绝慰问馈赠的礼物,皇帝曾经明察他忠诚厚道可以任用,本来是很得人心的。可是,郑注依附王守澄而得到提拔,专靠卖官谋取财利,贪婪不知满足。曾经有过研究,唐朝国君帝位覆灭,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它的由来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宦官专权,国家权柄倒持,从天宝以来直到太和年间,已经一百几十年了。在明皇时是高力士,引荐任用安史等人而招来危险动乱;在肃宗时是李辅国,凭藉功劳而独揽朝政;在代宗时则因任用程元振,导致任意赏罚,吐蕃入犯朝廷可是镇守一方的军队却不来迎击;在徳宗时则因任用窦文场、霍仙鸣等人分统禁军,导致他们独掌京城以外的军队而朝廷的军队屡战无功。唐朝江山已经这样,到文宗之时想铲除他们,文宗的作为本来就不易,却竟然让郑注这个小人参与其中,其失败就是必然的了。能不防备吗?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