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 这是一首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情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 这是一首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
这是一首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情歌。由男主人公唱出他们相俟、贻管、赠荑的种种关节,情趣十分生动。
与国风中其他情诗相比,本诗所叙写的,是一对青年在自由恋爱条件下的欢愉之情。自由爱神的光照,使诗中的一切都显得无比地纯真和美好:“静(娴静)女其姝(美好,下一章的“娈”,亦是“美好”意,)”,姑娘多么漂亮; “彤管(红色管状的初生茅草)有炜(鲜亮)”,彤管因姑娘所赠也是光彩非凡;甚至那一束随手采来的茅草,也因经过姑娘之手而变得出奇的美妙(“自牧(野外)归(借作‘馈’,赠送)夷(ti,初生茅草),洵(确实)美且异”)。我们从诗中看不到任何外来干扰和他们自身的心理压力,他们是在敞开心扉自由地相爱。因此,这不是戴着枷锁的舞蹈,而是踏着欢乐节奏的自由旋转。
本诗在写作上运用了直陈其事的赋法。通过对不断转换着的场景、事件的动态描叙,使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形象得到生动的勾勒。“爱(薆的借字,隐藏)而不见,搔首踟蹰,(徘徊不安)”,在会面前的一瞬间,姑娘竟然悄悄地躲了起来,与男友来一番逗乐戏耍,而小伙子却沉不住气了急得抓耳挠腮。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把少女的天真活泼、少年的憨厚诚挚,穷形尽相地表现了出来。而诗中对“彤管” “荑草”语义双关的赞美,则在审美风格上显示了本诗不迫不露、蕴藉含蓄的特点。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