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 白渠起后。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灌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汉班固《汉书沟洫志》 郑白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 白渠起后。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灌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汉班固《汉书沟洫志》 郑白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 白渠起后。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灌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汉·班固《汉书·沟洫志》
郑白渠是郑国渠和白渠的合称。战国时韩国水工郑国为秦国设计兴修了一条郑国渠,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郑渠基础上又凿建一条白渠,它“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汉书·沟洫志》)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于是,广大的农民从切身的感受出发,唱出了这首颂扬高效益水利工程的歌谣。
诗歌以叙事为主,可分作四个层次。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是第一层,交代了白渠工程的修凿地点。 “田”作动词,种田。 “池阳”和“谷口”是白渠开凿的起点,位于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举臿(cha,铁锨)为云,决渠(放水)为雨。水流灶下,鱼跃入釜(锅)。”为第二层,写工程浩大,民工众多;渠成放水时,水花飞扬,水流四注。场面宏伟,气氛热烈。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一层叙写水渠的综合效用。泾水源于甘肃,流至陕西高陵县入渭水。它的含泥量很大,因此水可灌溉泥可肥田,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由此可见这条水渠设计的科学合理。
结尾“衣食京师(长安),亿万之口。”用概括的语调,高度赞扬了这条水渠造福于民的巨大经济效益,京城一带亿万人民的生活都有赖于它的滋养。
民歌中这类题材的作品较少,本诗真实地描叙了西汉初期自然改造的巨大成就,显示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伟大创造力,因而具有着可贵的历史意义。而“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跳入釜(《汉书》缺此两句,据荀悦《汉纪》补)”四句诗,则以其比喻的生动、形象的鲜明、描绘的新颖,体现了民歌作者丰富的艺术构想能力。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