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都是火, 府官四散躲。 城里无一人, 红军府上坐。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犹如在元代黑暗世界里点上熊熊大火。在受尽苦难的人民眼中,这是一片希望之火,它将烧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满城都是火, 府官四散躲。 城里无一人, 红军府上坐。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犹如在元代黑暗世界里点上熊熊大火。在受尽苦难的人民眼中,这是一片希望之火,它将烧
满城都是火,
府官四散躲。
城里无一人,
红军府上坐。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犹如在元代黑暗世界里点上熊熊大火。在受尽苦难的人民眼中,这是一片希望之火,它将烧毁黑暗的统治政权,烧出一个新世界。这首火红的短章正是寄寓了人民对未来光明世界的憧憬。
据《辍耕录》记载,至正丙申(1356)正月,红巾军攻占常熟城,离此不远的松江府为此惊慌失措,赶紧印制特别的“官号”给吏兵佩带,目的是防止红巾军潜入城内。 “官号”上画的是圆圈,绕圈画的是火焰,圈内写一“府”字,在“府”字上又印了松江府的府印,圈外的四角由府官画了押。官府本想以此安定军心,可是这种伎俩无非表现出统治者对红巾军的畏惧,民间于是作这首歌谣以记其事。
“满城都是火”,歌谣把“官号”上的火焰比作是红巾军起义点燃的烈火,而把官府画押于四角巧妙地比喻为“官府四散躲”。这两句暗示红巾军起义后形势大好,到处都燃起熊熊的起义之火,在一片烈火中,那些平日趾高气扬的官吏一片慌乱,四散躲避。
“城里无一人”,这是双关语,一是指“官号”圈内的独一“府”字,另一也是隐喻红巾军的到来使得那些贪官污吏望风而逃,疲于奔命,落得城中一人不剩。 “红巾府上坐”则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红巾军的热爱与崇敬,以及对红巾军必胜的信念。果然,不到两个月,红巾军攻进了松江府。
《松江谣》与其它元代民歌一样并不刻意修饰,但自然真率的热情赋予它以一种昂扬奋发的生气和壮阔的意境。除了巧妙的联想与比喻之外,这首歌谣所以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在于画面的形象展示,它们犹如一组电影镜头的组接。开首一句文字似乎颇为朴拙,纯粹是民歌的声调口吻,但境界深远,色彩鲜明,为全篇开拓出一个火红的全景,紧接着是在这片烈火中四散溃逃的“府官”的背影。后二句也是意味深长的画面:空寂的城中,展现出红巾军端然而坐的形象。于此,作者的爱憎感情尽在不言之中了。此外,一些字词的妙用及句与句之间数量的比较也很值得注意,像“都是”、 “四散”、 “无一人”等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 “满城都是火”与“城里无一人”形成隔句比较,以渲染红巾军起义的浩大声势; “府官四散躲”与“红军府上坐”也是隔句比较,以突出红巾军的高大形象和革命气势。由此,多寡、强弱,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没落等等之分别已是显而易见,主题的揭示便也圆满完成。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