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器第十》原文及赏析

【导语】:

【经文】 礼器①,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②;措则正, 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③,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 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

  【经文】

  礼器①,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②;措则正, 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③,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 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 无怨,故物无不怀仁④,鬼神飨德。

  【今注】

  ①器:指具体的功用。②释:去除。回:邪恶。③筠(yún):竹子的表 层青皮。④怀:归。

  【今译】

  礼的功用充分发展,礼才能至于完备;而礼的完备,正是德行 完善的表现。礼可以去除邪恶,增进人的本质之美;用之于身,可 以使人正直;运用于事,则无所不达。礼对于人来说,好比竹箭有 了皮,可以修饰其外;又好比松柏有了心,可以坚固其内。这外内 两个方面,正是天下万物的大本。有了大本,所以就能历经春夏秋 冬而不改变其枝叶的茂盛。君子如果有了礼,就能与外界和谐相 处,而内心也无所怨恨。于是天下万物都把仁爱之名赠送给他,连 鬼神也来歆享他的美德。

  【经文】

  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①,顺于鬼神, 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 也,物曲有利也②,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 居山川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礼。故必举其 定国之数③,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薄厚,与年 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④,则上之制礼也节矣。

  【今注】

  ①设:“合”的意思。②物曲:指万物不同的用途。③定国之数:指国 内物产多少之数。④大杀:大减。匡:通“恇”,惧怕的意思。

  【今译】

  先王制定礼,既有根本原则,又有外表的文采。忠信,是礼的 根本;义理,是礼的文采。没有根本,礼不能成立;没有文采,礼无 法施行。礼,符合天时,配合地利,顺应鬼神,符合人心,使万物各 明其理。四时有不同的生物,土地有不同的物产,人体各有不同的 官能,万物有不同的用途。凡是天不生、地不长的东西,君子是不 会用来行礼的,因为鬼神也不会享用。居住在山中,却用产于水里 的鱼鳖来行礼;居住在水滨,却用产于山里的鹿豕来行礼——这样 做,君子认为是不知礼。所以一定要根据国内物产的多少,制定礼 的法度。礼的大体,要视一国土地的广狭而定;礼的厚薄,要依据 一年收成的好坏而定。这样,即使在年成很不好的时候,民众也不 会忧虑畏惧。这样做,在上的人制定礼制就是有分寸的。

  【经文】

  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①,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 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②。”天 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 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③,百官皆 足;大牢而祭④,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 瑞⑤;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⑥,言有称也。

  【今注】

  ①体:指不同的祭祀对象。②引诗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今本《毛 诗》作“匪棘其欲,遹追来孝”。革:同“棘”,急迫。犹:通“猷”,谋略。聿:语气 词。③羔豚而祭:指大夫、士举行的小规模祭祀。④大(tài)牢:以牛、羊、 豕三牲为祭品。太牢而祭:指天子、诸侯举行的规模较大的祭祀。⑤圭:指 天子颁发给诸侯的玉符。瑞:祥瑞。⑥家:指大夫之家。台门:天子诸侯宫 门前起土为台,台上起屋,叫做台门。

  【今译】

  制礼的原则:首先要适应时代,其次要顺乎伦常,再次要适合 于对象,再次要合于事宜,再次要与身份相称。尧传位给舜,舜传 位给禹;商汤放逐夏桀,武王讨伐商纣,这些都是适应不同的时代。 《诗经》上说:“并非急于施用谋略,而是追怀先人的功业,显示自己 的孝心。”意思就是说迫于时势,不得不这样做。王者祭祀天地,宗 庙里祭祀祖先,父子之间的道德,君臣之间的大义,这些就是礼所 顺应的伦常。对社稷、山川、鬼神的祭祀,要适合不同的对象。丧 葬祭祀及宾客交往所需的费用,必须合于事宜。大夫及士的祭祀, 仅用一只羔羊、一头小猪,看似微薄,却也足够参加祭祀的人分享; 天子诸侯的祭祀,用牛、羊、豕三牲,看似丰盛,但也不会多余浪费, 这便是与身份相称。诸侯可以收藏龟甲和圭璧,当作吉祥宝物,而 大夫家中却不可收藏龟甲、圭璧,也不可像天子、诸侯那样筑起台 门。这就是说礼与身份要相称。

  【经文】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 二十有六①,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 七介七牢②,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 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③;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 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此以多为贵也。

  【今注】

  ①豆:盛放菜肴的食器。这里说的豆数,指天子每月朔食之数,诸侯相聘 及食大夫时之数。②介:随同诸侯或大夫朝聘的副员。牢:即大牢。这里 的牢数,指主国馈来聘者的饔饩之牢数。③此处的“重”指茵与抗木的层 数。茵是用粗布缝袋,内放茅秀和香草制成,用来垫棺材,三条横放,两条直 放为一重。抗木是架在棺材之上用来承受泥土的木条,也是三条横放,两条 直放为一重。翣(shà):遮蔽棺椁的装饰物,形如扇,置于棺之两旁。

  【今译】

  礼仪有的是以多为尊贵。如天子有七所祖庙,诸侯有五所,大 夫有三所,士只有一所。又如,天子的豆馔,有二十六个,公爵有十 六个,诸侯有十二个,上大夫有八个,下大夫有六个。诸侯出聘,带 有七个副员,主国馈以七大牢;大夫奉诸侯之命出聘则只带六个副 员,主国馈六大牢。天子的坐席有五层,诸侯的坐席有三层,大夫 只有两层。天子去世,七个月以后才下葬,葬时,茵和抗木各用五 重,翣用八个。诸侯去世,五个月后便下葬,葬时用三重、六翣。大 夫去世,三个月便下葬,葬时,用两重、四翣。这就是以多为尊贵。

  【经文】

  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①。天子适诸侯,诸侯膳 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②,无笾豆之荐③。大夫聘礼以脯醢④。 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⑤,次路 繁缨七就⑥。圭璋特⑦,琥璜爵⑧。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 夫特,士旅之⑨。此以少为贵也。

  【今注】

  ①特牲:指祭天只用一牛。②灌:献酒以饮。郁鬯:酒的一种,酿成后 调以郁金香之汁。③笾豆:盛放脯醢的器皿,荐:指放在笾豆中的食物。 ④脯醢(hǎi):干肉和肉酱类食品。⑤路:通“辂”。大路:指祭天时所用的 大车。繁(pán)缨:指马腹部和胸部的装饰物。一就:一圈。⑥次路:供一 般杂事使用的车子。⑦圭璋:两种高贵的玉器。特:犹言“独”。这里指不 以他物相配。⑧琥璜:两种次于圭璋的玉器。爵:酒器。此言天子、诸侯酬 宾时,以琥璜作为币,于进爵时同时用之。⑨大夫人少,故诸侯一一个别 拜,此即以少为贵。士众多,诸侯只向众士一拜。

  【今译】

  但也有以少为尊贵的:如天子出巡,不设副员。最隆重的祭天 仪式,却只用一头牛。天子来到诸侯国,诸侯也只用一头牛犊招 待。又如诸侯相互朝聘,只用郁鬯相献,不摆设笾豆;而大夫来聘, 却用脯醢款待。又如用餐时,天子一食便告饱,诸侯则两食,大夫 和士三食,而从事体力劳动的下等人则可以不计数。祭天所用的 大车,只用一圈繁缨来装饰马匹;而平常杂事所用的车马却用七 圈,圭璋是玉中最贵重的,因而进献时可以单独进献;而次一等的 琥璜,则需在进爵时一道进献。祭祀鬼神却只用一层席。又如诸 侯临朝时,对大夫须个别地行拜见之礼,而对士则向众人行一次拜 见之礼。这些都是以少为尊贵。

  【经文】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 以大为贵也。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①。五献之尊②,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③, 此以小为贵也。

  【今注】

  ①爵、散、觯(zhì)、角:都是饮酒用的器皿,但大小不同,爵最小(一升)、 觯稍大(二升),角更大(四升),散最大(五升)。②五献:献数按不同等级有 不同规定,五献是子男享礼的献数。 尊:盛酒之器的总名。 ③缶、壶、瓦(wǔ):都是盛酒的器具。缶最大,壶次之,最小。君尊:指主宾酬酢所用的 盛酒器。

  【今译】

  礼仪有的是以大为尊贵的。比如宫室的规模,器皿的规格,棺 椁的厚薄,坟丘的大小,这些都以大为尊贵。但也有以小为尊贵 的。如宗庙祭祀时,贵者用很小的爵来献尸,贱者却用很大的散; 尸入以后,尊者举起较小的觯,卑者举起较大的角。“五献”放置酒 器的方法,是把最大的盛酒器缶置于门外,较大的壶置于门内,而 君侯与宾用的是较小的瓦,置于堂上。 这些就是以小为尊贵。

  【经文】

  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①,埽地 而祭;天子诸侯之尊废禁②,大夫、士棜禁③。此以下为贵也。

  【今注】

  ①至敬:这里指祭天的郊祀之礼。②禁:用木头制成的案,用来置盛酒 器皿。③棜(yù):也是用来置盛酒器皿的案,但没有脚,比禁低。大夫、士 棜禁:意为大夫用棜,士用禁。

  【今译】

  礼仪有的是以高为尊贵的。如天子的堂阶高九尺,诸侯的七 尺,大夫的五尺,士的只有三尺。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筑起高高 的台门。这些就是以高为尊贵。但也有的以低为尊贵。如郊祀祭 天燔柴是至敬的礼仪,但却并不登坛,只是在坛下扫地而祭。天子 诸侯放置酒尊不用禁,而大夫和士却把酒器置于不同高度的案架 上。这些都是以低为尊贵的。

  【经文】

  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①,诸侯黼,大夫黻②,士玄衣纁 裳③。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④,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士三。此以文为贵也。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⑤,父党无容⑥,大 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⑦,牺尊疏布鼏⑧,椫杓⑨。此以 素为贵也。

  【今注】

  ①龙衮:天子所穿的画有龙的礼服。②黼(fǔ):白与黑相杂的花纹。 黻(fú) :黑与青相杂的花纹。③“衣”指上衣,“裳”指下衣。玄:黑色。纁 (xūn):浅红色。④藻:文饰。旒(liú):冕的装饰物,以五彩丝绳贯五彩玉片 制成。⑤至敬无文:指祭天时袭大裘,不见文采。⑥父党:党,所。指父 亲之居处。容:指袒裼等礼节。⑦越席:蒲席。⑧牺尊:牛形的酒尊。疏 布:粗布。鼏(mì):覆盖。⑨椫(dān):一种白色理文的树木。杓(sháo):盥 洗用具。

  【今译】

  礼仪有的以文饰为尊贵。如天子的礼服绘有龙纹,诸侯礼服 以黼为饰,大夫礼服以黻为饰,而士只穿上黑下绛的衣服。天子的 冕有朱绿二色的花纹,又用十二条旒来装饰。诸侯则有九条旒,上 大夫七条,下大夫五条,士三条。这些都是以文饰为尊贵的,但也 有以朴素为尊贵的。如祭天时袭裘服而不见文采,在父亲面前不 必讲究繁文缛节。上等的圭玉不加雕琢,上等的羹汤不加调料,祭 天的大车朴素无华,只铺着蒲席,牺尊用粗布覆盖,杓是用白色的 木料制成的,这些都是以朴素为尊贵的。

  【经文】

  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①。”此之谓也, 盖言称也。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②, 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 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 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③,古之圣 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王之制礼 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

  【今注】

  ①丰:增。杀(sāi):减。②诩(xǔ):普施。③慎其独:慎审自己内心 的虔诚。

  【今译】

  孔子说:“礼不可不加审察。各种礼不可混同,不可增添,也不 可减少。”这就是说要做到相称。礼仪中以多为贵的,是因为那些 是关于心外之物的。王者的德行发扬于外,普施于万物,治理天 下,使万物丰盛。像这样,难道能不以多为尊贵吗?所以君子乐于 发扬于外啊! 礼仪中以少为贵的,是因为那些是关系到内心之德 的。德的产生是极其细致精微的,看天下之物虽多,但没有一样是 可以和内心的德相比的。要表达内心之德,怎能不以少为尊贵呢? 所以君子要慎审自己内心的虔诚。古代的圣人,既尊重内心的诚 德,又喜爱外在的文饰;既重视少的真诚,又赞美多的展示。所以 先王制礼,该少的不可多,该多的不可少,只求达到相称。

  【经文】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①;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②。管仲 镂簋③、朱纮④、山节、藻柷⑤,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⑥, 豚肩不掩豆⑦,浣衣濯冠以朝⑧,君子以为隘矣。是故君子之行礼 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⑨,纪散而众乱。孔子曰:“我战则克,祭 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今注】

  ①君子:此指位在大夫以上的人。②攘:盗窃。③管仲:春秋齐国 人,齐桓公的宰相。缕簋(guǐ):雕刻花纹的食器。④朱纮(hóng):纮,冠冕 上的系带。只有天子才可以用朱色的系带。⑤节:指屋宇柱上的斗拱。山 节:在斗拱上雕刻山的图纹。柷(zhù):屋梁上的短柱。藻柷:在短柱上雕刻 水草的图纹。古代只有天子的寝庙才可以这样做。⑥晏平仲:即晏婴,春 秋齐国人,齐景公的宰相。⑦豚肩:猪腿。⑧浣、濯:都是洗涤的意思。 ⑨纪:纲。

  【今译】

  所以卿大夫用太牢祭祀,是合于礼的;而士若是用太牢来祭 祀,就等于是盗窃。管仲在他的祭器上雕刻精美的花纹。冠冕上 配以天子才用的红色系带,又在斗拱上刻山,短柱上刻藻。君子认 为他这种过分的行为超出了大夫之礼。而晏平仲在祭祀祖先时, 只用一只小猪腿,小得盖不满碗,而且穿着洗过多次的旧衣帽去上 朝。君子认为他的行为过于节俭,也是不合于礼。所以君子行礼 不可不慎重,因为礼是众人的纲纪。纲纪涣散,众人就乱了。孔子 说:“我战则得胜,祭则得福。”大概就是因为他懂得礼要相称的道 理。

  【经文】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①,不乐葆大②,不善嘉事③,牲不 及肥大,荐不美多品。”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④?夏父弗綦逆 祀⑤,而弗止也。燔柴于奥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 瓶。”

  【今注】

  ①麾:快。蚤:早。②葆:通“褒”。褒大:张扬扩大。③嘉事:指婚冠 之礼。④臧文仲:春秋时鲁国大夫。当时的人认为他知礼。⑤夏父弗 綦:人名。鲁文公时为宗伯。执掌太庙祭祀之礼。逆祀:指文公二年八月鲁 国祭于太庙时,夏父弗綦为了讨好文公,就把文公的父亲僖公的神位移到僖 公前一任国君闵公之上,颠倒了通常的次序。⑥燔柴:是祭日月星辰的礼 节。奥:郑玄注“奥当作爨”,这里指灶神。

  【今译】

  君子认为:“祭祀时不可把祈求福佑当作目的,不可求早求快。 仪式的规模不可一味求大,不可特别偏爱喜庆礼仪。牲的规格并 非越肥大越好,供品的种类也不是越多越好。”孔子说:“臧文仲哪 里懂得礼啊? 夏父弗綦颠倒祭祀的次序,他也不制止。而且在灶 神面前进行燔柴之祭。祭灶神是老妇人的事,只需用盆来盛供品, 用瓶来盛酒浆就可以了。”

  【经文】

  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 备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 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①,其致一也②,未 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 若③;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 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④,有摲而播也⑤,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 也⑥,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⑦。

  【今注】

  ①经礼:指礼的纲要、大节。曲礼:指礼的条目、细节。三百、三千:极言 其多,并非确数。②致一:指达到“诚”的境界。③若:助词。④讨:犹 “去”,减少。⑤摲(chàn):芟除。⑥放:通“仿”,仿效。⑦摭:拾取。

  【今译】

  礼,就好比是人的身体,身体不完备,君子就称之为不完善的 人。礼安排得不适当,那就与不完善的人一样。礼仪有的是大礼, 有的是小礼,有的礼的意义是明显的,有的礼是微妙的。该大的礼 不可缩小,该小的礼不可扩大;明显的不必掩盖,微妙的不必张扬。 礼的纲要有三百,礼的细目有三千,而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诚字。 这就像人要进屋,不可不经过门一样。君子对于礼,是竭尽情感和 诚心的,表达内心的敬意是出于诚,完成外在的美好文饰也是出于 诚。君子对于礼,有的直接顺着自己的情感而实行,有的则要克制 自己才能实行,有的是不分贵贱一律等同的,有的却是从尊到卑、 顺次减损的,有的是除其上者而及于下者的,有的却是自下而上、 逐级推进的,有的是向上仿效而更加文饰的,有的却是向上仿效、 但不可以达到的,还有的是下级顺次拾取上级的礼仪的。

  【经文】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尸①, 诏侑武方②,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 六尸③。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④?”

  【今注】

  ①孙希旦《礼记集解》以为下“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二句应在“周坐尸” 之上,简错在下。译文从之。②诏:告尸。侑:劝尸饮食。武:当为“无”。 武方:无常,言无规定,可多可少。③旅:众。六尸:指代表太祖庙之外其他 六庙祖先的尸。旅酬六尸:使六庙之尸聚集到太祖庙中共相酬敬。④醵 (jù):众人凑钱喝酒。

  【今译】

  夏商周三代的礼,本质上是一样的,为民众所共同遵循。而形 式上,有的以素白色为贵,有的以青黑色为贵。夏代开始创立,殷 代有所因循。如夏代的尸无事时站着,直到祭祀结束。殷代则无 事有事,尸总是坐着。周代的尸也是坐着,至于告尸、劝尸无常规, 三代也是这样,因为所依据的道理是相同的。周代还把六庙之尸 聚集到太庙,一起互相酬酢。所以曾子说:“周代的礼,就像众人凑 钱喝酒吧!”

  【经文】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①,大飨腥②,三献 爓③,一献孰④。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 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⑤,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 蹙。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⑥;晋人将有事于河, 必先有事于恶池⑦;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⑧。三月 系,七日戒,三日宿⑨,慎之至也。故礼有摈招⑩,乐有相步(11),温之 至也。

  【今注】

  ①郊血:祭天时用牲血荐天神。②大飨:即袷祭,祭祀宗庙里的先王。 ③三献:指祭祀社稷和五祀之神,因祭祀时酬献三次而得名。爓(xún):放 入沸水中略烧一下而取出的半生半熟的肉。④一献:指祭祀各种小鬼神。 ⑤介:指两君相见时,宾方的副员。 ⑥頖宫:即泮宫,这里指鲁国的学宫。 ⑦恶池(hūtuó):即滹沱河。⑧配林:指泰山附近一个较小的山麓。⑨ 宿:指严肃的斋戒。⑩摈招:即傧相,负责安排主客礼仪。(11)相步:古代 乐师多为盲人,故需要有人扶持引路,称之为“相步”。

  【今译】

  君子认为:礼仪中与现在人情相近的内容,倒反而不是至上的 礼。比如祭天用血,大飨用生肉,“三献”用半生不熟的肉,一献才 用熟肉。所以君子对于礼,并不只为表达情感的需要而随意创作, 而是从古代有所继承的。诸侯相见,一定要有七名“介”来协助宾 方行礼,不这样就显得太简单直率了。相见时,主客要三请三让, 然后才进入府中,不这样就显得太急迫了。所以鲁国人将要祭上 帝,一定先在泮宫里禀告;晋国人将要祭黄河,必定先祭较小的滹 沱河;齐国人将要祭泰山,必定先祭较小的配林。祭祀前三个月, 就要把牲畜系在牢中做好准备,前七天便开始半斋戒状态,前三天 实行严格斋戒。真是极其谨慎啊! 行礼必须有司仪,乐师必须有 人扶持引路,真是极其温文尔雅、从容不迫啊!

  【经文】

  礼也者,反本修古①,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 醴酒之用,玄酒之尚②;割刀之用,鸾刀之贵③;莞簟之安,而槁鞂之 设④。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⑤,故可述而多学也。君子曰: “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 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 也。’”

  【今注】

  ①修:通“循”,追溯的意思。②玄酒:太古无酒,用水代替酒。后来祭 祀仍设,称玄酒,以示不忘本。③鸾刀:刀环上有铃,祭祀时用来割牲。 ④莞簟:当时人所用的席。莞:细蒲。簟:竹席。槁鞂(gǎojiē):用谷物和秸编 成的草垫。⑤主:指“本”与“古”。

  【今译】

  所谓礼,是要使人返回人的本心,追念远古,不忘自己的祖先。 所以凶丧之事,不必诏告,人们自然会哀痛;朝廷聚会,演奏音乐, 人们自然欢乐。现在人们饮用的是甘甜的醴酒,但祭祀时却尊尚 古人的清水酒;有锋利的快刀可以使用,而祭祀时却以古人粗笨的 鸾刀为贵;有了舒服的莞簟之席,而祭祀时却用古人的草垫子。这 就是追念远古,不忘祖先的表示。所以先王制礼,一定是有着源于 本心或继承先古的意思,后人也可以追述而学习。君子说:“内心 没有礼的标准,观察事物就不明了。观察事物不通过礼是不行的, 做事不按照礼是不恭敬的,说话不符合礼是不可信的。所以说,礼 是一切事物的准则。”

  【经文】

  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 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①。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 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之焉②。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 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 中于天③,因吉土以飨帝于郊④。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⑤; 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今注】

  ①朝夕:指天子在春分时节的早晨祀日,秋分时节的傍晚祀月。②达: 犹言“皆”。亹(wěi)亹:勤勉的样子。③中:成。中于天,谓升进诸侯成功 之事,上告于天,也即天子泰山封禅之事。④吉土:经占卜而选定的土地。 ⑤假:通格,是到来的意思。

  【今译】

  所以过去先王制礼,是顺着自然物质来表达礼的意义的。举 行祭祀一定符合天时;朝日和夕月的安排,必然根据日月的运行。 就好比筑高必须凭借丘陵,掘地必须凭借河泽。所以当天时调和、 雨露滋润的时候,君子也就更加勤勉。所以过去先王崇尚有德的 人,尊敬有道的人,重用有能的人,举拔贤人,安置职位。把众人聚 集起来,宣誓告诫。于是借天生之物以祭天,借地产之物以祭地。 登上名山,举行封禅之礼,选择吉地,郊祀天帝。登山封禅,于是凤 凰来仪,龟龙皆至;郊祀天帝,于是风调雨顺,寒暑得时。这样,圣 人只要南面而立,天下也就太平了。

  【经文】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罍尊在阼①,牺尊在西②。庙 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③。君在阼,夫人在房④。大明生于 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 罍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

  【今注】

  ①罍(léi)尊:刻有云雷图纹的酒尊。阼:寝庙的东阶。②牺尊:对照下 文,应作“牺象”,指牺尊和象尊。牺尊:牛形的酒尊。象尊:象形的酒尊。 ③县(xuán)鼓:大鼓。应鼓:小鼓。④房:东房。由阼阶而视东房,则在阼 阶之西,故仍以月生于西喻之。

  【今译】

  天道是礼教的最高法则,而圣人则具有最高的德行。庙堂之 上,罍尊置于东阶,牺尊象尊置于西阶。庙堂之下,大鼓置于西面, 小鼓置于东面。国君站在东阶,夫人立在东房。这就象征着太阳

  从东方升起,新月在西方出现。这便是阴阳的区别,夫妇的位置。 然后国君来到西阶从牺尊象尊中酌酒,而夫人则来到东阶从罍尊 中酌酒。当堂上在进行象征阴阳交动的礼仪时,堂下东西两边的 鼓乐也交相呼应。这真是和谐到极点啊!

  【经文】

  礼也者,反其所自生①;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 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 曰②:“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 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今注】

  ①所自生:也即上文所说的“本”和“古”。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 名瑗。

  【今译】

  制礼就要追溯产生礼的本源,作乐则是表达对礼教完成的喜 悦。先王制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而修乐则是要引导人们的情 志。所以观察一国的礼乐,便可以知道其治乱的情况。蘧伯玉说: “君子是达观明察的。”所以观察器物,便能知道工匠的巧拙;观察 其外在的表现,便能知道那个人的内在智慧。所以说:君子对于用 来跟人交接的礼乐,一定要十分谨慎。

  【经文】

  太庙之内敬矣! 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①。君亲制祭②,夫 人荐盎③。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④,洞洞 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纳牲诏于庭,血 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⑤。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设 祭于堂,为祊乎外⑥。故曰:“于彼乎? 于此乎?”一献质,三献文, 五献察,七献神⑦。

  【今注】

  ①赞:助。币:指祭祀用的币帛。②制祭:指荐血腥时,割取牲肝,在郁 鬯中浸过献上。③盎:指盎齐,用来祭祀的五齐之酒中的一种。④命妇: 指卿大夫之妻。⑤羹定:熟肉。⑥祊(páng):正祭的次日在庙门外西旁 举行的绎祭。⑦一献:祭群小祀之礼。三献:祭社稷五祀之礼。五献:祭四 望山川之礼。七献:祭先公之庙之礼。

  【今译】

  太庙之内是多么恭敬! 君王亲自将牲牵入,大夫协助国君持 着币帛跟随在后。君王亲自制祭,夫人献上盎齐之酒。然后君王 又亲自割取牲体,夫人再次献酒。卿大夫们跟随着国君,命妇们跟 随着夫人,诚心而又恭敬,专心而又忠诚,十分勤勉地一献再献,希 望祖先们来歆享。牵牲入庙时,在庭中向神禀告;荐血毛时,在室 内禀告;荐熟食时,在堂上禀告。三次禀告不在同一个地方,表示 求神而不敢肯定神在哪里。正祭设在堂上,而祊祭却设在门外,好 像是在问:“神在哪里啊? 神在这里吗?”一献之礼还比较质朴粗 略,三献则稍加文饰,五献就更加显盛,七献之礼就好像神真的在 眼前了。

  【经文】

  大飨其王事与①?三牲鱼腊②,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笾豆之荐, 四时之和气也。内金③,示和也;束帛加璧④,尊德也;龟为前列,先 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余无常货, 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⑤,盖重礼 也。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 服器,仁之至也⑥;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 礼其本也。

  【今注】

  ①大飨:天子袷祭先王之礼。诸侯各贡其方物助祭。②三牲:牛、羊、 豕。腊(xī):干肉。③内:通“纳”。内金:指诸侯贡纳的金。④璧:玉璧。 古人以玉比喻君子之德,所以说“尊德也”。⑤肆夏:乐曲名。据《周礼·钟 师》注当作“陔夏”,是送宾的乐曲。⑥服器:为死者准备的衣服和随葬的器 物。

  【今译】

  太祖庙中的大飨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吧! 祭祀用的三牲鱼 腊,收集了四海九州的美味;笾豆中盛放的供品,包罗了四季和气 的产物。四方诸侯的贡金,显示着天子和诸侯们的和睦融洽;贡献 的币帛加上玉璧,表示对于美德的尊重;贡品排列的次序以龟在最 前,因为龟可以占卜吉凶,预知未来;金放在第二位,因为金可以用 来照见物情。再次是丹砂、油漆、蚕丝、绵絮、竹箭,表示天子与民 众同享这些日用财物。其余贡品则没有固定品种,都是各国就其 所有而贡献的特产,显示着天子能够招致远方之物。诸侯礼毕而 出,便奏起《陔夏》为他们送别,显示礼节的隆重。在郊外祭祀天 帝,体现着最高的崇敬;宗庙祭祀,体现着极端的仁爱;丧礼,体现 着极端的忠心;服器的完备,表现了对死者极大的孝敬;宾客前来 赠送币帛,体现了极高的道义。所以,君子要观察仁义之道,礼就 是根本的依据。

  【经文】

  君子曰:“甘受和①,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 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孔子曰:“诵诗三百,不 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②。大 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

  【今注】

  ①甘为五味之本,可以与任何一味调和。②大旅:指祭五帝之礼。

  【今译】

  君子说:“甘味可以用来调和五味,白色可以用来绘上五色;忠 信的人,才可以学礼。如果没有忠信的人,那么礼也不会凭空实 行。所以得到可以实行礼的人是十分可贵的。”孔子说:“纵使能诵 读《诗三百》,但却未必能承担一献之礼。懂得了一献之礼,却还不 足以承担大飨之礼。懂得了大飨之礼,却还不足以承担大旅之礼。 懂得了大旅之礼,却还不足以祭祀上帝。所以切不可轻率地议论 礼。”

  【经文】

  子路为季氏宰①。季氏祭,逮闇而祭②,日不足,继之以烛。虽 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 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③,堂事交乎阶④。质明而始行 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今注】

  ①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季氏:指鲁国大夫季桓子。②闇:指天 亮之前。③室事:正祭时,尸在室中,所以叫“室事”。交乎户:指室外的人 把祭品送到室门,交给室内的人献尸。④堂事:正祭后,傧尸于堂,所以叫 “堂事”。交乎阶:指堂下的人把祭品备好,在台阶处交给堂上的人。交乎户, 交乎阶,可以节省时间。

  【今译】

  子路做季桓子的家宰。过去季氏举行庙祭,天未亮就开始,忙 了一天还没完,又点起蜡烛继续干。即使是身强力壮,有虔诚恭敬 之心的人,也都疲惫不堪了。以至于管事的人拖着腿歪歪倒倒地 执掌祭事,简直是大不敬啊! 后来有一次子路参与庙祭,室事在门 口交接,堂事在阶下交接。天亮开始祭祀,傍晚便结束。孔子听到 这件事,说道:“谁能说子路不懂得礼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