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俗呼凤姐,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俗呼凤姐,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
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鉴赏辞典 人物形象鉴赏 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俗呼凤姐,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府。王夫人之内侄女,贾琏之妻,贾赦、邢夫人之媳。因贾琏在荣府排行第二(贾珠、贾琏),故又习称二奶奶、琏二奶奶。在小说中,她是除宝、黛、钗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角色,也是作者着力刻画并被他写活了的一个人物。
一说到凤姐,人们便会想起奴仆兴儿对尤二姐说的那段著名话语,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都占全了”。历来评论者也常引用这些话语,把她作为“两面派”的典型,作为“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来看待。在《红楼梦》里,她大概是首屈一指、又公认一致的反面人物。诚然,在王熙凤的身上,确有着许多两面派的性格特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仅仅给王熙凤贴上一些这样的标签,那就未免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因为王熙凤远不是那种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类型化人物,而是一个性格丰富、血肉丰满、立体感很强的艺术典型。
1. 大观园里的女强人
读完《红楼梦》,谁都会对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和强悍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出场时不过十八岁左右,却实际执掌着贾府的经济和人事大权。她威重令行,争强好胜,治家严厉有方,不愧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女强人。
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从小儿顽笑时“就有杀伐决断”。以后嫁到了贾府,贾政和王夫人将总管家务之事交与贾琏、王熙凤夫妇。贾琏无能,完全受她辖制,于是她就成了贾府的实际当权者,在实践中磨炼得越发干练老成。
王熙凤的女强人性格特征在第十三、十四、十五三回的协理宁国府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秦可卿死后,正巧尤氏偏又病倒,贾珍愁府里无人照管,央求王夫人让凤姐过来帮忙料理一个月。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好卖弄才干”,因而巴不得就应承了。她一走马上任,很快就理出了事情的头绪: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以上五件,不仅是宁国府中风俗,其实也是一切贵族大家的弊病。凤姐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见她在治家方面的才能与识见。
当然,重要的还不在于她看问题的水平,而更在于她实际的管理能力。凤姐绝不是那种只会发空议论的书生,她首先是个实干家。当即,她就命人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第二天,就按花名册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然后按照人员和工作量情况,分派好各人的岗位职责:
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 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这里,凤姐所实行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岗位责任制之类。这一招果然利害,由于职责清楚,分工明确,众人“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真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凤姐不愧为治家有方的女能人。
“威重”才能“令行”,要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没有严厉的措施是不行的。小说第十四回专门写了凤姐处罚一睡迷迟到者之事: 当时凤姐来到抱厦内,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以睡迷为由,再三求饶。凤姐便说道:
“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 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
过去,评论者多以此为例,讲凤姐狠毒无情,连打板子也要利上加利。诚然,凤姐性格确有狠毒的一面,对此小说有充分的描写。但这里所表现的,主要是凤姐的有“杀伐决断”和“威重令行”。没有这点威势和魄力,遇事讲情面关系,如何能做到令行禁止?果然自此以后,大家“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敢偷闲”,事实证明凤姐“整治”得很有成效。这是凤姐确有管理才能的表现,它显示了凤姐女强人性格的一面,我们不能以“狠毒”来评价她的一切。凤姐被人称作“辣子”和“烈货”,也正是就她的女强人性格特征而言的。
2. 对金钱和权势的贪婪追求
剥削阶级的贪欲,像遗传因子渗透到了王熙凤的血液和细胞里,并在她身上得到了恶性的膨胀。这个被贾母戏称为“泼皮破落户”的女人,能引起她“爱情”的,只有权力、借票和金银。她生活的全部目的,都是为攫取权力和金钱这两样东西。为了这个目的,她可以不择手段,不仅竭尽奉承迎合、拍上压下之能事,而且“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王熙凤是个权欲极强的女人,她明白要在贾府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第一要紧的是要得到老祖宗贾母的支持。为此,她曲意奉承,一切依贾母的眼色行事,深得贾母的欢心,以致贾母片刻离她不得。初见黛玉时她那脸上表情的戏剧性变化,日常饮食起居中数不尽的插科打诨,都是她那“只看老太太的眼色儿行事”的行为准则的体现。连赌钱她也要变法子输给贾母,从而哄得老祖宗喜笑颜开。她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就是深得老祖宗的欢心和恩宠,因而使她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对待邢、王二夫人的关系上,前者是她的正经婆婆,后者是她的姑妈。但她看出了贾母的偏爱,因而“雀儿拣着旺处飞”,亲姑妈而疏婆婆,这样荣府的内政大权就完全掌握在她一个人手里。这正如兴儿所说的:“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她。”在名义上,她是合族女眷中二人(贾母、王夫人)之下、三百多人之上的权要人物;实际上,贾母、王夫人安富尊荣,把贾府的全部内务都授权给她处理,她们自己则躺在王熙凤的甜言蜜语上睡大觉。这样,王熙凤的权力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她可以“挥霍指示,任其所为”,而不受任何人压束。
攫取权力除了满足一种欲望,更重要的是为了谋取私利。权力和金钱,这两者从来就有着密切的联姻关系。利用权势来谋取金银,这可以说是王熙凤的“拿手好戏”。第十五回的凤姐弄权铁槛寺,就是以权谋私的典型。当时凤姐为秦氏送灵来至水月庵,老尼净虚趁机营谋说事,将一桩婚姻诉讼求托于凤姐: 张姓财主有个女儿名金哥,先已受聘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后又被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张家意欲退亲,守备家偏不许,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老尼因想到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贾府最契,因此便求托凤姐“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听后,先是表示:“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但经不住老尼的一番激将法,为显示自己的“手段”,便发了“兴头”,说道: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
第二日,凤姐便命来旺儿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那节度使名唤云光,欠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谁知张金哥却是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便一条麻绳悄悄地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就这样,一纸书信活活拆散和逼死了一对未婚夫妻,“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整个情节着墨不多,但却是写凤姐的重要一笔,它显示了凤姐贪婪恣横的性格特征。
凤姐的以权谋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放账即放高利贷便是突出的表现之一。
小说首次写及此事是在第十一回,当时只是简单的一笔交代,平儿告知凤姐“那三百银子的利银,旺儿媳妇送进来”收了。至第十六回,贾琏刚回家,又写及旺儿嫂子来送利钱银子,幸亏平儿在堂屋里撞见,赶着接了过来,撒谎说香菱来,在贾琏面前掩饰了过去。小说详尽叙述此事是在第三十九回,那是袭人与平儿的一段私下对话:
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方近无人,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平儿悄悄告诉她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难道她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她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她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原来她放高利贷的本银,是众人的月钱和她自己假公济私积攒下的月例。她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先支晚放的办法,仅众人的月钱这一项就翻出有几百;加上她本人吃穿都是动用官中的钱,将自己的月例也省下来放高利贷,这梯己利钱又是一年上千的银子。这正如袭人所说的:“难道她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确实,凤姐和一切贪得无厌者一样,越是有钱,越是贪婪。而以权谋私,算计到拿着众人的月例赚利钱,则是凤姐的精明过人处。李纨对她有一句评语说得好:“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可不是如此。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凤姐采用先支晚放的办法,拿着众人的月银赚利钱,这事当然不可能不走漏风声。她自己就说过:“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我也是一场痴心白使了。我真个的还等钱作什么,不过为的是日用出的多,进的少,……若不是我千凑万挪的,早不知道到什么破窑里去了。如今倒落了一个放账破落户的名儿。”连凤姐也知道了自己放账的名声不好,可知此事在贾府上下已是人所共知的秘密。凤姐既以此事获罪于人,那她因此而招祸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续书第一○五、一○六回就写及贾府被抄时,于凤姐屋内查出了一箱子借票,这一“重利盘剥”的事实构成了贾府犯事的重要罪证,凤姐本人也因此抱羞成病,一蹶不起。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王熙凤贪得无厌,一生算计金钱财富,最终落了个人死财空的下场。
凤姐的贪婪在一些细小的地方也表现出来,如金钏死后,几家仆人为了自己的女儿顶这个肥缺,常来孝敬她些东西;她乘机大捞外快,自管迁延着,等那些人把东西送足了,然后乘空方回王夫人。凤姐生日,众人为她凑分子,她不仅拉上周、赵姨娘两个“苦瓠子”,而且人前作情,假替李纨出分子,过后却又作弊赖账,想蒙混过去。这些细小处都表现了凤姐的精明贪婪,正像尤氏所悄骂她的:“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综观小说的全部艺术描写,对金钱和权力的贪婪追求,可以说是王熙凤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它构成了王熙凤性格中最重要的特点。
3.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毫无疑义,在王熙凤的身上,确实具备了我们通常称之为“两面派”的性格特点。兴儿所形容的“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是指此而言。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笑里藏刀”,用来形容凤姐也最适合。
凤姐的这一性格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她毒设相思局和计赚尤二姐这两件事上。小说第十一、十二回,写凤姐从秦氏处出来,正一路欣赏宁府花园的景致,猛然碰上了从假山石后走出的贾瑞。贾瑞不自量力,竟异想天开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言语调戏凤姐。按凤姐之身份地位,只须正言警告一下,即够他胆颤心惊。但她却反“假意含笑”,引他入港,说了些使对方心痒的话。以后贾瑞来找,又是“假意殷勤,让茶让坐”,一连四个“笑道”:“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挑不出一个来。”“你哄我呢,你那里肯往我这里来?”……逗的贾瑞一会儿“喜的抓耳挠腮”,一会儿急的赌咒发誓。暗中她却“点兵派将,设下圈套”,一而再、再而三地捉弄对方,弄得对方病势沉重。而就在此种情况下,对方祖父来求人参治病,她却只将些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去敷衍。最后贾瑞一命呜呼。从贾瑞方面讲,他这是罪咎自取,自讨苦吃;但从凤姐方面讲,她未免过于心狠手毒,两面三刀。这里,作者采用了一系列表里对比的手法,生动具体地展示了凤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性格侧面。
在小说中,最能够表现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性格特点的,莫过于她计害尤二姐的故事了。凤姐听说丈夫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越想越气”,“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她先是亲自带人登门,用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和“呜呜咽咽”的哭声,骗得尤二姐把她认作是个“极好的人”,“认为知己”,乖乖地跟着她搬进了大观园。二姐进园后,凤姐又变法将她的丫头一概退出,只将自己的一个丫头送她使唤,这个名叫“善姐”的丫头三天后便不服使唤,不肯替二姐去取头油,后来索性连饭食也不按时供应。而凤姐“却是和容悦色,满嘴里姐姐不离口”。在这同时,她暗中派人指使二姐的未婚夫张华去官府告贾琏的状,一面又让人拿了三百两银子去打点都察院,要都察院只管虚张声势。官司一起,她就借故兴师问罪,大闹宁府,又是哭骂,又是寻死撞头,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贾蓉更是被她骂得狗血喷头,并乘机敲诈了五百两银子。闹过以后她还要做好人,摆出一副心慈面软、宽宏大量的面孔,使尤氏、贾蓉母子对她拜谢不迭。
回到荣府,她又在尤二姐面前诉说自己如何操心打听,如何设法,使二姐感谢不尽。接着,主动带了二姐去见贾母,请求老祖宗发慈心,允许丈夫娶二姐为妾,使得贾母等人极口称赞她“贤良”。在她的一手操纵下,官司进行到一定程度,她让官府放了张华,却又密令派人“务将张华治死,方剪草除根,保住自己的名誉”。这个胆大妄为的女人,就是这样操纵官司,视王法如儿戏。
贾琏外地事毕回来,凤姐在丈夫面前装成跟二姐和好无间,私下却对二姐施行精神打击,说人们已尽知二姐“在家做女孩儿就不干净,又和姐夫有些首尾”,而她把一个“没人要的”拣进园;二姐听见这些话,因此“气病了”,“茶饭也不吃”。这时贾琏又新得宠妾秋桐,二人打得火热,凤姐虽恨秋桐,却喜可借她先发脱二姐,于是暗中煽动秋桐去斗二姐,“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尤二姐经不起这般磨折,恹恹得病,此时腹中已有身孕,又被庸医误诊,落了男胎,病情转重。这本是凤姐希望出现的结果,但她却装出“比贾琏更急十倍”,烧香祷告宁可自己“有病”,“只求尤氏妹子身体大愈,再得怀胎生一男子”。又暗中搞鬼,挑动秋桐大哭大骂。二姐终于忍受不住种种折磨和打击,最后吞金自尽。满心喜欢的凤姐这时却假意哭道:“狠心的妹妹!你怎么丢下我去了,辜负了我的心!”
凤姐害死尤二姐的全过程,施行了一系列的阴谋诡计,有人把它归纳为十条: 一是迎骗入园(指凤姐把二姐迎骗进大观园),二是清除君侧(指凤姐把二姐身边的丫头“一概退出”),三是操纵官司(指凤姐指使张华告状并“打点”都察院),四是大闹宁府(指凤姐到宁国府大哭大闹,把宁府闹了个天翻地覆),五是沽名钓誉(指凤姐在贾母等跟前赢得了“贤良”的美名),六是剪草除根(指凤姐务欲置知情人张华于死地),七是造谣装病(指凤姐造谣中伤二姐,自己装得气病),八是借刀杀人(指凤姐借秋桐之刀杀二姐),九是烧香拜佛(指凤姐为二姐落胎病重祷告),十是猫哭老鼠(指二姐死后凤姐假意悲哭)。确实,在这个故事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凤姐口蜜腹剑、心狠手毒的两面派本质: 她阴谋害死了人,被害者生前却看不出她一点坏形;她欺骗愚弄了众人,却反博得人们的称誉。 这个叫作凤姐的女人,真是被曹雪芹写绝、写活了!
“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这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夸奖凤姐的话。是的,她是有一万个心眼子,而且每个心眼子里面都装满了机巧和阴谋。
4. 过人的口才,难得的诙谐
在凤姐身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或者可以说是优点,就是她的过人的口才和难得的诙谐。这是构成王熙凤性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了这个要素,那么王熙凤也就不成其为王熙凤。
凤姐的口才是贾府首屈一指的,周瑞家的曾说过:“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李纨也说过:“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袭人则说过:“真真的二奶奶的这张嘴怕死人。”这都是夸奖凤姐过人的口才和诙谐。确实,除去一些特殊的情形,一般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她的欢声笑语,哪里就有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
我们不会忘记凤姐初次出场的精彩表演: 随着一声“我来迟了”的笑语声,她以独特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风姿出现在我们面前。她先是笑着赞美黛玉“标致”,顺便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你看,她一到,贾母就笑,整个气氛马上就变得轻松活跃,这不能不归功于她那比演员还要出色的表演。
凤姐的口才和诙谐在贾母跟前表现得特别充分,这是她讨取“老祖宗”欢心的一件“常规武器”。无论是晨昏定省,还是饮食起居,或是家常闲叙,只要有凤姐在场,她总少不了引逗的贾母畅怀大笑,十分喜悦。贾母要为宝钗做生日,自己出资二十两,唤凤姐去置办酒戏。凤姐乘机凑趣笑道:
“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我们。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梯己只留于他,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和我嗙嗙的。”凤姐笑道:“我婆婆也是一样的疼宝玉,我也没处去诉冤,倒说我强嘴。”说着,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
这里,凤姐的口才和诙谐正是同贾母的欢笑与喜悦紧密联系在一起。综观小说的艺术描写,贾母的笑声十有八九是由凤姐而起。而顽笑取乐,这对贾母这样身份的“老封君”来说,可以说代表了她生活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老祖宗的心目中,凤姐才成为一个任何人不能替代、一刻也不可缺少之人。
在一般人看来,凤姐有时在贾母跟前讲话未免太放诞无礼了一些——别人纵有这样的口才,也无这样的胆量。是的,这正是凤辣子之所以为凤辣子的地方。但凤姐的聪明乖觉,在于她取笑时还能巧妙地掌握一个适当的“度”,使贾母欢悦而自己又不失礼。这种看去似放诞无礼而其实又极有分寸的取笑方式,只有凤姐一人能驾驭得如此自如。小说第三十八回,写她竟然取笑到贾母头上: 贾母说起当年失脚掉下水,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
“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不许回家去。”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还这样说,他明儿越发无礼了。”贾母笑道:“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
这个玩笑开的看似无礼,其实极为得体。它既恭维了贾母是福寿双全之人,又表白了自己有着一颗难得的孝心。在封建社会,能以自己的言行欢娱双亲,这本身就是孝的表现。凤姐虽不甚读书识字,却也知道《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的故事,所以她常常以自己的口才和幽默引得老祖宗笑一笑,多吃一点儿东西。而贾母真也证实了凤姐所具有的这种“特异功能”,一次元宵节贾母就说起过:“这两日我竟没有痛痛的笑一场,倒是亏他才一路笑的我心里痛快了些,我再吃一钟酒。”可见凤姐在贾母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凤姐的口才和诙谐不只在贾母的日常生活中起着痛快身心、增加食欲的作用,而且在贾母生气时还有着化怒为喜、缓解气氛的特殊功效。小说第四十六回,贾母为贾赦、邢夫人要把鸳鸯算计了去“气的浑身乱战”,因而连王夫人也一并错怪在内,说“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一时气氛紧张,谁也不敢发一言。探春进来指出贾母错怪了王夫人,气氛始有缓和。最后还是凤姐的一番妙语,才使紧张顿时冰消。当贾母责怪“凤姐儿也不提我”时,凤姐笑道:
“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贾母听了,与众人都笑道:“这可奇了!倒要听听这不是。”凤姐儿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贾母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凤姐儿笑道:“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了。”贾母笑道:“这样,我也不要了,你带了去罢。”凤姐儿道:“等着修了这辈子,来生托生男人,我再要罢。”贾母笑道:“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还要不要了!”凤姐儿道:“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
就这样,经过凤姐的一番“以攻为守”,倒派不是,贾母的怒气消了,众人如释重负地笑了,凤姐的口才和幽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效用。
当然,不只是在贾母前,在姊妹和夫妻间,凤姐也是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使对方应接不来。聪明如黛玉,口才在诸姊妹中算是个尖儿,但遇上凤姐也只能甘拜下风。一次凤姐送了茶叶给黛玉,黛玉尝着很好,凤姐便要再送些给她,并说“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黛玉听了先进攻说:
“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林黛玉抬身就走。
在凤姐的凌厉攻势下,黛玉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最后只得一走了之。而凤姐的取笑戏谑既雅又俗,不仅不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而且是巧嘴利舌令人发笑,所以李纨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黛玉尚且如此,至于贾琏之流,当然更不是凤姐的对手。贾琏从苏州回来,正值元春晋妃之时,凤姐一见面便连珠炮似发话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对此贾琏一言对答不上,只说“岂敢岂敢”,真是个蠢才。接着问起家事,凤姐更是得意之至地诉说了一大通话语:“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更可笑那府里忽然蓉儿媳妇死了,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跟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至今珍大哥哥还报抱怨后悔呢。你这一来了,明儿你见了他,好歹描补描补,就说我年纪小,原没见过世面,谁叫大爷错委他的。”这里,正如最早评论《红楼梦》的脂砚斋等人所指出的:“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可怕可畏。若生于小户,落在贫家,琏兄死矣。”确实,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凤姐面前,一言对答不来的贾琏未免太煞风景。
口才是令人羡慕的天赋,幽默和诙谐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只有那些智商高的人,才有可能具备这些天赋和优点。读者朋友也许会奇怪: 怎么在凤姐这样一个十足的“坏人”身上,会有这样一些优点和可爱的地方?其实,这正是凤姐性格复杂多样和真实可信的地方,也是《红楼梦》与历来小说叙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的地方。因为生活中的真人本来就是无比丰富复杂的,生活中的好人和坏人,绝不像抽象出来的好人和坏人的概念那样明白易认。作为生活真实反映的文艺作品,理应写出生活的复杂性,写出生活中真人的复杂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血有肉有生命的艺术形象,而不致使人物成为图解某种概念的僵尸。《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便正是这样被写活的。不难想象,如果王熙凤没有了聪明才干和幽默诙谐这些可爱的地方,那么王熙凤也就不成其为王熙凤了。
5.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凤姐的一生,可谓是聪明过人,机关算尽,威重令行,不可一世。但谁能想到,像她这样一个霸王似的人,最终也落了个家亡人散、身败名裂的可悲结局。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凤姐也是随着家族的衰亡而走向末路的,就这一点而言,她也和其他姊妹一样,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性人物。但她和其他姊妹不同的是: 她还参与了悲剧的缔造,她的所作所为直接引发和加剧了家族的衰亡。“忽喇喇似大厦倾”,她是埋葬在被她自己蛀空和推倒的大厦的瓦砾里。
凤姐生平劣迹多端,从弄权铁槛寺到毒设相思局,再到计害尤二姐,她的手里有着好几条人命;再加上她平常用先支晚放的办法,拿着大家的月例放高利贷,这些在封建社会都是可以治罪的罪状。果然,在导致贾府被查抄的缘由中,有一大款就是贾珍强占良民妻女为妾,因其女不从,凌逼致死,还拉出一个姓张的来,只怕连都察院都有不是,为的是姓张的曾告过。这事虽挂在贾珍头上,其实就是凤姐计害尤二姐一事,罪魁祸首主要是她。这一点凤姐自己心里最清楚,她曾对平儿说过:“恍惚听得那边珍大爷的事说是强占良民妻子为妾,不从逼死,有个姓张的在里头,你想想还有谁。若是这件事审出来,咱们二爷是脱不了的,我那时怎样见人。”
不仅查抄的缘由因她而起——起码她在这中间负有很大的罪责,而且查抄过程中在凤姐房内抄出的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更成了贾府违例取利的重要罪证。这一点连有心偏袒贾府的王爷也难掩过,问贾政道:“所抄家资内有借券,实系盘剥,究是谁行的?”“独是借券想个什么法儿才好。”此事闹得贾政也埋怨贾琏夫妇不知好歹,如今闹出放账取利的事情,大家不好。凤姐知道众人必抱怨她,因为“虽说事是外头闹的,我若不贪财,如今也没有我的事,不但是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如今落在人后头”。从此羞惭成病,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
王熙凤由于谋害人命和贪财,给家族带来了灾祸,而她平时对下人本就苛刻刻毒,因此她一旦力诎失势,众人便作践起她来,以至一个小丫头竟敢当着她的面说出这样的话来:“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大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几句话说得凤姐眼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里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身子站不住,昏晕了过去。最后,被冤魂缠绕得不得安宁,一命呜呼。
关于凤姐的最后结局,现续书是写她被冤魂所缠而死,死前要船要轿的,说到金陵归入册子去。这是呼应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描写。册中画凤姐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关于凤姐的最后结局,就隐寓在这首判词内,其中关键是“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这句谜语式的诗比较含混,可以有各种理解,现有的说法就有十数种之多。流行的说法是,这句诗代表了凤姐和贾琏关系的三个阶段: 开始是顺从,继而是使令,最后是被休。旧社会丈夫离弃妻子,把妻子赶回娘家叫做休。这是旧时妻子很不光彩的一种结局。看来,凤姐最后得到的正是这样一种不光彩的结局。根据脂砚斋等人评语透露的有关线索,贾府“事败抄没”后,凤姐还曾一度被捕下狱,后来有狱神庙一大回文字。以后“身微运蹇”,以至执帚“扫雪”,终至于被贾琏休弃,“回首惨痛”,“短命”而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凤姐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严酷无情: 聪明反为聪明误,一切以损人开始的人,最终以害己而告终。《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如此,生活中的王熙凤又何能例外?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