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王朝平定了西域大小和卓的叛乱。当年立有军功的和卓额色伊、图尔都叔侄入京晋见乾隆皇帝。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乾隆纳图尔都之妹为贵人,很快晋封为妃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王朝平定了西域大小和卓的叛乱。当年立有军功的和卓额色伊、图尔都叔侄入京晋见乾隆皇帝。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乾隆纳图尔都之妹为贵人,很快晋封为妃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王朝平定了西域大小和卓的叛乱。当年立有军功的和卓额色伊、图尔都叔侄入京晋见乾隆皇帝。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乾隆纳图尔都之妹为贵人,很快晋封为妃。一位维吾尔姑娘被皇帝立为妃子,这是很希罕的事,立即在民间开始流传。由于百姓不知道皇宫里的事,这种传说的虚构成分就越来越多。同治末年萧雄出关,曾写有一首《香娘娘庙》诗:“面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谒香娘。”他在附注中说,香妃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母家。”当时的古文大家王闿运在他的《今烈女传.母仪》中就记载有香妃的故事。1914年,故宫古物陈列所举办展览,在武英殿西侧的浴德堂陈列了一幅据说为意大利人郎世宁画的香妃戍装像,像后介绍说: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薰沐,国人号之日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西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鞲,具如西域式。又于武英殿之西,建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子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屈而卒不忍舍也。如是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右图即香妃戎装画像,佩剑矗立,赳赳有英武之风,一望而知为节烈女子。
这次展出使香妃爱情故事不翼而飞,不仅轰动京城,而且盛传海内外,连日本、美国的一些史书也有所记载。故宫的展出被人们当作信史来看待,此后有关清朝的野史、文献不断地记载香妃忠于故主不从乾隆的故事。由于其所具有的传奇性,还不断地被选作诗、小说、戏剧的题材,至少有三部长篇小说描写了香妃的故事,还被改编为内容有所不同的两部京剧和一部话剧。
在描写香妃爱情故事的词曲中,清末在北京居住四十多年的杨圻创作的长篇歌行《天山曲》是成就较高的作品。这首诗仿唐代陈鸿、白居易《长恨歌传》的形式,前传后歌,歌传互补,以乾隆的多情,衫托描绘了香妃贞节守正的形象。
在《香妃外传》中,作者首先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描写了乾隆派兵消灭大和卓波罗尼多(又作波罗尼都)和小和卓霍集占所发动的叛乱。清朝在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以后释放了曾被拘禁的大小和卓,使其归治维吾尔事务。霍集占阴鸷,曾帮助过叛乱头目阿睦尔撒纳,乾隆二十三年(1758)“自以背德疑惧,胁其兄据回部叛,诸城风糜”。将军兆惠率军平叛,历尽艰辛,取得大胜.“和卓木兄弟溃败,遁葱岭西,将袭据巴达克山。我军追蹙于葱岭之巅,巴酋拒之阿尔浑楚岭,殪其兄弟,函首驰献”。维护祖国统一的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在平叛战争中,传中还简要地表现了维吾尔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拜城、库车、阿克苏三城内向,走依将军兆惠”,不肯附递。这正是爱国之师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一。
外传第二部分描写乾隆同香妃没有成功的爱情故事。传中写道:
回王波罗尼多妃某氏,有殊色,不假薰沐,身有异香,其民称之曰“香妃”,盖自妃于其国也。
二十八年,巴达克山酋长致妃献。妃阴多赍利刃以行。有司饬沿途地方官护卫,置顿供起居,故虽祁连秋雪,大宛惊沙,间关万里,颜色弗损。翠辇入玉门,百姓夹道以观。甲卫森严,锦绣杂沓,绵亘数里。香车所过,芳泽流衍。半载达京师。容光冶曼,六宫如尘土。赐居西苑,恩礼优渥。殊玉金帛赉无算,妃不谢亦不御。帝欲纳之,不可,衷刃自卫,弗得近。天语温和,百问不一答。伺隙数犯帝、惊左右。每欲自戕,夺其刃则更出他刃弗穷。内官惶恐,日夜逻守弗敢懈。皇太后闻而忧之,戒上毋往西内,且曰:“彼既不屈,何不杀而成其志!”帝虽知不可屈,实未能忘情。哀其遇,嘉其志,弗罪焉。又不忍其死,优容弗强,听之而已。如是数年。
妃禀绝代之容华,抱冰雪之贞操,远念家国,自伤形影,求死不得,生复不可,居京久,思西域故乡。灵芸则远怀父母,花蕊则私祭张仙。于是西苑春花之朝,瀛台秋月之夜,抚时感心,莫可告语,辄宛转长号,哀动鸟鱼。帝闻而伤之,命建回子营,寺宇街市,悉状回部都邑。致妃父母及京师回人聚居焉。筑望乡楼于苑南,以解其忧。妃于楼中望见之,泣不可仰,殊郁郁。
会冬至,帝有事郊祀,宿斋宫。太后密召妃至,温语问所愿,且慰令侍帝。妃不拜,从容自陈:“亡国妇人,心死久矣。愿殉故主,不愿富贵也。”因求死。太后潸然动容,抚之曰:“儿可敬哉。然则今赐尔死可乎?”妃乃喜,跪拜谢太后恩。逡巡就尺帛于慈宁宫之西厢。后妃左右,无不流涕。
中使奔白帝,回宫救之弗及,嗟悼不豫者累月。哀妃烈,命以回妃礼归葬西域,遂其志也。
传在叙事中刻画人物形象,融情于事,以哀伤的笔调塑造形象。香妃的“自伤形影”,“哀动鱼鸟”,乾隆的“哀其遇”,“闻而伤之”,太后的“闻而忧之”,“潜然动容”,三人全以悲伤面容出现、生活,悲剧色彩贯穿始终,读来不仅感人,而且显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特点。
传的第三部分同以往别的传均不同,不是传论,而是考证作者认为乾隆香妃爱情故事传说中的讹误,明确表示对香妃、乾隆、太后都取回护的态度。
《天山曲》以描写维护祖国统一的平叛战争取得胜利开头:“玉门风雪拂云鬟,一曲刀环破虏还。上将功勋开朔漠,美人幽怨念家山”,在歌颂“圣明天子太平年”,“八表澄清车书统”中一笔带出香妃,暗示她已经被送到京城,苦苦思念着家乡。诗接着追述香妃在家乡的幸福生活:
当时妃子不知愁,一笑倾城再倾国。
天马高歌翠辇回,阆风本自接瑶台。
却从青海呼鹰去,还向河源射虎来。
芬芳竟体颜如玉,塞外胭脂可汗福。
秋水春山画不成,羌江明媚峨嵋蹙。
可汗雄武复温存,穹帐香浓笑语恩。
雪后开关连骑出。玉人相并看昆仑。
香妃正处在幸福之乡的时候,“天骄背德据西域,复拔汉旌寇边邑”,她的丈夫回王波罗尼都受其弟小和卓霍集占胁迫,发动了叛清的战争。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天下,乾隆派兵西出河湟,“天子诏增都尉戌,将军请筑受降城。黑水营边鼓声寂,贰师失道陷深敌。雪没人烟古战场,风摇刁斗大戈壁。”战争艰苦而又激烈。“交河总管筹边策,不斩楼兰誓不还”,回王很快失败了,“阏氏雨泣单于舞,踯躅提刀不忍去。帐中红粉抵死催,马上袅雄频回顾。”波罗尼多彻底失败,最后被杀,献首辕门。香妃成了巴达克山的俘虏,成为献给乾隆的一份儿厚礼。
香妃被送京师路上的描写,是《天山曲》中的精彩段落之一。如果说传是以叙事为主的活,那么诗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就突出运用了抒情的艺术手法,情事结合,以情为主,着意表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这段描写如下:
一骑香尘烽火熄,明驼驼得美人来。
沙场风压貂裘重,阵云满地衣香冻。
祁连山月远相随,恸哭爷娘走相送。
琵琶凄绝一声声,大雪纷纷上马行。
一拍哀笳双泪落,可怜胡语不分明。
路闻传首献天子,杜鹃啼血从今始。
何难一死报深恩,欲报深恩不能死。
忽到阳关古戍楼,明眸皓齿一回头。
失声长恸无家别,关下行人尽泪流。
牛羊万里望乡井,龙沙日远长安近。
呼天不语山茫茫,天已尽头山未尽。
零乱惊魂起暮笳,关山落日暗平沙。
凭栏掩面登车去,从此明妃不见家。
香轮缓缓朝天去,千乘万骑昏尘雾。
吐壶清泪凝红冰,从头重数幽州路。
玉门关里起东风,百草千花泪眼中。
想象翠华三万里,至今父老忆惊鸿。
边城过尽中原好,风物销魂黯烟草。
陇上天寒梳洗迟,骊山月落更衣早。
桃花杨柳短长亭,乳燕流莺京洛道。
在诗里,香妃远望乡井留恋故里的感情,在凄绝的琵琶声中同爹娘告别的情景,日夜思念乡亲父老的情怀,想报夫仇的心情,都是写得相当动人的。“玉门关里起东风,百草千花泪眼中”,“边城过尽中原好,风物销魂黯烟草”,由于主人公感情的过度哀伤,进了玉门关后看到中原的一切美好景物,无不打上哀伤的烙印,有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表达的思想一样。
香妃在清宫,处处防备,不忘警惕,“鹦鹉前头有戒心,铅华不御无欢色”,乾隆虽然“亲裁手诏劝忘忧”,含笑陪侍,她却一念系于故夫,坚持不从。她日夜思念着故乡,“楼高不见故乡天,马邑龙城路万千;上国风华浓似锦,故宫归梦杳如年”,朝朝暮暮愁思不解。她的家国被清军所毁,她想寻找机会。行刺乾隆皇帝,以替丈夫报仇。她不时地摔破箜篌,剪断鲲弦,誓不复弹。在愁苦中回忆着往日的欢娱,入梦的悠悠往事才给她带来一点欢乐:“夜梦天山猎雪回,轮台火照夜光杯。君王欲看回波舞,笑酌葡萄拥膝催。”太后得知香妃的真情,在长信宫召见了她,“我见犹怜况至尊,雪肤花貌心冰霰”,也惊异于她的美貌动人。她向太后含泪陈诉:“臣罪当诛妾薄命,覆巢完卵古来无”,“全生不感君王意,就死犹衔圣母恩。”慷慨陈辞,从容殉主,完成大节。最后香妃“返骨故乡”,“河山无改故宫平,魂魄归来迷春竹”,同故主相逢于地下。
《天山曲》是我国最长的一首七言爱情诗,共二百七十六句,一千九百三十二字,正如吴焘在跋语中所称:“有诗以来,二千年无此巨制也。”作品中香妃的形象是鲜明的。她在故园的幸福生活,赴京途中的愁容,宫中的优思和坚贞信念,从容就死的行为,给人留下很深印象。诗对乾隆也持歌颂态度,乾隆的形象也是成功的。他在爱情上同古往今来的所有帝王不同,他虽然没有得到香妃的爱,却始终尊重香妃,决不用帝王的威权强迫对方屈从自己。“花自无言春自暖,亲裁手诏劝忘忧”,力图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对方,以消除香妃心头的忧愁。“乾隆往事似开元,西苑重游问内官”,他没有得到香妃的心,但在香妃死后,他却像唐玄宗日夜思念马嵬死去的杨贵妃那样思念香妃。“返生无计采灵药,官家惋惜复嗟愕”,“九重不豫多休暇,春色幽幽闲台榭。羊车重过殿西头,细雨无人落花下。碧云无际想衣裳,绣幄经年闻兰麝。塞上烟消寒食天,宫中火冷清明夜。”显示了乾隆独具的个性特点。
近百年来,描绘香妃爱情的诗歌一直不断,于右任、梁寒操都留有诗作。于右任诗写道:“喀什河前沙枣香,巍峨祖庙袝香娘。最怜家国无穷感,生死重经旧战场。”(《疏附谒香娘娘墓》)对香妃表现了凭吊之意。今人王孟扬在《香妃辞》中描绘乾隆:“深宫娇藏九华帐,天子扶銮亲佇望。痴情欲效鹣鲽飞,忠贞那识冰霜样”;而香妃却是:“妾是西域命妇人,和卓待侬有旧恩。粉身碎骨不敢辞,匕首相向气萧森。”诗对乾隆的痴情和香妃的刚烈都有比较传神的刻绘。欧阳克嶷的七律《凭吊香妃墓》在同题的数十首诗中是一首有特点的作品,全诗如下:
穹帐初辞上玉堂,故国西望恨萦肠。
岂因色艳情皆艳?应是人香志亦香。
白练初赐归故主,青锋露处凛娇>娘。
千秋万世传贞烈,高冢平沙对夕阳。
首联和颈联描绘了香妃生平事迹,颔联、尾联分别对前联事迹作出评价,并寓凭吊之意。颔联自问自答,问中带否定,回答从另一面有力肯定“人香志亦香”。不仅情意绵绵,结构也显得别致。
二
在《天山曲》流传的时候,先后有几部历史演义小说也写到香妃的爱情故事。蔡东藩的《清史通俗演义》则是较早写到香妃故事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卷四中描写,兆惠平叛得胜还朝,乾隆举行郊劳典礼。当把大小和卓的家眷押解上来时,乾隆龙目俯瞧,看见内中有一位绝色妇女,不禁怜惜起来,因而下令将被缚所有眷属释放。当众人叩首谢恩时,“独这绝色女子,虽然是随班俯伏,她口中恰绝不道谢。”郊劳礼毕,御驾还宫,立即召见和珅,询问绝色女子的情况,当他得知她是小和卓霍集占的妃子时,便慨然长叹道:“朕做了天朝皇帝,却不及那回部逆酋!”和珅道:“罪妇为奴,本是我朝成例。今将香妃没入掖廷,有何不可?”乾隆听了大喜,便命宫监同和珅去取香妃。宫监引入香妃的时候,“玉容未近,芳气先来。既不是花香,又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芬异馥,沁人心脾。走近御座前,乾隆皇帝见她柳眉微蹙,杏脸含颦,益发动人怜爱。宫监叫她行礼,她却全然不睬,只是泪眼莹莹。”香妃的话乾隆听不懂,经过翻译,方知她言:“国破君亡,情愿一死。”为了让香妃回心转意,乾隆命在西苑造起回式房屋,修建回教礼拜堂,一切饮食起居,统统照回部格式。“怎奈香妃情钟故主,泪洒深宫,一片贞心,始终不改。”有一天宫女苦劝不过,她竟敢出一柄匕首,刀光闪闪,冷气逼人,吓得宫女乱躲。太后闻知后,便召见香妃。问她志趣,她只说一个字“死”,于是便勒令殉节。待乾隆得知,“忙走入香妃寝室,但见室迩人远,凄凉异常。”宫监告诉他,香妃死后,面色如生,全不见有惨死形状。他听后说:“可敬,可敬!毕竟是朕没福消受。”以泪告别,从此闷闷不乐,几乎激成急病,后虽治好,只是悲怀难释。蔡东藩描写乾隆香妃故事,分寸感把握得很好。描绘乾隆,从俘虏中看到绝色妇女写起,然后产生怜惜感,在宫中慨叹不如回部逆酋,这才引发了以后的故事,自然而又真实。香妃被释放时“虽随班俯伏,却绝不道谢”的细节描写,真实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后的不从乾隆,向苦劝的宫女取出匕首,都是“不道谢”描写的自然发展。她没有为夫报仇的思想,因此也不曾有刺杀乾隆的准备,她表示了愿死的志向,同坚持叛乱的民族分裂分子小和卓霍集占的顽固立场是不同的。
许慕羲的《清宫历史演义》所描写的乾隆香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同以前的作品有了许多不同。在这部小说里,香妃不是霍集占的妃子,也不是波罗尼都的妃子,而是回部某个不知名的王妃。高宗(即乾隆)常听说回部有个王妃,生得非常美丽,而且体有异香,不借助薰沐,自然芬芬,因此被称作香妃。高宗一心想把香妃弄进宫中,赏览一番,方才快活。却巧准噶尔部叛乱,高宗便乘机说回部暗中助递,命将军兆惠平定准部,遂即移师回部,大加挞伐。暗中传旨兆惠,命他务必生致香妃。兆惠奉旨,立刻进兵。几阵之后,回酋霍集占夫妇被生擒过来,香妃也被从乱军中搜到了。这种描写就把乾隆由维护祖国统一的明君变成为美人而发动战争的荒淫暴君,叛乱分子霍集占反而成了正义的代表。
当兆惠御殿献俘的时候,高宗看到霍集占的妻子也是个绝色美人,不禁暗暗称赞。因惦记着香妃,无心垂念此妇。这时作品写道:
遂即驾临西内,看视香妃。那香妃很是奇怪,初至宫中,意色泰然,有说有笑,毫没有亡国之恨。等到高宗驾临和她说话,她忽然改变脸色,凛若冰霜,任你怎样哄骗,总是不理。高宗没有法想,只得叫个能言善辩的宫女私下解劝于她。
这就初步展示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香妃对宫中普通人有说有笑,意在表现人物性格的温厚;对高宗的凛若冰霜,侧重展现人物个性的刚烈,谁对她不怀好意,想占有她,她就会奋起反抗。当宫女劝解时,她果然取出一柄很锋利的刀来。高宗不敢强逼,想通过时间使她渐渐忘却故主。“不料香妃意志甚坚,经历多时,还常常思念故乡风物,以至潸然泪下。”她看到西苑建造的西域市肆室庐以及礼拜寺,不仅没有高兴,反而愈加悲切起来。性格有所发展,同传说中的香妃是大体—致的。至于高宗的思想性格,则有很大变动。作品这样写高宗在香妃死时的行为:
太后传旨将香妃引入旁屋,赐帛而亡。其时高宗正在斋宫,得着消息仓皇回宫。宫门已经鐍锁,不得入内。高宗无法,在门外放声大哭。直到香妃气绝,太后才吩咐开门。高宗入内,见香妃虽死,肤色如生,心中着实悲伤。只因太后在前,不敢哭泣,传旨厚加棺殓,以妃礼葬之。
退出慈宁宫来忽忽不乐,如有所失,欲思归寝,又觉十分落寂。陡然想起受俘那天曾经瞧见个回妇异常美丽,品貌不亚于香妃,乃是回酋霍集占之妻,现寄刑部狱中。只因爱怜香妃,未念及此人。如今香妃既死,何不召她前来呢!想罢,立命内侍飞马前往,召取回妇。
霍集占之妻连夜被送进宫中。第二天朝见群臣,闻知此事的刑部尚书正要出班启奏,高宗急忙向他说道:“霍集占累抗王师,劳我兵力,实属罪大恶极,我已将他的妻子糟蹋了。”说罢,哈哈大笑。这样描写,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发生重大变化,乾隆由一个痴情种子变成一个纵欲败度的荒淫之君。把一个肯定的形象变成否定人物,在文学创作中应该是被允许的,只是这里描写高宗既为香妃之死而放声大哭,当天却有心同另一个回妇作乐,显得生硬了些。“糟蹋”云云,也不能算作个性化的语言。
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是用比较多的篇幅来描写乾隆香妃爱情故事的历史演义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情节曲折,还增加了不少人物,乾隆的私生子福康安、皇后富察氏、妃子董额氏、总管太监都上了场。在描写香妃时增加了不少情节和细节。香妃本是大和卓的妃子。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兵败后逃到巴达克地方,被当地酋长擒住,将大和卓头献于兆惠将军。巴达克酋长见香妃美貌,杀死大和卓,本要享这艳福。谁知香妃见丈夫被巴达克酋长杀了。心中十分愤恨,任那酋长如何硬逼软骗,她总不肯失节。你若逼得她利害些,她便痛哭觅死。”酋长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兆惠找上门来,用十对上好的和田白璧换走香妃以讨好皇上。在送香妃赴京的路上,作品描写了香妃身上异香的来源:
那香妃每日要洗澡,福康安备了羊乳牛酪,奇花异香,供香妃洗用。据服侍香妃的使女传说出来,香妃天天用羊乳牛酪擦洗,她皮肤十分白嫩,每洗过澡,用各种异香熏过,又用香茶漱口,因此香妃每说一句话,每坐一地,那香味终日不散。
由此可见香妃过去的日常生活是非常奢侈的。作为天子的禁脔,一路上她倒常常同皇帝的私生子福康安“笑谈杂作”。
进了宫,由于她性格和顺,举动娇憨,那些妃嫔宫女都和她好。她把皇上赏给她的大量物品随手赏给宫女,或顺手乱扔,惹得宫女满屋子跑着去拾。惟独见了皇上,她垂着眼,连睬也不睬。虽有宫女劝解,她只当作耳旁风一般。逼劝得利害时,她便抽出尖刃向脖子上抹去,吓得宫女魂不附体。她竟而至于说:“你们不逼我便罢,你们倘然逼得我过狠了,俺便自己结果我自己的性命。不然,那皇帝倘然来逼我,俺有尖刀在此,叫他和我一块儿死!”这话终于让太后知道了,于是把香妃传进宫来。她的美貌让众人吃惊。她同太后的一席对话写得很有个性特色,其中一节是:
太后说道:“依你现在的意思,打算怎么样?”那香妃说道:“太后若肯开恩,放俺回家乡去,待俺召集丈夫的旧部杀进京来,报了俺丈夫的仇恨。”太后听了,忙摇着手道:“这是作不到的,你休妄想。”香妃接着说道:“不啊,仍旧放俺回宫去,待有机会,刺死了皇帝,也出了俺胸中怨气。”皇后听了,忍不住恼恨起来,喝道:“贱婢!皇上什么地方亏待了你?却要下这样的毒手!”太后忙拦住皇后道:“俺们且听她再说些什么?”那香妃又说道:“再不啊,只求太后开恩,赏俺一个全尸,保全了俺的贞节罢。”她说着,满面淌下泪珠来,扑地跪下地去,连连磕着头求着。
这段对话使人如见般地表现了香妃的骄憨和聪慧,对太后提出根本办不到的事难道不是娇憨吗?其实这部小说中的香妃从无刺杀皇帝的念头。有一次皇帝忍不住走过去捏住香妃的手腕,说了一句:“好白嫩的臂儿!”她嗖地拔出尖刀,不是刺向皇帝,却向自己的臂上割去,倒是皇帝拿袍袖替她遮掩。皇帝怕她想念家乡而大兴土木,建造许多回部房屋,也曾使他感动过。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她说出这样憨的话,目的不是真的为报仇,而是为了求死制造合适气氛罢了。这就委婉地展现了她的聪明和机智。
这部小说中的乾隆后来也临幸了霍集占“妖艳冶荡”的妃子。回妃连续生了两个皇子,不仅乾隆舍不得她,连太后也十分钟爱她。
三
在盛传香妃爱情故事的时候,舞台艺术也不甘落后,先后有三个大型剧作问世。其中顾青海的三幕话剧《香妃》是一部写得比较好的作品。第一幕在写香妃与小和卓真挚爱情的同时,着力表现香妃是沙漠的灵魂。她受到士兵宫女的敬爱,他们准备以死来保卫沙漠的这朵鲜花。为了得到香妃,乾隆化装成和硕亲王,不惜冒险,亲自同郎世宁一块到小和卓的王宫去讲和,只要把香妃送过来,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但香妃决绝地回答:“你们回去,告诉大清皇帝,他是要我呢,明天在尸首堆里找被马蹄踏碎的香妃。我明天在战扬上准射他几箭!”乾隆听了,也由不得称赞:“好一个美丽的女英雄!”当小和卓醉后露出动摇,央求香妃一块儿逃跑时,香妃却坚定地说:“大王,你的三千人马,他们都愿意为你死。”她还说:“明天,大王的马同香妃的马,一块儿并着,一块儿冲峰,一块儿活,一块儿死!”以此来鼓励小和卓坚持到底。
第二幕发生在清宫春日郎世宁给香妃画像的时候。香妃的像已基本画成。郎世宁很佩服香妃的英武勇敢,她“看见大王死了,一边掉着眼泪,一边还弯着弓想射万岁爷”,还十分同情她的处境。香妃不仅貌美、勇敢,她对生活还有深刻的认识。她认为:“男人把女人当作一件美的物品,不过女人的心,倒是满想要找一个知心人的。”她不满男人把女人当作玩物,她也不相信万岁爷的爱情。她听到侍女讲“。我们万岁爷是真真的爱你呀”时,她讲了一段形象的富有哲理的话:
小孩子你也会讲爱!告诉你罢,男人的爱,譬如沙漠里的细沙,没有一定方向的。又比如晚上顶好看顶好看的云彩,但是会忽然变成一阵雨,落到沙子里头,连一点儿水珠都找不到。男人讲爱,都是空的。
作为对封建社会男性最高统治者的看法,无疑是具有合理性的认识;用来指一切男人,则有失偏颇。这段很美的话,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沙漠里的细沙没有一定方向”,“雨落到沙子里头连一点儿水珠都找不到”,只能出自从沙漠来的香妃之口,别人是说不出来的。它还表现了香妃观察生活很细心的性格特点。
香妃性格单纯,非常热爱故乡。她在皇宫园林玩了—天,一口气跑到海边上,还一定要划小船。她不无遗憾地赞美说:“好精美的园子,就少一点沙漠。”
性格化而又热爱故乡的话语,把众人都惹笑了。当皇上向她表示爱慕之意时,她总是说:“万岁爷,请你送我回到沙漠里去罢!我再住在这儿,就快死了。”她的梦魂离不开故乡的沙漠。”
在剧作中,乾隆对香妃的爱应该说是真诚痴心的。他一见香妃的画像就赞叹美极了,“这眼珠子真要把我吸进去了!”他的爱心虽然使香妃有所软化,但“回沙漠去”这道坚固的防线却始终未被攻破。见画尚且如此!见到人后则情更难控制。正像他说的,“情爱是人的本性,这哪儿压得住呢?”当他起立走近香妃,欲握其手时,似处在梦境之中。这时香妃退上台阶,到不能再退时,便倚幔而立。乾隆仲手握住香妃左手想拥抱她,只见香妃忽向旁一闪,右手急速从腰间拔出一小刀,高举在乾隆的头顶。侍卫一齐拔刀欲上,乾隆却以身掩护着香妃,挥手斥退了众人,连同情香妃的郎世宁也为他的安全担心,他却不容置疑地让众人统统都下去。众人退出了,他转向香妃,目视半晌,忽然半跪在她的脚旁,仰视着香妃,一手又握着香妃的手,说:“香妃,我实在爱你。”这时香妃举刀的手无力地放下了。作品接着写:
皇:(发急)香妃,你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心?(前握香妃的手)香妃!香妃!(吻其手,香妃若痴,刀自落)我活了二十八岁,(一停)才知道男女的苦处。真是,李后主说的:“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怎么办呢?
香:万岁爷知道我的苦处,体谅着香妃。香妃真感激呢。香妃能给万岁爷的,是一个粉碎的心,一团诚恳的精灵。万岁爷,(指画像)你回头,把这个拿去,陪着你。宫里头美女多着呢,你就当她是香妃的替身罢!
皇:咳!香妃,你真是忍心哪!我等着。(皇默坐,以手抱头,半晌)
香:(以手抚皇头发)万岁爷,死了心罢!就说香妃真爱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皇:我娶你做皇后。
香:(悲惨)我这辈子已经做够皇后了,已经做够女人了!下辈子让我做男人,我们好似兄弟。
当皇太后叫走乾隆时,他如醉般地慢慢往外走着,如痴般地说:“我只有一心等着你!总等着。”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两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真实而感人。
最后一幕,描写香妃在太后宫的死。太后据传言认为香妃是一个狐媚子,叫来侍卫,等香妃到时把她砍了。不料香妃到后,她的美丽、聪明、贞洁、庄重、刚强,一下子赢得太后的喜欢,并说:“要是你是个男孩子,我准招你做驸马。”太后愿留她住在身边,也愿送她回沙漠去。但她明白这行不通,因为皇上爱着她,太后爱其子,会把自己“赏”给皇上的;若回沙漠,皇上肯定会把自己追回的。香妃让自己“留一个干净身子”的志向感动了太后,终于同意她饮用公主自尽的药酒。最后她让郎世宁把自己的像画完留给皇上,药性发作以后,她忱着太后之膝,太后抚着她的头发,说着“万岁爷,你——你——得,体谅,——我!”安祥地辞世了。
这部剧作的成功,首先表现在歌颂香妃的同时,它没有丑化乾隆和太后,同《天山曲》采用同一种态度:“高宗既不能忘情于妃,而能优容至数年而弗强;太后之能成妃仁而绝帝祸;妃则富贵不能夺,恩礼弗能移,以清白之躯从容就义,皆盛德事也”(《天山曲.传》)。乾隆、太后是正面人物,更能见出香妃从容就死的难能可贵。这部剧作还善于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香妃对自己故夫的衷情,乾隆对香妃的痴情,太后的温情,都是描写得很感动人的。
另外两个剧均为京戏。1933年《戏考》发表的《香妃恨》,具体描写香妃的戏其实不多,关于平叛的场面倒占了全剧的三分之二的篇幅,乾隆同香妃的剧还没有展开,就仓促收了场。人物性格不鲜明,矛盾不集中,由于剪裁不当,结构显得很松散。北京京剧四团1952年至1954年间的演出本《伊帕尔罕》(“伊帕尔罕”,为香妃的维吾尔译名)将香妃同霍集占的关系处理为自由相爱而结婚,乾隆成了一个阴险的昏君,太后、皇后也是存心不良的反面人物。这不能被认为是成功之作。将叛乱分子霍集占美化为民族英雄,将维护祖国统一的乾隆丑化为昏君,这就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四
在汉族文人的笔下,香妃不愿嫁给乾隆作妃子,她的反抗行为恐怕会给皇帝造成不安,终于由太后赐死作结。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众中,关于香妃的传说就绝然不同了。
新疆拜城人毛拉木沙,在清朝末年写了一部《伊米德史》,曾记录了南疆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讲,南疆有一个美丽无比的少女,十五岁时被官员们送给皇帝作妻子,深得皇帝的宠爱。有一天,皇帝见她哭泣,问她为啥不乐?她回答说:“我的家乡有一种树,叶子是银色的,花是金色的,开花时芳香无比。我因思念家乡而哭泣。”沙枣花素有“金花银叶铁干干”之称。于是皇上下令将沙枣树移到京城去裁种(又见纪大椿《喀什香妃墓辨误》)。《伊米德史》所记载十五岁少女作皇帝妻子的事同另一个传说相合。图尔都的妹妹被召进京,成了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热爱故乡,尤其头上爱戴沙枣花,不管走到那里,身上总会散发出浓郁的沙枣花香,因此才获得了“香妃”的雅称。爱沙枣花这一件事,说明毛拉木沙所记载的姑娘不是别人,正是香妃。
在南疆喀什有一个香妃墓,在这里流传的香妃故事别有特点,值得重视。大约在乾隆二十年(1755),维吾尔内部发生了部落之间的战争。清廷大力协助香妃的家族打败了对方。于是家族内部商议,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美丽无比的买姆丽孜木送进京城给他作妃子。买姆丽孜木是香妃的名字,她的教名为希帕尔罕,维语意思为“香得很”。她1756年进京,当时22岁。在她进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在京城为她建造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住房;第二,必须把她的哥哥吐狄贡(图尔都任辅国公,吐狄贡为图尔都公的快读)也接到北京去;第三,她死后必须把遗体送回故乡喀什安葬。这三个条件乾隆都答应了,而且后来全部实行了。
香妃到北京以后,1758年,乾隆就在中南海修建了宝月楼,也叫作望乡楼,还在对面的街道建筑了回回营,搬迁了不少维吾尔族王公贵族及群众住在这儿。哥哥吐狄贡也在她进京后三个月被接到京城,后来由乾隆赐婚,与一位汉族大臣——据说是圆梦大臣的女儿苏黛香结成异族鸳盟。吐狄贡与香妃兄妹一向骨肉情深,香妃同苏黛香姑嫂也情同骨肉。五年后,吐狄贡不幸病逝,香妃与苏黛香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香妃还因此而忧郁成疾,一病不起,竟于1763年溘然长逝,当时才二十九岁。
香妃死后,乾隆皇帝不仅很悲痛,还很快地履行诺言,把她和吐狄贡的遗体运送到喀什安葬。兄妹俩死后都进行过防腐处理,并遵循伊斯兰教的习俗,用白布包裹,放在一乘特制的大轿里,由120人轮流扛抬着;另外,还用三十二辆车装载着乾隆赐给香妃兄妹的无数珍宝及金银,由苏黛香护送,经过甘肃的敦煌、新疆的和田,跋山涉水,越过戈壁沙漠,历三年半时间,才运到喀什。香妃的遗体被埋在她祖父阿巴克和加的坟地。苏黛香对墓地进行了修整,从此,原来的“阿巴克和加墓”就被后人称为“香妃墓”(见王乃凡《香妃墓》)。
民间传说的香妃灵异非常,没有求而不应的。清末萧雄在他的《香娘娘庙》诗的注中记载:香妃“甚著灵异,凡妇人求子,女子择婿,或夫妇不睦者,皆子八杂(集市)日虔诚祈祷。其俗不用香烛祭品之类,但手捧门锁,尽情一哭,并取庙旁净土少许携归,调水饮之,闻往往有验。”在民间传说中,就这样把死后的香妃神化了。
五
粉碎四人帮后,史学界关于香妃其人做了不少考证工作,她应该就是乾隆的宠妃容妃。《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高宗以回女为妃。”“容妃,和卓氏,回都台吉和札麦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1979年10月,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的裕妃园寝中的容妃墓塌陷,发现了不少可证容妃即香妃的珍贵资料。她的棺木上一反清代后妃死后多镌刻或书写藏文或梵文经咒的习惯,却写着维吾尔文字,译为汉语就是“以真主的名义……”这有力地说明容妃就是乾隆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所纳的那位维吾尔姑娘即香妃了。
大和卓波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兄弟和香妃本属一个高祖的堂兄妹。大小和卓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发动分裂祖国的叛乱,香妃虽与他们同祖,却反对他们的分裂活动。她的叔叔额色伊和哥哥图尔都参加了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在收复喀什噶尔及其他城市时立有军功,先后被乾隆封为辅国公。香妃同大小和卓虽然是堂兄妹,却属正义与反动的不同阵营,根本不可能有王妃关系。过去的各种文学作品不仅把他们处理成王妃关系,为了歌颂忠于叛乱首领的妃子,不惜美化叛军头目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在京剧《伊帕尔罕》中,甚至把残暴压榨各族人民的历史罪人霍集占美化为受到人民拥护的一代英雄,而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和睦的乾隆皇帝歪曲为淫邪之君。香妃同王昭君一样,是为民族团结建立了不朽贡献的杰出女子。过去的各种文学作品虽然歌颂她,实际却歪曲了历史,把一个维护祖国统一的女子写成忠于分裂事业的女性。这种虚妄不实应予纠正,历史上真实的香妃的本来面目应该恢复。
容妃(即香妃)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她是派噶巴尔的后裔,世世代代居住在叶尔羌(今莎车县)。其家族世世为和卓,因此容妃被称为和卓氏。她的父亲阿里和卓是回部的第二十九世。她哥哥图尔都、五叔额色伊、堂兄玛木特参加了消灭波罗尼都、霍集占叛乱的斗争。图尔都“初徙居伊犁。以不附族酋霍集占叛,从额色尹(伊)走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境,布鲁特称曰‘和卓’。乾隆二十三年,闻大军征霍集占抵叶尔羌,霍集占抗诸喀喇乌苏。(图尔都)阴以布鲁特兵从额色尹攻喀什噶尔,分贼势”。(《回疆通志·图尔都列传》)当时兆惠所带军兵被霍集占包围三个月。波罗尼都从喀什噶尔带兵往援,正在危急中,图尔都暗中带着布鲁特兵进攻喀什噶尔,以围魏救赵法解了兆惠的围。此后,清军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二十四年,额色伊、图尔都等进京陛见皇帝,遵照乾隆的旨意定边将军兆惠凯旋时,带着额色伊、图尔都的家属于二十五年正月进了京城。图尔都有一个端庄美丽的妹妹,既能歌又善舞,不知怎么被乾隆知道了。乾隆想着同外藩联姻,本是我朝祖制。倘若能把图尔都之妹纳入后宫,宫中不仅多了一个佳丽,还可以收到安抚回部的效果。派人传旨。图尔都征得妹妹同意,将她送进皇宫,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被封为和贵人。图尔都的妹妹美丽而又贤淑,很得乾隆的宠爱,经常得是到异乎寻常的赏赐。她在皇宫保持了维吾尔人的生活习惯,穿着民族服装,吃着清真食品。为了让她生活得更愉快,她进宫的第二年,还把维吾尔杂技班召到宫内表演,由正月初六一直演到十五。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奉太后懿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同年图尔都“追论攻克喀什噶尔功,晋封辅国公”(《回疆通志图尔都列传》),很受宠信。三十年乾隆南巡,在四十多位后妃中亲点容妃随行,一块巡游了苏州,杭州等地。除了一路上观灯看花炮外,乾隆还不断地赏给她许多精美食品,如奶酥油野鸭子、羊他他士、羊渣古、锅鸡、炸八件鸡、鹿筋羊肉、野鸡他他士、青韭脍银丝等共八十多种菜(见故宫档案《内庭赏赐例三》)。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奉太后懿旨,容嫔著升为妃。由于她一向穿着维吾尔服装,现无满州朝冠、朝服、吉服,这才新作了满族式样的各种服饰。容妃四十岁生日时,乾隆赏她无量寿佛、紫檀嵌玉如意一盒(九柄)、青玉寿星、玛瑙灵芝杯等多种精致物品。乾隆四十三年到盛京巡游时,随行的妃嫔有:颖妃、容妃、惇妃、顺妃、诚嫔、循嫔。容妃在六位妃嫔中已列第二名。容妃的生活习惯一向受到尊重。这次巡行,八月二十日在噶布该大营晚膳时,赏给颖妃、惇妃、顺妃的均为烧野猪肉,独独给容妃的是烧鹿肉。八月二十四日猎得野猪一口、狍子一只,赏容妃狍肉一盘,其他妃嫔则全是一盘野猪肉。此后,宫中专设维吾尔厨师。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维吾尔厨师努倪玛特因为做了“谷伦杞(抓饭)和“滴非雅则”(洋葱炒的菜),容妃喜欢吃,从而受到皇帝的奖励。乾隆不仅尊重容妃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向容妃学会了维吾尔族语言。他在《十全集》癸已上元灯词有一首云:“万里驰来卓尔齐,恰逢嘉夜宴楼西。面询牧盛人安否,那更传言籍译鞮。”他在诗后自注:“蒙古回语皆习熟,弗藉通事译语也。”“回语”即维吾尔语,他已可以用回语通话,这可以看出他对容妃的多情。孟森教授谈到此事时说:“高宗多材艺,其敏慧可知,而回妃之祗候起居,通词甚易,亦想见其爱宠之移情也”(《香妃考实》)。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容妃去圆明园时住在远瀛观,在方外观作礼拜。由于她远离故土,经常思念家乡,乾隆特派人画了叶尔羌十景图挂在她的住室里。
乾隆五十三年,容妃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在宫中一共渡过了二十八个春秋。
这就是历史上的真实香妃即容妃。这也是乾隆香妃相爱故事的真实面貌。她和她的一家为了反对分裂祖国和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香妃事迹、香妃精神将流芳史册,我们完全应该像歌颂王昭君那样创作出新的歌颂香妃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保持民族和睦贡献毕生精力的优秀作品。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