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高髻、广眉、大袖,是西汉时都城长安城内时髦的妆饰。由于京城内崇尚这种妆饰,所以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因不得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高髻、广眉、大袖,是西汉时都城长安城内时髦的妆饰。由于京城内崇尚这种妆饰,所以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因不得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高髻、广眉、大袖,是西汉时都城长安城内时髦的妆饰。由于京城内崇尚这种妆饰,所以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因不得其法,结果,仿效得走了样,闹得不伦不类,谬之千里。这首民歌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
这首民歌的大意是:京城的人喜好高高的发髻,全国各地就会将发髻梳得高达一尺;京城的人喜好宽阔的眉毛,全国各地就会把眉毛画得占去半个额头; 京城的人喜好宽大的衣袖,全国各地就会用一整匹丝绸来做衣袖。
一种社会风尚的形成,往往与统治者的推崇和提倡有密切关系,一般都先兴起于宫廷之中,然后流行于京城,最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可谓“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首民歌,在表现手法上,不是单纯地列举种种现象,而是用夸张的手法,将 “城中”和 “四方”相对比、相对照,说明 “城中”怎样,“四方”又是怎样。这样,两相对照,给人以异常强烈鲜明的印象,将“上行下效”的道理表现得很深刻、很透彻。
这首民歌简洁明快,既是对当时社会风尚的一种夸张描绘,同时也体现了民谣诙谐活泼的风格,起到了巧妙地讽刺时尚的作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