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自古逢秋悲寂寥,特别是 塞客衣单,尤使 孀闺泪尽(钟嵘《诗品序》)。因此,自古迄今,有许多诗人抒写闺中思妇在秋天到来之际为远行在外的丈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自古逢秋悲寂寥,特别是 塞客衣单,尤使 孀闺泪尽(钟嵘《诗品序》)。因此,自古迄今,有许多诗人抒写闺中思妇在秋天到来之际为远行在外的丈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自古逢秋悲寂寥”,特别是 “塞客衣单”,尤使 “孀闺泪尽”(钟嵘《诗品序》)。因此,自古迄今,有许多诗人抒写闺中思妇在秋天到来之际为远行在外的丈夫缝制寒衣的动人情景。这首民歌所写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首二句,点明季节。一早一晚天气凉了,于是便在 “朝夕”出现露水。梁朝江淹在 《别赋》中说: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见到秋天 “如珠”的白露,是颇能触动 “离人心上秋(愁)”的。在漫漫长夜里,萧瑟的秋风吹来,更增加了秋天的凄凉气氛。“凄”在诗中是作动词用,有使凄凉的意思。“白露”,“秋风”,“长夜”是秋天的特有景象,同时也点了 “秋歌”的题,而一个 “凄”字,则一方面渲染出秋日的凄凉,同时也为下面的由写景转到抒情张本,因为 “凄”既可表现景物的凄凉,也可表达人物感情的悲凄。
三、四两句,写闺中思妇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忆,想念,想到。须,通 “需”,需要。秋天到了 ,这个日夜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妇,首先想到的就是丈夫需要穿寒衣了,要换季了,于是她便急忙给丈夫赶制寒衣,“捣白素”,即把织好的白布,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两条木棒把它敲平,以便缝制衣服。这位思妇为了赶制寒衣,不但白天加紧纺纱织布,晚上还要在月光下 “捣白素”,这一夜以继日赶制寒衣的行动描写,深刻地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无限关心、体贴之情。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由于“道路阻且长”,书信,特别是衣物的邮传都是很费力的,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因此古代妇女经常发出“寒到君边衣到无”一类充满深情的疑问。这首民歌中的思妇之所以要 “乘月捣白素”,也是为了赶快把寒衣做好,然后及时地 “持寄与行人”,以便远行在外的丈夫能在寒风吹来时及时穿上她亲手缝制的寒衣。
全诗共四句,却写得有景有情,有行为动作,给读者以生动形象的感受。中国古代民歌不单是中国文学的宝库,也是中国文学的沃土。自南北朝迄明清,历代诗人都学习民歌从事诗歌创作,如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组诗《子夜吴歌》,其中写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从中不难看出这些诗句是接受了 《子夜秋歌》的影响写成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