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万里春应尽》原文及赏析

【导语】: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未言归。 这首诗以春尽、雁稀、天高水远等景物特征,创造出一个广袤无垠的艺术氛围,极力渲染思妇无穷的惆怅之情。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诗一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未言归。

  这首诗以春尽、雁稀、天高水远等景物特征,创造出一个广袤无垠的艺术氛围,极力渲染思妇无穷的惆怅之情。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诗一开头以想象的笔触描绘出广袤无垠的江南大地的暮春。“万里”、“三江”极言其空间广阔,“三江”本指长江上、中、下游地带,这里指江南。“春应尽”、“雁亦稀”,不仅交代了时序的变迁以及景物的变化,而且表明关注这一变化的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及其心理状态。如果我们把隐去了的形象再现出来,此时的画面应是:江南一隅,思妇当春而立,看罢春花飞了,又目送征雁北归,心凝神释,神与物游。思妇感觉到的物质世界就是“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在这里,作者淡化了抒情主人公观春的整体形象,突出了对物象世界的感受,强化了主观情感。写情不真抒其情,而是将景物艺术地再现。这一审美表象是情感表现的主要对象。唐人讲“兴象”,有意激发人们对“第二自然”的感受。这句诗表现了无穷无尽的愁绪,可谓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应”、“亦”对举,表示了抒情主人公对春悄然逝去的惋惜和对久别之人不归的遗憾。

  “连天汉水广,孤客未言归。”两句情景交融,作者描绘出汉江水势浩渺,水天相接,烟波迷茫的景象,抒情主人公无穷的愁思在这里浑然一体。

  “连天汉水广”与前两句写景相比不是全方位的写照,而是把笔锋转向对汉水的特写,描绘出一幅江水流向天际、水势接天,浑然迷茫的景象。从景物特征去观照,与前面呈现的景象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在花事等物象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层迷茫的色彩。从抒情上去看,这一句又是由景及情的转关之句,可谓比兴浑然。汉江浩浩水势,烟水朦胧,把心上的人阻隔在天外,梦魂无由到达,信息因之隔绝,抒情主人公望洋而兴叹。同时在这里又表现出尖锐的时间冲突,睹水势奔流,伤岁月流逝,与 “春应尽” “雁亦稀”相照应。这里暗用庄子 “望洋兴叹”、孔子 “逝者如斯”的典故,相映成趣,寓意无穷。

  上一句以景写情,犹抱琵琶,闪烁其辞,“孤客未言归”一句则把抒情主人公推上前来,直抒其情。这一句是发自肺腑的声音,是抒情主人公饱含的对“孤客”的一片爱心,目尽春江花月,饱经寂寞岁月煎熬的埋怨之语冲口而出。情感之真切,语言之朴实,仅此一语就使一个忠贞、善良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未言归”是全诗的中枢,情之所起,景之所设,都由此而来。归期无望使思妇产生了难以承受的悲伤,她的愁绪非池水楼台、花前月下所能容纳,只有放在江南大地、汉水之上这一广袤的空间去表现。这就使整首诗展示出一个浑然一体的物象世界,氛围凝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