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①。无草木,多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②,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①。无草木,多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②,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
中次十二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①。无草木,多黄金。
又东南五十里,曰云山,无草木。有桂竹②,甚毒,伤人必死。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
又东南一百三十里,曰龟山。其木多榖柞椆椐,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多扶竹③。
又东七十里,曰丙山。多筀竹④,多黄金铜铁,无木。
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石⑤、文石,多铁,其木多柳杻檀楮。其东有林焉,名曰莽浮之林,多美木鸟兽。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⑥。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手操两蛇⑦,常游于江渊⑧,出入有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柚,其草多葌、蘼芜、芍药、穹䓖。帝之二女⑨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梓楠荆杞、竹箭䉋箘⑩。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兽多麋、鹿、��、就⑪。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㻬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⑫,是可以御火。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尧山⑬。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杞柳檀,其草多藷藇、��。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砺,无草木,其兽多豕鹿。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其草多荣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杻檿⑭楮,其兽多羚麝。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杞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⑮。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杞,其虫多怪蛇怪虫。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刏,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⑯,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⑰。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⑱,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⑲。
右《五藏山经》五篇,大凡一万五千五百三字⑳。
〔注释〕①篇遇之山:篇,原指一种名叫篇竹的竹类,因竹可制竹简,后引申为内容相对集中完整的文章。②桂竹:《文选》引左思《吴都赋》注谓:“大者围二尺,长四五丈。”③扶竹:郭璞注:“邛竹也。高节实中,中杖也,名之扶老竹。”④筀(guì)竹:竹叶细,节疏,宜作蔤丝。郝懿行注:“圭,亦当为桂,桂阳所生竹,因以为名也。”⑤痠(suān)石:所指未详,顾名思义应是一种酸性矿石。⑥鸡鼓:毕沅注谓:“即上(文)鸡谷草,谷、鼓声相近。”⑦手操两蛇:经文误作身操两蛇。⑧江渊:此处江渊属于古云梦泽。⑨帝之二女:汪绂注谓:“尧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传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二妃奔赴哭之,陨于湘江,遂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称湘君、湘夫人是也。”⑩箘(jùn):善竹,出云梦泽;竹笋。⑪就:即鹫,大型猛禽,古人亦称雕为鹫。郭璞注谓:“就,鵰(雕)也。”⑫蛫(guǐ):蟹类,六足者名蛫,有大毒,不可食。一说龟类,红头白身,被当地人用作火灾的报警标志。⑬有尧山:疑应作曰尧山,其名或与帝尧有关,类似的还有中山八经大尧山。⑭檿(yǎn):袁珂注谓:“檿,山桑也。”⑮飞蛇:郭璞注谓:“即螣蛇,乘雾而飞者。”⑯肆瘗:郭璞注谓:“肆,陈之也,陈牲玉而后薶藏之。”⑰“右中经之山志”句:上述数字可能是《五藏山经》的原文,也可能是校定《五藏山经》的人所进行的统计。⑱“大凡天下名山”句:此处“名山五千三百七十”,袁珂注:“《后汉书·郡国志》刘昭引此经作名山五千三百五十。”⑲“居地大凡”句:经文在此句之后有一段《禹曰》,本书已移至《五藏山经》全篇之首。⑳“右《五藏山经》”句: 郝懿行注:“今二万一千二百六十五字。”前后字数的增加当与注释文字误入正文有关。
【鉴赏】中山十二经即中部山区第12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同时也是《中山经》和《五藏山经》最后一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15座山,8处地望,37处矿物,55处植物,19处动物,当地居民供奉鸟身龙首图腾神(与南次一经相同),祭神的供品有雄鸡、母猪和精米,届时要割取母猪的血涂抹祭坛和祭品。其中夫夫山、即公山、尧山和阳帝山有先祖的陵墓,祭祀先祖时要将供品陈列在陵墓前,然后埋入地下,供品包括美酒、猪羊少牢和吉玉。洞庭山和荣余山是祭祀山神的地方,供品陈列后埋入地下,供品是美酒、牛猪羊太牢和十五枚圭璧,而且要用五彩颜料或五彩丝帛将供品装饰起来。
第5节风伯山之名,或与风伯的故事有关。风伯乃古代著名的部落或风神,曾助蚩尤战黄帝,后又归附黄帝(或即风后,发明指南车);此后在尧时又为害人间而被羿降服于青邱之泽。据此风伯是一个以风为图腾的部落,他们对风的运动流向特别关注,经常举行与风有关的巫术活动。
第16节经文“洞庭、荣余山,神也”,疑是“洞庭、夫夫神也”之误,即夫夫山与荣余山的祭祀对象错位了。理由是中山十二经记述的15座山里,只有洞庭山和夫夫山记述有神人活动,而且神于儿与帝二女的职责亦存在着吉凶互补的关系(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地区)。
中山十二经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某山出某水流向某地,但是第7节洞庭山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据此可知中山十二经诸山位于长江中游以南。经文洞庭山的九江指流入洞庭湖的所有主要水系(九为最大的单数),亦可代指洞庭湖;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其地域非常宽广,雨水充沛时或可囊括今日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的低洼地。主要水系有四条,澧水发源于武陵山东段北麓,主峰天门山海拔1518米,张家界风景区就在这里。沅水发源于贵州苗岭的雷公山(海拔2178米)和广西南岭的猫儿山(海拔2141米)。湘水发源于南岭海洋山(主峰1935米),潇水是湘水的主要支流,发源于两广丘陵的萌渚岭(主峰1787米)。
第14节柴桑山,徐旭生认为即今日庐山,三国时吴国在鄱阳湖建水师,周瑜在庐山建立水军帅府,扼守着长江与鄱阳湖的通道。根据洞庭山和柴桑山的位置,可推知中山十二经诸山,大体在今日长江中段的南岸地区,即重庆市的东部、湖北省的南部以及湖南省和江西省的北部一带,其主要山脉有齐岳山、巫山、武陵山、幕阜山、庐山等。
中山十二经以及《五藏山经》其他山脉都有竹类的记述。中国是竹的故乡,与竹有关的字达三百字之多,竹制品与丝绸一样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出口商品。我国竹类品种很多,常见的有毛竹、刚竹、慈竹、箬竹、淡竹、紫竹、湘妃竹,其中以毒性著称的是旁竹,《广群芳谱》引戴凯之《竹谱》云:“旁竹有毒,夷人以刺虎豹,辄死。”此外,我国西双版纳有箭毒木,号称见血封喉,高45米,枝叶含剧毒白汁。
《中山经》12条山脉,其中8条山脉自西向东记述,4条山脉自东向西记述。中山二经自东向西,沿着伊水南岸逆行依次记述了九座山的自然物产和人文习俗。从《中山经》12条山脉的分布方位来看,现存版本的中山二经排序编号可能有误。
西汉学者刘秀(歆)在《上山海经表》中指出:尧时洪水泛滥,禹在领导治水的过程中“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四岳佐之,以周四方,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与之所罕到。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
从《五藏山经》的文字可知,撰写者使用的均为陈述句,内容主要是甲地与乙地相隔多远、方位如何,当地有什么东西,这种东西有什么功能,显然这属于实录性质的考察报告。根据《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注》一书,帝禹时代进行的国土资源普查工作的成果是绘制《山海图》、撰写《五藏山经》;不幸的是《山海图》早已失传,幸运的是《五藏山经》流传至今。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后,原周王室图书馆的学者或其后裔将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与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成《山海经》一书。
从五藏山经26条山脉方位图和《帝禹山河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山经》3条山脉位于今日长江以南的广东、福建、浙江诸省,以及湖南西部、江西中部和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西山经》4条山脉位于今日秦岭以北、托克托至潼关段黄河以西;《北山经》3条山脉位于山西和河北全省、辽宁西部,以及内蒙古中东部至蒙古草原;《东山经》位于山东省、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东海诸岛;《中山经》12条山脉位于上述地区之中。显然,《五藏山经》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彼此存在着相互衔接关系,但是并不存在九州的区划,而是与北京紫禁城社稷坛的五色土存在着文化渊源关系。
在上述26条山脉里,存在着一个地理方位中心点,共计有9条山脉从这里或其附近开始记述;它就位于今日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亦即华山、中条山、崤山交汇处的潼关附近。上述对五藏山经方位的文献考证,期待着有机会通过实地勘查予以验证。
《五藏山经》26条山脉共计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以及河流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其中许多神奇的动物都是由人装扮的)、人文活动场景95处。
《五藏山经》沿26条山脉分别记述各地居民的祭祀活动,大体上同一条山脉的居民有着共同的部落崇拜神和祭祀对象,其中比较长的山脉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落崇拜神和祭祀对象;显然,这表明先夏时期的部落存在着沿山脉走向的线性分布特征,这可能与古代部落扩展、迁徙的路途有关。具体来说,南1经鸟身龙首,南2经龙身鸟首,南3经龙身人面。西1经华山冢、喻山神等,西2经人面马身、人面牛身,西3经缺,西4经羊身人面。北1经人面蛇身,北2经蛇身人面,北3经马身人面、彘身载玉、彘身八足蛇尾。东1经人身龙首,东2经兽身载麋鹿角,东3经人身羊角,东4经缺。中1经(全缺),中2经人面鸟身,中3经缺,中4经人面兽身,中5经升山冢、首山神等,中6经缺,中7经豕身人面、人面三首、苦山等冢,中8经鸟身人面、骄山冢,中9经马身龙首、岷山等冢、熊山帝,中10经龙身人面、堵山冢、瑰山帝,中11经彘身人首、禾山帝、玉山等冢,中12经鸟身龙首、夫夫山等冢、洞庭山等神。
《五藏山经》共记述有预测行为56条,其中《南山经》7条,《西山经》15条,《北山经》4条,《东山经》16条,《中山经》14条,可以看出居住在《东山经》所述地区的人们对预测活动有着更浓厚的兴趣。《五藏山经》所述预测活动均属于前兆判断,其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也是该书相当古老的标志之一。其中,具有前兆功能的事物绝大多数均为动物,计有52种,此外还有人神2种、器物1种、自然物1种,共计56种。预测的内容,劳役1项、土功2项、放士1项、多狡客1项、疾疫4项、火灾2项、恐慌3项、国败1项、战争9项、天下安宁2项,大风2项、大水9项、大旱13项、虫害1项、风雨水为败1项、霜1项、大穰3项,与农业相关的有30项,令人多少有些诧异的是缺少渔猎畜牧业的内容。
《五藏山经》记录有众多的湖泊、沼泽、湿地、水渊、海泽。其中,《南山经》记述有6处湖泽,《西山经》11处,《北山经》15处,《东山经》12处,《中山经》6处,共计50处湖泽(由于存在同名的现象,统计数字可能有少许出入)。从中不难看出,帝禹时代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属于《西山经》、《北山经》)的湖泊数量非常多。根据《西山经》的记载,当时黄河的前套、后套是两个大湖泊,河套一带“其间尽泽也”。遗憾的是,上述北方诸多的湖泽,由于历史上的掠夺性开发,以及气候的变迁,如今多已萎缩、干涸甚至消失殆尽。
《五藏山经》是先夏时期的资源秘典,据徐南洲先生研究,《五藏山经》记录的矿产可分为12类90余种,其中玉分为20种,石有42种;并记有155处产金之地,它们多数都是金属共生矿(涉及黄金、银、铜、铁、锡、汞等)。其中许多矿石,经文并未明确提及它们的用途。例如《五藏山经》多处提到某山有赭,赭石主要用于颜料和染料,另外也有药用价值,相传神农尝百草时使用一种“赭鞭”,用来鞭打各种草药,就能够获得各种草药的药性等信息。又据赵璞珊先生研究,《五藏山经》记录有种类繁多的药物,其中矿物类5种,植物类28种,木类23种,兽类16种,鸟类25种,水族类30种,其他4种;这些药物均为单味药,而且也没有说明剂量,充分显示出其年代的古远(详情可参阅《山海经新探》一书)。
综上所述,判定《五藏山经》成书时代古老的理由如下:记述的地理环境古老,大量湖泊水泽已经干涸或萎缩,许多动物已经灭绝或迁徙,植物分布(例如竹类)南移,均表明自然环境气候发生较大变迁,而这些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与此同时,《五藏山经》的地理资源考察者和记述者始终采用有什么说什么的陈述句,当时各地都有由巫师装扮的半人半兽,人们使用的都是单味药,颜料多为单色(色彩种类少),普遍采用单因素进行预测,只有东南西北中五方而无九州的观念,地理方位的描述是线性的(表明当时的部落仍然沿山脉走向或迁徙路线分布),全书未言及禹以后的人和事,表明它的写作时间或文献资料来源在先夏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藏山经》里并没有关于九州的明确说法。中国古代典籍九州之说首见于《尚书·禹贡》,内容为“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九州依次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其地理范围大体与《五藏山经》相同;其中,冀州的方位区域与《北山经》接近,青州、徐州与《东山经》接近,扬州与《南山经》接近,荆州、豫州、梁州与《中山经》接近,雍州(包括梁州一部分)与《西山经》接近。此外,《禹贡》记述地理方位的顺序为北、东、南、中、西,与《五藏山经》的顺序南、西、北、东、中亦不同;《禹贡》记述有九条山脉,《五藏山经》则记述有二十六条山脉。
综上所述,《五藏山经》的内容极其丰富,它记述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进程,涉及地理、地形、山脉,海洋、湖泊、河流,矿产、植物、动物,天文、历法、气象,历史、社会、民族,农业、医药、饮料,军事、巫术、祭祀,文艺、音乐、棋类,建筑、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等。在四五千年前,当埃及人在为法老建造陵墓的同时,中国人实施了人类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地理大发现,这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激励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继续探索、开拓,实现更大范围(超越地球)的地理大发现。刘秀(歆)《上山海经表》称大禹治服洪水后“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海外东经》记有禹命竖亥步量天下;相传同时绘有《山海图》,而这些图又铸在了九鼎之上,正所谓: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