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东次二经》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

东次二经 《五藏山经传》卷四载:此经所志,为乌苏里江以南迄于朝鲜南境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主要是,今乌苏里江以南至朝鲜半岛南端一系列的山脉。 【原文】 东次二经之

  东次二经

  《五藏山经传》卷四载:“此经所志,为乌苏里江以南迄于朝鲜南境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主要是,今乌苏里江以南至朝鲜半岛南端一系列的山脉。

  【原文】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湣(mín)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líng),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

  【注释】

  (1)钦:同“吟”。

  【译文】

  东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有座山名叫空桑山,北面靠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叫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它的出现预示着地方上会遭遇水灾。

  【原文】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榖(1),而无水,多鸟兽。

  【注释】

  (1)榖:即构树。

  【译文】

  再往南六百里,是曹夕山,山下有许多构树,却没有流水,还有许多禽鸟野兽。

  【原文】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yì)皋(gāo)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rǔ)之水(1),其中多蜃珧(yáo)(2)。

  【注释】

  (1)激女之水:即激水。

  (2)蜃:大蛤蜊,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卵圆形或略带三角形,颜色和斑纹很美丽。珧:小蚌。蚌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长卵形,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环形。

  【译文】

  再往西南四百里,有座山是峄皋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白垩土。峄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大蛤蜊和小蚌。

  【原文】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译文】

  再往南沿水路走五百里,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粗细磨石。

  【原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lǐ)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biē)鱼,其状如肺而有四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lí)。

  【译文】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澧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形状像动物的一叶肺器官,有四只眼睛,还有六只脚,体内有珠,这种珠蟞鱼的肉味酸中带甜,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原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日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芑(qǐ)(1)。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tù)而鸟喙,鸱(chī)目蛇尾,见人则眠(2),名曰犰(qiú)狳(yú)(3),其鸣自訆(jiào),见则螽(zhōng)蝗为败(4)。

  【注释】

  (1)荆芑:芑通“杞”,即牡荆和枸杞树。

  (2)眠,装死。

  (3)犰狳:今指贫齿目犰狳科动物,生活在美洲,但和此处的描述十分相似,所以人们在翻译使用了这个名字。

  (4)螽:即螽斯,蝗虫之类的昆虫,体绿色或褐色,样子像蚱蜢,以翅摩擦发音。但对农作物的损害不如蝗虫厉害。为败:为害。

  【译文】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是余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树和楠木树,山下有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杂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兔子却长着鸟一样的嘴,鹞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见人就躺下装死,名叫犰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字的读音,它的出现预示着将发生蝗灾。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是杜父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多流水。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1),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rǔ),其鸣自訆,见则其国有恐。

  【注释】

  (1)水碧:即前文所说的水玉之类的石头,即水晶石。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耿山,没有花草树木,多产水晶石,还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狐狸却长着鱼鳍,名叫朱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字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那里就会有恐怖的事发生。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cén)水,其中多鵹(lì)鹕(hú)(1),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共鸣自訆,见则其国多土功。

  【注释】

  (1)鵹鹕:即鹈鹕鸟,也叫做伽蓝鸟、淘河鸟、塘鸟。一种水鸟,体长可达二米,羽毛多是白色,下颌底部有一大的皮囊,能伸缩,可以用来兜食鱼类动物,翅大而阔。因为它的四趾之间有金蹼相连,所以认为其足类似人脚。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卢其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石头。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涔水。水中有很多鹈鹕鸟,形体像一般的鸳鸯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字的读音,它的出现预示着那里要有水土工程的劳役。

  【原文】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yè)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

  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是姑射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多流水。

  【原文】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译文】

  再往南沿水路走三百里,经过一百里流沙,是北姑射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头。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yè)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是南姑射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多流水。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是碧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许多大蛇,还盛产碧玉、水晶石。

  【原文】

  又南五百里,曰缑(hóu)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译文】

  再往南五百里,是缑氏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原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沙泽。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bì),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姑逢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狐狸,长有翅膀,发出的声音如同大雁鸣叫,名叫獙獙,它的出现预示着那里要有大旱灾。

  【原文】

  又南五百里,曰凫(fú)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lóng)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译文】

  再往南五百里,有座山是凫丽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箴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狐狸,却有九条尾巴、九个脑袋,长着虎一样的爪子,名叫蠪侄,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会吃人。

  【原文】

  又南五百里,曰(zhēn)山,南临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1)、四角、牛尾,其音如嗥狗,其名曰峳峳(yōu),见则其国多狡客(2)。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xié)钩(gōu),见则其国多疫。

  【注释】

  (1)羊目:应作羊首。

  (2)狡客:奸诈之徒。

  【译文】

  再往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山,南面紧挨着水,从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湖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羊一样的头、四只角、牛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名叫峳峳,它的出现预示着那个国家里会有很多奸猾的政客。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野鸭子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擅长攀登树木,名叫絜钩,它的出现预示着那个国家会发生多次瘟疫。

  【原文】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zhēn)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gé)(1)。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璧瘗(yì)(2)。

  【注释】

  (1)载:戴。一般指将东西戴在头上。觡:骨角。专指麋、鹿等动物的角,这种角的骨质与角质合而为一。载觡在这里指鹿角。

  (2)婴:据学者研究,婴是一种古代人祭礼的名称。

  【译文】

  总计东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尾,自空桑山起到山止,一共十七座山,绵延六千六百四十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野兽的身子人的面孔,头上有鹿角。祭祀山神的礼仪为:在毛物中用一只鸡祈祷,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埋入地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