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 智:智巧。伪:伪诈。 六亲: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昏:黑暗、昏庸。乱:混乱、动乱。 〔鉴赏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 智:智巧。伪:伪诈。 六亲: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昏:黑暗、昏庸。乱:混乱、动乱。 〔鉴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 智:智巧。伪:伪诈。 六亲: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昏:黑暗、昏庸。乱:混乱、动乱。
〔鉴赏〕 本章老子接上章之余绪继续阐发他的社会政治观——还淳返朴之道。在本章,老子认为社会如是合理的,即大道不废,就不会出现诸如此类“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现象;也即是说社会一旦崇尚仁义道德,这社会也就纯厚不了多少了。在这里,老子表达了一种看似相反、实则相成(仁与道废、伪与智出)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因为老子强调自然无为、还淳返朴之道,所以本章中出现的“伪诈”、“六亲不和”也必然被视为社会风气习俗差的表现;故河上公称本章为“俗薄章”。
社会“俗薄”,就会出现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纠纷、不和,为了调节家庭的正常功能,于是就有了所谓“孝慈”的提倡。设想家庭和睦、融融乐乐,长老晚幼各得其所,有什么必要表其子孝父慈?即使为孝为慈也无必要自谓为孝为慈了。
推而广之,这社会对仁义道德的提倡,也同样在于社会“俗薄”。设想社会中人人皆行仁为义,则又有什么必要提倡仁义?所以当孔子见老子而“语仁义”时,老子直接以鱼相忘于江湖之道,胜于相濡以沫而德生,来喻说社会丧道才提倡仁义这个道理(《庄子·天运》)。
由此还可以设想,如无社会历史的昏庸混乱,怎会有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这样的忠臣产生?所以老子要说:“国家昏乱,有忠臣。”
再说到原本作为人类进步标志的“智”,如果处于“俗薄”的社会,这“智”就有可能以“智巧”、“智谲”的面貌出现。如唐张鷟的《朝野佥载》就记载古代“孝子”郭纯为了骗取孝廉的名分,治丧期间每次于母亲亡灵之前哭时故意撒饭渣之类于地上,引飞鸟来吃,反复多次形成条件反射,鸟一听到哭声就会争着飞来,由此被人认为郭纯尽孝得连鸟都能够被感动,朝廷由此颁发匾额表彰郭纯的孝心。诸如此类在社会“俗薄”的情况下大量出现,反过来也使社会进一步“俗薄”,这些被明冯梦龙记载在《古今谭概·谲知部》中,所以老子会说这样的话:“智慧出,有大伪”。
鉴于这些,老子强调还淳返朴;还淳返朴到“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为好。当然,这样的还淳返朴实际是不可能的,但民风古朴好却是大家都这样认为的,并向往之,所以明儒邹元标在《会语》中会说到“平旦可见唐虞,村市可观三代,愚民可行古礼,贫穷可认真心”这样的话。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