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晔·吴越春秋》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秦汉赵晔吴越春秋 东汉历史小说集。赵晔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二卷,今见本十卷(十篇)。元代徐天祜为之作注,对事迹的异同多有考辨,纠正原书失实之处不少,值得参考。有《四部

  秦汉·赵晔·吴越春秋

  东汉历史小说集。赵晔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二卷,今见本十卷(十篇)。元代徐天祜为之作注,对事迹的异同多有考辨,纠正原书失实之处不少,值得参考。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汉魏丛书》本。李格非等《文言小说》亦有选录。书中所叙之事,前五篇吴事,自太伯至夫差,称“内传”;后五篇为越事,自无余至勾践,称“外传”。全书形象地记述了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争霸的史实。其材料的来源,大体上根据《左传》、《国语》和《史记》里有关吴、越、楚三国的一些大事,但又不拘泥于历史事实,于正史之外,采摭轶事传闻,加入不少民间传说,既补正史之阙漏,又颇有文学趣味。作品通过对吴越兴亡的叙述和人物描写,表现了人民和国家命运的密切关系。越王勾践从吴回国之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对人民的疾苦关怀备至,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终于报仇雪耻,灭了吴国而称霸一方。作品集中暴露了统治者的丑恶面目。比如伍奢一门三代忠于楚国(《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伍子胥忠于吴王(《夫差内传第五》),文种、范蠡等忠于越王勾践(《勾践入臣外传第七》至《勾践伐吴外传第十》),但其结果,有的遭到残杀,有的被逼出走;又从楚、吴、越三国错综复杂的关系,生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再者,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反抗强暴的复仇精神。如写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在吴军入楚之后,掘出平王尸体,鞭尸三日,显示出他与愚忠这种伦理道德的对立。艺术方面:(1)成功地刻画了一批人物形象。如伍子胥、越王勾践、范蠡、文种等,特别是伍子胥这个“烈丈夫”,他那英勇、果断、沉着、机警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相当鲜明、生动。(2)注意故事情节描写,并用它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比如《勾践阴谋外传》对文种选名山神材奉献吴王的描写,细致、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人物性格。(3)用衬托和对比来突现人物。如用勾践与夫差对比(《勾践入臣外传第七》及《勾践阴谋外传第九》、《勾践伐吴外传第十》),伍子胥与太宰嚭对比(《夫差内传第五》)来凸现正反人物形象;用战胜水神的椒丘訢与“万人莫当”的庆忌来衬托勇士要离的形象(《阖闾内传第四》)等,都很成功。(4)注意用环境气氛烘托来表现故事情节。如写勾践夫妇在浙江与群众告别的这一动人场面(《勾践入臣外传》),气氛异常凄恻;写国人送子弟到边境去的一段(《勾践伐吴外传》),也注意到环境气氛的渲染。《吴越春秋》每卷各有专题标目,性质介于历史与小说之间,是演义类小说较早的雏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它“虽稍伤曼衍,而词颇丰蔚……至于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尤近小说家言,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是书中所载故事,对唐宋以后的文学,发生过重大影响;尤其关于伍子胥事迹的记述,对后世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更大。如唐代俗讲有《伍子胥变文》四卷,即根据此书的前半部分改编成说唱文学;宋元话本里的《吴越春秋连像评话》,也是根据此书改编为说话人的底本的;明代梁辰鱼的传奇剧本《浣纱记》,则根据此书的后半部分改编而成;川剧、京剧等取材于此书而改编的剧目也不少。曹禺的《胆剑篇》,也是取材于此书而别具新意的剧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