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晴雯在性格方面与钗黛是否相似?

【导语】:

林红玉为林黛玉的另一个影子 红学研究 许多人都知道《红楼梦》一书,多用借影: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但钗黛的另一对影子,却很少有人提及。她们是谁呢?是金钏与小红

  林红玉为林黛玉的另一个影子

  红学研究

  许多人都知道《红楼梦》一书,“多用借影”:“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但钗黛的另一对“影子”,却很少有人提及。她们是谁呢?是金钏与小红。

  金钏之名与宝钗相对,小红之名与黛玉相对。何也?由小说交代可知,金钏本姓白,即“白金钏”。正可与“薛宝钗”三字相对。小红本名红玉,乃林之孝之女,即“林红玉”。正可与“林黛玉”三字相对。“白”,“雪”之色也,“金”与“宝”均示其贵。“林”与“林”同姓,“玉”与“玉”重名。“钗”为头簪,“钏”为手镯,都是女子首饰之物。点唇用“红”,画眉用“黛”,皆系妇人化妆用品。这样的对映关系,不可谓不巧妙啊!

  其实,脂砚斋早就看出了这样一种奇妙的对映关系。金钏一出场,他(她)就批道:“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甲戌本第7回)小说正文也的确多有将宝钗与金钏联系起来的文字。第32回,宝钗为金钏送衣殓葬,说:“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隐隐然将金钏之死,写成是宝钗一个影子的失落。至第35回,更是将金钏之妹“白玉钏”与宝钗之婢“黄莺儿”联袂:“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一并写成是宝玉所倾心的两个丫鬟。至若黛玉与小红,小说第24回有一段也专门点出,红玉是因为犯了黛玉的讳才改名小红的。“你也玉,我也玉,得了玉的便宜似的。”(第27回,凤姐语。)

  说“袭人是宝钗的影子,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大家都不会有异议。因为袭人、晴雯在性格方面,与钗黛也确有若干相似、相映之处。正所谓“袭为钗副,晴有林风”。可金钏、小红与宝钗、黛玉又有哪点相似呢?这真不容易看出。但如果二人并非钗黛的“借影”,那作者何必煞费苦心,布下如此阵势?好叫人费解呵!

  后仔细揣摩忽然悟到:金钏、小红原来就是钗黛的影子,而且这种“借影”,也的确包含了心理与性格上的对应。只不过,袭人、晴雯照出的是钗黛性格的“正面”,而金钏与小红的存在,却暗示了她们各自性格的“另外一面”。金钏的情欲正与宝钗相通,小红的心计正与黛玉相通。

  我们看到的金钏,全然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时候,她对宝玉的示爱往往有着十分直率的表露。有一次,她对宝玉说:“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呀?”这里,“吃胭脂”似假,掩饰其接吻的欲求,恐怕才是其真。但如果将此与宝钗“忘情失态”时的情感流露联系起来,相似性也就出来了。那宝钗的示爱,按当时人的眼光来看,其实也是挺够大胆的。第34回,宝钗前往宝玉处探伤,一时性急,说出了“大有深意”的话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临走时,又特意交代:“好生养着,别胡思乱想,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只管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俨然是一副中学生早恋时暗做密事的口吻。“媚极!韵极!”(庚辰本第18回侧批)至第36回,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鸳鸯的举动,就更象是一对亲热的小夫妻了。后世许多道学夫子,乃至一些思想僵化的“左”派文人,也正以此指责宝钗“自媒”、“耻态”,并由此否认她是个淑女。在我们看来,这种典型的误读,倒很有些类似于王夫人所加于金钏的冤屈了。金钏与宝玉戏言,曾用过这样一句俗语:“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其后,她果然含冤投井。但“金簪”二字,同时也暗含了“宝钗”的意思。须知,作者自己也是一贯用“金簪”的意象来喻指宝钗的。如《金陵十二钗判词》所云:“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小红的精明伶俐,倒暗合了黛玉的冰雪聪明。从表面上看,小红是一心于“入世”的。她千方百计地靠近宝玉、凤姐,也就是千方百计地靠近权力和机遇。而黛玉却总是在远拒俗世,小心翼翼地避开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和纠纷。但细细一想,那“入世”者所要的机心,不也正是“避世”者所需的敏锐吗?不论是积极“入世”,还是消极“避世”,你首先要对“世道”本身,作一细致的体察吧。否则,即便是“避世”,你又怎知该如何避开它呢?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黛玉与小红相通的一面。第35回,宝玉挨打后,众人纷纷前往探看。黛玉观望怡红院,“只不见凤姐儿来”,便在心里盘算:“她怎么不来瞧瞧宝玉呢?便是有事缠住了,她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话胡哨,讨老太太、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不来,必有原故。”一个不到15岁的女孩,竟有如此敏锐的眼光,竟有如此多的心眼,你能说她没有些心计吗?不难想象,黛玉一旦将她的心计用到人情世故的方面,也还是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效果的。果然,第18回,元春省亲一段,黛玉替宝玉作的《杏帘在望》:“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就被元妃认为是最好的“颂圣”佳句。世人读《红楼梦》,多以为宝钗是一个“理”字的化身,黛玉是一个“情”字的化身。但金钏与小红的存在,显然揭示了她们各自的“另外一面”:原来,宝钗身上也不乏情感的跃动,黛玉身上也不乏理性的控制。她们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对儿!

  或许有人会说,金钏、小红与钗黛还有许多不相似的地方,你凭什么说她们是“借影”?不错,用精细对比的眼光来看,金钏与宝钗,小红与黛玉,其间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呢。金钏与宝钗虽都有露情示爱的一面,但宝钗更多的时候,显然还是注重以理节情的,平素间犹不失和平稳重。小红与黛玉虽都有心计世故的一面,但她们主要施用的方向毕竟不同。……然而,读者请注意:若用同样的眼光去辨析袭人与宝钗、晴雯与黛玉,也是不难发现其间较大的差异的。晴雯虽以直率闻名,但她对那些地位比她低的小丫头子,却时不时露出专横、强暴的一面。她抓打坠儿即为一例。抓了、打了,犹不解气,还操起一把锥子向坠儿手上猛戳。然后,一句话便撵了出去。试问,黛玉曾可有这样的蛮横、暴烈?袭人与宝钗虽同样劝谏宝玉,但袭人的劝谏显然更带有一种投机性,而非出于一种思想上的信仰。她劝宝玉说:“你真喜欢读书也罢,假喜欢读书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第19回)宝钗显然是不会这样劝宝玉作假的。其实,所谓“借影”,本身就是仅就一个侧面的相似和相通而言的,并不要求处处相似、处处相应。若真做到了一种立体的、全息的照应,那就不是什么“借影”,而应叫做“合一”、“趋同”了。宝钗与黛玉自身倒是这样的关系,而袭、晴、金、红四人,不过是分别照出了她们不同的侧面罢了。

  然而,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看,袭、晴、金、红四人,又有着一种共同的命运。她们都曾被人误解、遭人诟骂,可历尽劫波之后,却焕发出“淡极始知花更艳”的光彩,为作者所深深敬爱。晴雯为谗言所构,被骂作“狐狸精”,含冤而逝。其实不过是“枉耽了虚名”。作者将她的灵魂比作“芙蓉花神”,特让宝玉作文以祭。袭人后来改适他人,被人们普遍视为“失节”、“忘恩”。又哪知她恰是为了救主、护主,才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的。袭人临行前,犹留下麝月,让她与宝钗一道照料宝玉。改嫁之后,仍与琪官一道,“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金钏的遭遇,略与晴雯相似。她死后,宝玉前往水仙庵偷祭。作者又把她的影像比做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荷出绿波,日映朝霞”的“洛神”。含冤最大的小红,因其一心“攀高枝”,又“遗帕惹相思”,被众人视为反面角色。秋纹等骂她:“下流没脸的东西。”甚至脂砚斋初读此段文字,也认为“此淫邪婢也”。直至“狱神庙”一回,小红与茜雪一道,不避风险,勇敢救主,方显出其义薄云天的“义婢”本色。那么,这样的安排与钗黛又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莫非作者早料到他笔下的理想女性,必然遭到世人的误解,故特先以四婢作引,告诫读者要悉心体会?

  如此说来,宝钗在王夫人处议论金钏之死的一段文字,就该含有更深一层的寓意了。

  以前人们引用这段文字,往往只是为了论证宝钗“内心冷酷”。何其愚也!论者但知宝钗说金钏有可能是自己失足落井,“不过是糊涂人,不为可惜”,却惟独没有看见宝钗对金钏之死一事的真实态度!听婆子对袭人言,宝钗第一个反应乃是:“这也奇了。”至王夫人处,为王夫人所问及,宝钗的第一句话也是:“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可见,存疑、纳罕才是其真正的态度。宝钗劝慰王夫人之语,与其说是为后者开脱罪责,倒不如说恰恰隐含了对王夫人的怀疑和暗怨。读者试站在宝钗的角度去想想:大观园中好好的一个丫头忽然投了井,本身已够奇怪的了。王夫人一面将金钏的死因,说得那样轻描淡写,一面又哭得那样伤心,岂不怪上加怪?更何况,以王夫人平日的风格,又哪里会因为“弄坏了一件东西”,就发脾气撵人?金钏又何至于因为这点小过失就投井自尽?王夫人的说法,连我们听了,都觉着疑点颇多。以宝钗的聪慧敏感,又焉能无察?从宝钗与王夫人的关系来看,她一向对她的姨妈都是亲敬有加的。可事到临头,王夫人不仅不坦言相商,反而象防范什么似的,百般掩饰,当面撒谎,一副完全拿她当外人待的样子。以宝钗的孤高自矜,内心中又岂能不生出一点隐隐的幽怨?宝钗作为晚辈,自然不好明言。以《红楼梦》“温柔敦厚”的风格,也不会直指家长们的过失。于是,便特使宝钗作此一语,即顺着王夫人的逻辑,推出一种更为荒唐的说法。正所谓“归谬”之法也。话虽委婉动听,却也藏锋其中。果然,引得王夫人连忙表示:“话虽如此说,到底我心里不安。”点到为止,宝钗便又以赠衣的举动来转移话题,缓和气氛。待她取衣回来,见王夫人数落宝玉的情形,方知王夫人的隐瞒是为给宝玉掩丑。整个过程,就是宝钗既“事事留心,时时在意”,又小心翼翼地避免冲突的写照。同时,小说也借此暗示了宝钗与王夫人之间的一层隐隐的隔膜。——如果笔者的“借影新说”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宝钗对王夫人的隐责暗怨,就似乎并不只是针对王夫人一人了。这是否也可以看成是作者对世人任意歪曲、贬损其笔下人物的一种无奈和不满呢?书至第44回,宝玉专程赴水仙庵私祭金钏儿归来。黛玉觉着宝玉此举似有些多余,便借着看《荆钗记》的机会,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宝钗不答,似乎是在支持宝玉的举动。也许在作者看来,专门写一段文字来澄清他笔下人物所遭受的冤屈,也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吧。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