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红学研究 在小说和戏剧文学当中,人物出场描写是展开故事情节,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曹雪芹在第三回对众多人物出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主要内容概括
《红楼梦》是很经典的一部作品,关于《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红学研究 在小说和戏剧文学当中,人物出场描写是展开故事情节,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曹雪芹在第三回对众多人物出
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红学研究
在小说和戏剧文学当中,人物出场描写是展开故事情节,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曹雪芹在第三回对众多人物出场的描写表现了他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小说中堪称杰出的代表。
在《红楼梦》第一二回里,曹雪芹借贾雨村、冷子兴的口,对贾府的历史变迁、主要人物性格、身份作了概括介绍。
第三回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从这回目上可看出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中的贾、王鼎力相助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假乱真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另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生活环境、礼教习俗,以及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前者是虚写,一笔带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直接从正面描写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先写黛玉进府的缘由:黛玉的塾师贾雨村听说朝廷有起复旧员的消息,就央求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写信“托内兄”帮忙;而林如海也因妻亡正想把黛玉送外祖母家居住。于是二人起程。
其次是通过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见闻,把贾府的几个主要人物介绍出来,从而为全书揭开序幕。在这回里借助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的环境展开了正面描写。通过黛玉的一路所见、所闻详尽地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先看到的是“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走不多远,便到了荣国府。在门前下了轿,被一群老妈、丫环拥进了荣国府,先后拜见了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等。
出场人物有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男主人公贾宝玉,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王熙凤,还有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和袭人等。对这些人物主要是借助于林黛玉的眼睛,进行描写和刻画,有虚有实,有褒有贬,有的活脱脱勾勒出人物轮廓,有的则一笔拘住了人物的三魂六魄。笔法多变、各臻其妙,异曲同工。同时,作者还透过不同人物的眼光,成功地刻画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形象鲜明地活现在读者的面前。
林黛玉进府少许寒暄之后,众人眼光便移向了林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儿自然的风流态度,遍及他有不足之症。”这是从众人眼睛里对黛玉外部形象的初步勾勒。廖廖几笔便传神地勾画出了人物的轮廓。点明年幼的黛玉体态娇弱,举止大方的主要体质特征。黛玉因母亲去世,父亲年迈,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外祖母又几次去信叫她务必前来,这才离家投奔贾府。过去他常听母亲说,贾府如何与别人家不同,而今亲临此地,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别人耻笑了他去。”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尽管贾母把她当作心肝肉似的宝贝,但黛玉仍有寄人篱下之感,她始终以谨慎小心的态度决定她的一举一动,冷静对待初次接触到的人和事。
对居住环境的描写是略写宁国府,详写荣国府;略写贾母和贾赦的住处,详写贾政的住处。林黛玉到贾政住处,会见王夫人的时候,见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而让黛玉坐东边,“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向“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三携她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这是很懂礼仪规矩的一种表现。又如在贾母房中吃饭的时候,“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递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不肯落座。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都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因如此坐的。”听了这话黛玉才坐下。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黛玉聪明、知理,懂礼,很有教养;另一方面也表现她惟恐众人耻笑的谨慎态度。因为她知道这个“诗礼之家”,礼节繁琐、等级森严,他初到来不得不特别注意。这样的环境对黛玉孤傲、多愁、善感性格的形成,不能不说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封建礼教对黛玉的束缚以及黛玉的性格与封建礼教不相合的矛盾,在这些描述中,已初露端倪。
以上是从黛玉的举止、心理活动写黛玉的。随着其他人物的出场,尤其是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同黛玉之间的感情交流,林黛玉的形象、性格就更加清晰了。在后面谈到王熙凤、贾宝玉时再做介绍。
黛玉进荣国府拜见了众人之后,随着贾母请姑娘们来的一声吩咐,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一同出场了。接着作者便通过黛玉的眼睛便对他们一一做肖像式的描写:“只见三个奶嬤嬤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为足,形容尚小。”对惜春因年小羽未丰满却一笔带过,未作具体描绘。而对迎春、探春不仅写出了她们的容貌、体态,也写出了他们的神情、气质。
迎春是贾府的二姑娘,发育丰满,皮肤滋润,少言寡语,是一个温柔可爱的女孩子。探春是贾府的三姑娘,作者用“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等词语,突出了她的聪明伶俐,文采飞扬,写出了她超凡脱俗的神气。两个人虽同是贾府的千金小姐,可作者只用寥寥几笔使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活脱脱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惜春的稚气亦可窥见一斑。
在第三回里,通过出场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要数对王熙凤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把王熙凤的出场,放在黛玉与众人见面之后,是很显示他艺术匠心的。这样写,一方面说明王熙凤在贾府确实身负重任,十分忙碌,乃至远方客人来了,她都无暇应接。更重要的是作者要给她创造一个空闲的机会,好使她的性格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笑声先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叫先声夺人。正如舞台上的主角出场前的一阵锣鼓,为主角出场渲染了一种令人肃穆的气氛。王熙凤这种近于放肆的笑声引起了黛玉的注意,黛玉心想:“这些人个个敛声摒弃,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正反映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表现了她在贾母面前的特殊地位。接着作者通过黛玉的眼睛,也作了肖像式的描写,注重传神:“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过去明清小说描写古代妇女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不管什么人都是“粉面桃腮,如花似玉”等等。鲁迅指出、“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他不再写千人一面,千孔一腔,而是将肖像描写和性格描写结合起来,使人物的形貌描写,符合人物的性格要求。这里曹雪芹对王熙凤体态容貌、穿着打扮的描写,都突出了她的聪明、干练、机巧、泼辣的特点。“凤眼”“柳眉”却带棱角,春风笑语却略带威严。在这传神当中,更具有褒贬。为以后进一步刻画这个典型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黛玉看见王熙凤进来,“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凤辣子”这个戏谑的称呼,既从一个方面点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她和贾某的关系。贾母这个威严的老祖宗在整个贾府中是至高无上的尊长,人人在她面前都得敛声屏气,远而敬之。惟独王熙凤不一般,不仅能和贾母随便说话,还能够开玩笑,可见贾母对她是多么另眼相看。由此也便解开了黛玉心中的纳罕。这个琏二嫂子之所以敢在这里大声地说笑,是由于她的特殊地位。在贾母戏谑的把王熙凤介绍给黛玉之后,作者又对她又作了一系列动态性的描写: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一笑,‘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个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趁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这大段文字把王熙凤的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脂砚斋在评论这段时写道:“第一笔,阿凤的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王熙凤为什么能赢得贾母的宠爱,有一种特殊地位?关键在于她有一种察言观色,奉迎讨好的特殊本领,如深知贾母十分疼爱外孙女儿,便说“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一时不忘”,既夸奖了黛玉的美貌,又标榜了贾家的气魄,有宣扬了贾母的爱女之心。贾母听了自然是非常高兴。她原以为贾母对女儿的去世会很伤心,一面说着关心黛玉的话,一面抹眼泪,可是一听到贾母的责怪,反悲为喜,一迭不止地说“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这种灵活的随机应变,虚伪的又哭又笑,同样博得了贾母的欢心。她拉着黛玉的手不歇气的问长问短,摆出当家人的架势。又是吩咐丫环给黛玉搬行李,又是张罗着给黛玉做衣服,好像只有她最关心黛玉,只有她最能为黛玉办事。真是极尽炫耀之能事。王熙凤就是靠了这种手段,一步步骗取了贾母的威信和信赖,并且利用贾母的权威步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竟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我们看,曹雪芹通过王熙凤的出场总括地把她那泼辣机敏、八面玲珑的性格和深得长辈宠爱、家政大权在握的地位,以及谄媚交上、刚愎自用的作风,都做了生动地勾勒。
《红楼梦》的主角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作者对这两位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做了浓墨重彩的描绘。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特点是立即进入性格刻画、而对宝玉的出场则用了层层铺衬、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宝玉正式出场之前,作者借王夫人与黛玉闲谈之机,对宝玉做了一个极带贬恶意的介绍,王夫人对黛玉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又疯疯傻”。并一再嘱咐黛玉不要理睬他。这就无形中在黛玉心里造成一种印象,“这个宝玉不知是怎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等到宝玉出场看到的是完全另外一个模样。这位年轻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苏轼曾说:写人物传神之难在目,其次在颧骨。这里曹雪芹写宝玉连用了三个比喻,初写他的眼睛与双颊,在将这位翩翩少年内心与气质充分表现了出来。黛玉见宝玉这副模样,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几句一方面为宝玉见到黛玉埋下伏笔,另一方面也表现黛玉眼中的宝玉完全不像原来想象中的“惫懒顽童”,而是转盼多情,颇具风骚,外貌却是一个极好的可亲可敬的人物。从而使宝玉出场描写产生了先抑后扬,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宝玉给黛玉第一个印象这样生动、这样好。黛玉给宝玉的第一印象又是怎样的呢?宝玉刚进门时他只是看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等到归了座细看时,真是“与众各别”捐,接着连用五个对偶句刻画宝玉眼中的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于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几句与其说是写黛玉之形貌,不如说写她的内在性格,非常细致。她的双目脉脉含情,她们面容淡淡带愁,她身体娇弱多病,她的神情又是那样的闲静高雅。“较比干”两句用典故写黛玉的气质、神情。比干是商代一位贵族,聪明过人,因向纣王进谏,触怒纣王被处死。这是说黛玉比比干聪明更胜一筹。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传说西施多病,然而她的病态更美。黛玉娇喘微微的病态美,比著名的西施还要美。作者就是这样,先通过众人的眼睛,接着又通过王熙凤的眼睛,最后又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从不同侧面对黛玉作了生动的刻画,使这一形象第一次出场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宝玉仔细端详了黛玉模样之后,“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贾母笑道:“可用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心里就算是旧相识……只作远别重逢。“这一笔是照应前边林黛玉的心里描写。黛玉刚见宝玉时心想“好像在哪里见过,何等眼熟。”这里宝玉也说曾经见过。黛玉是因新到贾府处处谨慎,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所以她只是想在心里?宝玉则是一向任性骄纵惯了,有所感便冲口而出。两个人虽然表现不同,但两人同时都产生了奇妙的“何曾相识”的心灵感应。
曹雪芹之所以这样描写,故然是照应第一回里神瑛侍者以甘露灌盈仙草的故事,铺上一层神幻的色彩。但更重要的是写他们二人心灵上的默契。在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繁文缛节的包围中,宝玉与黛玉一相见就如同远别重逢一样,为后来二人爱情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总之,第三回通过黛玉进荣国府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新颖别致地描绘了生活环境和几个人物的出场。真实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众多的人物出场中,曹雪芹给凤姐、宝玉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受宠地位、个性特征。对这两个人物出场后的一言一行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他们言行的提纲。虽然这一回并不是作者所着力的重心,但它那高超的技巧,成功的创作了被人们公认描写人物出场的典范。
◎□《护官符》
选自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写的是贾雨村根据葫芦庙里的一个小和尚,糊里糊涂地判断了一件不清不白的人命案子。
一个案子:薛蟠打死了冯渊人命案;
两个人物:贾雨村和葫芦僧;
四句话“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则故事是这样的:贾雨村靠贾家、王家的关系,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了薛蟠为争买(香菱)而打死了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子。贾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拿人判案。手下的门子使眼色制止他。贾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这葫芦桨就从公堂审理转为密室策划。这个门子原来是贾雨村穷困潦倒时,曾寄居在庙里的一个小和尚,两个人有“贫贱之交”,门子就向贾雨村介绍了这个“护官符”,“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发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住呢!所以绰号叫做‘护官符’”。并提醒贾雨村,金陵城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皆联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而这打死人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公子,不可莽撞,因此贾雨村循私枉法,乱判了此案。
这“护官符”表面看只是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本省最有权势极其富贵的大乡绅的名姓”,而实际上它是封建官场的“通行证”,是做官人的命根子。若能巴结这些官僚贵族就能保住官;倘若一时触犯,得罪了他们不仅要丢官,连脑袋也保不住。曹雪芹在他的小说里指出了这一点,所以有着深刻的典型意义:
第一、“护官符”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封建官僚贵族占有并挥霍着惊人的财富。他这是用“俗谚口碑”的通俗形式,对四大家族豪华生活的揭露和控诉。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这是说荣宁二国公贾家。他们用白玉盖房子,用黄金铸马,极言其豪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说保龄侯尚书令史家(即史太君娘家)。秦始皇三百里的阿房宫住不下一个史家,极言其家业之大大。“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这些说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家(即王夫人的娘家)。在神话传说中,东海龙王是奇珍异宝无所不有的,可是他还要请金陵王家帮忙,极言其富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说紫薇舍人薛家(薛姨妈家)。“雪”谐音“薛”。视金银珠宝不算回事,极言其挥霍无度。
这“护官符”来自“护身符”化出(“三字从来未见,奇之至”)。“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因是老百姓的口头创作,当然要极度夸张,但与他们的实际情形相比并不过分。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四大家族中,哪一家不是“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这种极端豪华、富有、无度的挥霍,正是封建贵族腐朽的寄生生活的写照。这里流露出的情绪,不是对他们富贵和权势的艳羡,而是对他们官官相护、横行不法的咒骂。
第二、“护官符”具体地反映出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紧密结合,对被统治者施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我们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个片段中可看出,为了维护“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的特权和利益,这四条绳索是怎样把人民逼向绝境的。作为封建政权代表的应天府尹贾雨村,是徇情枉法、草菅人命的首犯。他在判案时,让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证明凶犯“暴病身亡”属实,并且还要耍一套“扶鸾请仙”的鬼把戏,来压服口声,从而将族权、神权通通动员起来充当他的帮凶。“葫芦案”的真正受害者英莲,(即贾雨村救命恩人的女儿)。可现在买婢蓄奴合法存在的社会里,英莲作为一名女子,只有被人当作商品随意买卖的自由。“葫芦案”所有判断的只是冯、薛说两家的人命官司,与英莲的死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说明,英莲在遭受封建政权、族权、神权的压迫之外,同时还遭受封建夫权的折磨。
第三,“护官符”的典型意义还在于它具有五“各省皆然”的普遍性。封建官府的丑恶、腐败,是封建制度的必然产物,并非个别的偶然现象。《红楼梦》里,像贾雨村那样的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像贾、史、王、薛那样的家族各省都有。他们紧密勾结,狼狈为奸“扶持遮掩,皆有照应”,组成了一个罪恶的罗网,无所不在地紧套在被压迫者的头上。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所谓“冤屈”无处申诉,可谁又替英莲说一句公道话呢?通观全文,作者明白地告诉我们,“葫芦案”并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参与断案的两个人物也并非糊涂。然而,一张“护官符”却搞得乌烟瘴气、是非颠倒、冤案难白。在这里,作者通过它的含蓄之笔,给了腐朽的封建制度以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
第四、“护官符”是认识《红楼梦》的深刻思想意义的一个纲。只有抓住这个纲,才能把《红楼梦》放到积极斗争的广阔背景上去认识,才能真正理解《红楼梦》的价值。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以记“家庭闺阁琐事”、“大旨言情”、“毫不涉时世”的面目出现的,并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的手法来写的。隐,是出于不得已。所以,作者有时又要在自己所设的“迷障”上,开一些小口子,让人能窥察到一些真情。在全书情节展开之前,特意安排了这个占据第四回主要篇幅的“护官符”的故事,便是这样的口子。
《红楼梦》的主题是极其深刻的,它写出了封建社会里错综复杂的尖锐矛盾。全书以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通过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它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里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四大家族(主要骂贾家)的衰败,并首先从子孙不肖、腐败堕落开始的。
在这书里,首先将薛蟠拉出来示众。他生在“书香继世之家”,是个孤种,由于“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会酒观花,聚赌嫖娼,什么缺德的事他全干得出来。等作者的笔触转到荣宁二府时,什么贾赦、贾珍,贾蓉、贾琏、贾瑞、贾芹等,全都出来了。他们像一群贪婪的蛀虫,拼命啃噬祖宗给他们留下的家业。在他们权势还盛时,谁也不敢奈他们何;可是到了恶贯满盈时,也贾雨村不是也踏上一脚吗?终于使贾府被抄了家,由此可见贾雨村完全从“利害”主演着眼的一副势利嘴脸。
第五,“护官符”暗示了《红楼梦》四大家族兴衰的情节结构。从前半部看,四家由于“扶持遮饰,皆皆照应”,确是“一荣俱荣”的。后半部由于“事败”,相互株连获罪“一损皆损”。高额的后四十回撇开了史、王、薛三家,这不符合原意。而写贾府“沐皇恩”、“延世泽”,衰而复兴,则从根本歪曲了这部描写四大家族衰亡历史的小说主题思想。
我们应该知道,《红楼梦》的前五回是作为序幕来写的,它从不同角度对书中人物和事件作了总的介绍和解释。这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就介绍了四大家族的特殊地位和封建剧制度反动本质。脂评说:“观者万不可被作者蒙蔽了去,方是巨眼。”。我们只有对“情种”“风月情浓”之类“烟云模糊处”“于假中见真”。知道人物的身世命运必然受他们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所制约,从中看出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才能正确理解这部小说的伟大价值。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