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藏血情 红学研究 《红楼梦》大约完成于18世纪中叶,那已是一个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相当成熟和繁荣的时期,虽然这种叙事体裁尚不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在纯文学领域还是能够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主要内容概括
《红楼梦》是很经典的一部作品,关于《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来了解一下吧。
2024-09-11
《红楼梦》里藏血情 红学研究 《红楼梦》大约完成于18世纪中叶,那已是一个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相当成熟和繁荣的时期,虽然这种叙事体裁尚不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在纯文学领域还是能够
《红楼梦》里藏血情
红学研究
《红楼梦》大约完成于18世纪中叶,那已是一个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相当成熟和繁荣的时期,虽然这种叙事体裁尚不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在纯文学领域还是能够得到相当的尊重和欣赏。《红楼梦》作者能够苦心孤诣致力于长期创作,同时得到文友间的鼓励与欣赏,说明那个时代已是小说可以深人人心的时代,小说的市场已经形成。同时创作小说的吴敬梓、袁枚以及早些时候的李渔等人,都已不避讳自己的身份与署名。。在第一回中它明白交代了与作者有关系的人物:“石头”、然而独《红楼梦》是匿名创“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曹雪芹,但在《红楼梦》这一串名字中只有所谓“披阅增删”的曹雪芹被文学史界认可:一来考证出实有其人;二来《红楼梦》最早的手抄本评阅人“脂砚斋”证实书确实是曹氏所写。曹雪芹原名霑,“雪芹”二字不知是他的字还是号抑或笔名。但把《红楼梦》归结为曹雪芹创作也存在不少疑问,这就是他生前过从甚密的几个好朋友在遗文中只字未提他有此巨作,他也并未留下与《红楼梦》相关的任何另类遗作甚至片言只语,而“脂砚斋”其人本身来历不明,烟笼雾罩,所讲的那些有关作者的话相当浮泛和游离。为什么《红楼梦》小说独树一帜,作者要将自己深深隐瞒起来呢?这没有更多的原因,就在于《红楼梦》是一部触犯“天条”实有“碍语”的特殊的政治小说。除了其独立成章的反封建性质外,还“用春秋的法子”[1](第四十二回)在书中藏书,以“假语村言”方式记录了当时帝宫一部泣血的冤狱悲剧。
据《红楼梦》有意提示的特殊的惯用语音法,我们有理由怀疑卷前提供的作者名单不过是不愿真实历史被埋没,“恐没兮”(孔梅溪),从而“藏血情”(曹雪芹),将一段“不足为外人道”(跛足道人)的故事、.“来头”和盘托出奉上(癞头和尚),使隐情得伸(情僧),而使用的障眼法和曲意暗示。
没有 新史料的发现,笔者在此文中不作《红楼梦》作者的再考辨,仅就近期对《红楼梦》原著小说内容的寄托与暗寓研究心得,试申论之。
一、石头是谁?
我们绝不否认《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艺术创作,但任何文艺作品都源自生活的真实,有生活的原型和素材可依。《红楼梦》一再宣告真假相映照,读者切不要被字面上的文章瞒蔽过去,要识得“其中味”,作“知者”,其苦心孤诣、别有用心,已是不争的事实。书中用“神话”的手法交代贾宝玉前身是块“石头”,是个“无材补天”、“幻形人世”、“日夜悲号惭愧”的“风流冤孽”、“蠢物”,即便幻形为佩玉美少年,书中仍不厌其烦地一再申张他的怪僻乖行:“无天无日”、“疯疯傻傻”,及至“淫魔色鬼”之嫌。即便他的亲生母亲王夫人口吻也道是:“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2〕(第三回)作者专有《西江月》二词提醒读者,为其笔下石头“蠢物”幻形画出图画来: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 读 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种表面上显得夸大其辞故弄玄虚的形容,将之放到荣国府红墙之内年仅十二三岁的公子哥儿贾宝玉身上,岂非华而不实、矫造文章?作者写作水平炉火纯青,断断不会浪掷笔墨,出“小儿科”错误。其实,他这里无非是一再重捶响鼓地要我们记住这样一个“似傻如狂”、毕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哪管世人诽谤”的在皇权斗争中落败下来甚至沦为牺牲品的真实人物形象。
那么 ,在与《红楼梦》出世相近的时代,究竟是谁堪当这样严重的形容呢?
读清史储位争夺斗争记载,我们不得不深感震惊。康熙帝的二儿子即后来囚禁至死的废太子,俨然就是贾宝玉形象的放大与前身!
我们不妨简略摘录这段清宫史乘并作对比:
清康熙十三年即公元1674年5月(一说6月)皇子胤礽出生,他是康熙大帝与皇后所生的第二子,皇后所诞的第一个儿子乳名承枯不幸天折了。因而皇二子生下来取乳名叫保成,意思是要保住这个成功。不幸的是皇后这次生产遭难,在保成生下当日下午即告去世。洲门注意到,《红楼梦》里贾宝玉也是第二子,他的胞兄也是夭折掉了。他的乳名叫宝玉(书中始终未交代他的学名是什么),保与宝字异音同,而“玉成其事”,玉与成二字实际上更有相通之处。所不同者,保成“生而克母”(康熙后来的严责之辞),宝玉母亲则健在。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惯于用谐音多义做文章的小说作者,给我们注明宝玉的母亲是“王(亡)夫人”,其名存实亡之义昭然若揭。
宝玉宝二爷衔玉而生,这无疑是一种象征。保成保二爷生下来虽未“衔玉”,但他为皇后亲生,两岁时即被康熙正式册立太子,这样得到御命珍爱的一个婴儿,岂非天下无双、贵同衔玉?
但正如《 康熙朝储位斗争记实》一书中所述:“可以理解,康熙对这个新生儿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责怪这个婴儿导致了皇后的死亡,日后他曾斥)胤礽‘生而克母’为第一大‘不孝’。另一方面,他自己似乎在某些方面又与这个孩子有共同之处,因为他本人也是儿时丧母。此外,康熙或许把对皇后的感情转到了) 胤礽身上。因而尽管他的感情是那样错综复杂,但是他对这个孩子毕竟是趋于娇惯和放纵的。[2]
作为法定的接班人,保成即胤礽可称是一个“蠢物”,他“有命无运”。在后来的众多皇子觊觎与构陷中,特别是康熙本人出于权利考虑的复杂心态与猜忌,使胤礽一意孤行或说是身不由己地走上了一条悲剧的不归路。
关于保成长大后狂悖不孝、纵情声色的记录见诸史乘,这里不逞备引,但见其“罪名”行迹(实是“冤孽”) 与贾宝玉何其相似乃尔!
太子自小也受到严格的庭训教育,可称少年聪敏, “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3](卷234第11页)。其性情风流调悦,也可在他十一二岁时写的两行对联中略见端倪:“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4](卷31)。
明月托梦 ,晚霞为红,与首句楼字相连属,笔者揣测“红楼梦”书名抑或与此有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胤礽的行藏罪过。
太子自少年时代以来究竟犯了哪些罪过,史上并无具体记录,不过笼而统之,罗列罪名。原来用康熙的话来说是“唯肆恶虐众,暴决淫乱,难出诸口”,“悠行乖庚,无所不至,令联难以启齿”。虽然“难以启齿”,但也披露一二:“联巡幸陕西、江南、浙江等处,或驻庐舍,或御舟航,未尝践步妄出,未尝一事扰民。乃胤礽同伊属下人等恣行乖戾,无所不至”;“朕从不令外问妇女出人宫掖,亦从不令姣好少年随侍左右,守身至洁,毫无瑕站。今皇太子所行若此,联实不胜愤憋,至今六日未尝安寝”;“更可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令联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5](上卷第574页)
归结起来 ,太子的罪过就是“交结匪类”,纵情声色,企图弑父夺权。周汝昌先生曾有论析:“按李光地《榕树语录》续集卷十五曾记云:‘当东宫废时,风声甚恶。⋯⋯废太子不妨,杀太子不可。⋯⋯至于杀之,则不详之事莫大焉。’按此可知康熙原欲杀胤礽,不止于废锢也。胤礽之事,一部分出于其争位诸兄弟之倾轧挤陷,增饰恶名;及其既废,群以众恶归之,所谓‘墙倒众人推’者是。然胤礽之淫贪横暴,种种过恶,亦自有其应得之罪也。[5]
周先生认为“倾轧挤陷,增饰恶名”是有道理的,然而相信“淫贪横暴、种种过恶”,则是忽略了胤礽事实上是作为因奢侈浪费而产生大量亏空与怨恨之下的替罪羊这个角色。当然也是没有勘破《红楼梦》背后藏血情这段故事,被康熙特别是后来雍正做过手脚的史料瞒了过去。其实《红楼梦》反复交代,贾宝玉不过是一个“冤孽祸胎”,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就活活画出太子不肖被“他老子”“往死里打”的实情。当时贾政是气得同康熙一样流涕发抖,痛陈宝玉的不是,他说道:
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 劝 。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扶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 以 绝 将来之患!
宝玉当时是因调戏母卿金钏加之外接优伶蒋玉西事发被其父杖楚的。康熙责罚太子因而 “痛哭仆地”的原由,也是由于太子不肖,“不听话”,不肯像康熙帝一样“守身至洁”、“毫无瑕站”。太子外接优伶,逐情酒色,“所用宵小匪类”、“患意诛求,肆行攘夺”,还“裂布窥帐”监视老子的起居,在皇帝生病时甚至“面露喜色”。
够了,其实胤礽自知事起,就感知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伴君如伴虎,生就是一座危崖下的牺牲品。据当时驻中国的朝鲜使者呈送回国的报告称:“我们认真收集了情报,获悉自(1708年)事件以来,皇帝严格限制太子的行动,力图使他不离皇帝左右。他看到自己的兄弟们能在宫外享受安逸自由,非常不满自己受限制的生活,妒忌兄弟们的逸乐,遂直接向皇帝本人发泄其仇恨情绪。”[2](第133页)
故而太子日渐憎恶自己自小而来的太子身份,他在废黜中不止一次表示“太子头衔是皇上给的,皇上要拿去就拿去得了”,并拒绝认错。已经贵为“御前第一人”等着法定接班就是,太子何苦要“不忠不孝”并做出“种种不肖”,甚至迹近疯狂地败坏自己的声誉呢?所以 他 是 个不折不扣的“蠢物”、“孽障”,是个“有命无运,祸及爹娘(克死母,气死爹)之物”。《红楼梦》第三回写黛玉初见宝玉“狠命”摔玉,及至“泪流满面”,即写太子对自己傀儡身份与不自由人生的深恶痛憎之情。个中细节情由,可谓淋漓尽致:
什么罕物 ,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 ,可知 这不是个好东西!
康熙对太子所谓“不争气”的复杂情结使自己不免终日阴郁难释,用之不安,锢之杀之又不忍。大约在身边辅臣内宦的启发下,他终于为废太子找到了一个“冤由”,并于1709年4月恢复了太子储君的身份。这个“冤由”就是查出太子的“狂疾”原来是皇长子胤褆等人雇用蒙古喇嘛以妖术诅咒胤礽造成的。
11月26日 ,在胤褆府中庭园内一处,掘出喇嘛所用大量镇魔物。康熙帝说,正是这些 东 西 使胤礽失常。他因此回忆“是日废皇太子忽似疯颠,备作异状,几至自尽。诸宦侍 抱 持 环守,过此片刻,遂复明白。废皇太子亦自警异,问诸宦侍:‘我顷者人作何举动 ? ’肤 从前将其诸恶皆信为实,以今视之,实被魔魅而然无疑也。;[2](卷235)
真是一出捉放曹,“成则王侯败则贼”,活画出帝王心计。历史原来就是这样由着康熙、雍正、乾隆如此出于封建权术的需要而装饰打点出来的。
这出戏写入《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绘声绘色。这再确凿不过地说明了小说“通灵”之径。只不过宫廷历史事件幻形为“马道婆”、“赵姨娘”(胤褆即侧妃所生)这样的妇孺之流来予以演出,精彩毕呈。不过今天我们也不得不为当时的作者捏把冷汗,他笔下的场面太相似了,而时空距离也太近了(大约至多不过离当时事件二三十年吧)。
但胤礽也许不配有更好的命运,或注定叛逆性格难改,他似乎没有珍惜康熙出于父子之情的恩赐,复位后据记载是再度“行为乖张”、“狂疾未除”,终于两兴两废,完结了他囚禁终身并最终横死狱中的悲惨宿命。
故我们太有理由怀疑《红楼梦》中的宝二爷就是生活中曾真实有过的“保二爷”,二者几乎一脉相承。兴许在诸多的以带有“丰”部首偏旁的字取名的皇子中,太子既为“御前第一人”,正是个首,是个头,“石头”,不正是这样的提示与隐喻吗?
二、林黛玉为谁代语?
我们知道了《红楼梦》是借贾宝玉演出太子真宝玉的叛逆“狂疾”后,那么,我们掉过头不由惊奇地发现,原来林黛玉其人倒正是太子狱禁生活血泪悲歌的写照和代言。林黛玉那些身世漂零、泣血断肠的诗词歌赋,表面上不无破绽与牵强,其实正是别有寓意所致。《红楼梦》不过一样是继屈子宋玉曹植等史上才子骚赋手法,以美人香草为喻,来抒写郁怀与屈情、压抑与牢仇的。
据 《红楼梦》中交代,林黛玉是个失去了母亲辞别了父亲(后来父亲也死了)、漂泊到外祖母家寄寓的弱女孩,她虽自幼聪颖过人,却也孤僻不合、多愁善感,更对身世之痛别有一番敏感。故而凡出诸她口中笔下的诗词歌赋,多为哀辞,无不令人恸心。流传最广莫过那首《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独把花锄暗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它与 《题 帕三绝句》、《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等,大同小异,一概身世凄凉图图之悲。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借林黛玉少女形象曲折传达了那位囚禁在红墙深宅之中的风流太子的悲啼。想想,倘不如此,即便“寄人篱下”,有着外祖母史太君呵护疼爱,表哥贾宝玉殷勤关照,及至一大帮女伴侍娘的左右周旋迎合,情感再纤细,也不至于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说法,否则岂非是华而不实,夸诞不伦?事实上古典辞赋中的香草美人如女须蝉娟洛神之流皆有所寄托,“林黛玉”能够感动成千上万的读者,也正在于调动了读者潜在的信息资源库与情感联系,使读者产生设身处地的审美通感。倘若我们细读“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样的章句,将重重禁园中那个朝不保夕、众叛亲离、第一号危险人物废太子的形象咀嚼出来,岂不感觉同史上囚中的宋二宗、李后主等哀辞相类,别无二致!
原来“大观园”不过是一座“大关园”、“大监园(狱)”,它正是用来囚禁天生患有“狂疾”、“孤僻怪庆”的废太子的深幽禁地。“潇湘馆”也不过取意于此,萧条肃杀,草木皆兵,那岂非一座萧象丛生、宵小相煎的活地狱?
如果说林黛玉(宁代钦?)“代语”这重意义尚有不足,那么她的“二哥哥”贾宝玉从旁每每的申张协助,真可谓将隐意晦曲表露无遗。如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参加朋友聚会时唱的那首曲子: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 与 旧 愁(仇)。咽不下玉粒金it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框不 明 的 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如果说书中写太子与他的氛围怎么写得像个女孩子,那么我们不要忘了,贾宝玉本来芙蓉其面,金玉其人,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曾误以为宝二爷的屋子是个绣阁闺房。锦衣玉食出身的太子想也迹近,作者多有暗示。
作者为写 那段“泣血”秘史,想尽办法,用尽机关,甚至不惜破坏作品本身的合理性与和谐性,每每故意地露出破绽,更加人为地在行文中插人双关诗语字谜,来达到他痛陈历史表白“真事”的目的。
例如 第 二 十八回贾宝玉对林黛玉等说的一段将死人头上戴过的珍珠用来作药引的长论,就十分扑朔迷离,费人猜测,显然别有深意。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俱引,仅就“要紧笔墨”(脂砚斋批中多次强调的专用语)摘取一二:“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哪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戴过的,也可以使得。”这篇奇论里最使人不明白的是贾宝玉在一声“阿弥陀佛”后说道:“太阳在屋子里呢。”‘让人疑是衍文,然而本本白纸黑字写着,显然里边大有文章。
这段 有 关 “刨尸盗骨”的奇谈,实际上是作者隐晦曲折地告诉我们太子之死,俨然是做的一篇翻案文章。作者告诉我们太子)IL扔不是病死的,而是给“为君的药”鸽死在“屋子里”的。那“太阳在屋子里呢”看似莫明其妙的一句,无非是用嵌字法嵌入了“太子”二字。限于当时的环境,作者不得不用障眼法着意隐晦其辞含混其义,不过就这样也大胆得要命了。他通过贾宝玉反复强调的“珍珠”,正是“鸩诛”的谐音,.倘将“珍珠”“太子”联结起来看,也可得出这样的信息,即“鸩诛太子”。我们知道雍正帝继位前的名字正是叫做胤禛(音珍)。
《红楼梦》里夹藏着的“指君骂侯”的内容,已有不少学者撰文分析指出,如秦可卿之死,(螃蟹吟》等章节。但是如果我们不参破废太子这段专制强权斗争下的残酷血泪故事,就还看不透其中的许多用意,参不透作者通过塑造“林黛玉”这个代言人所隐藏的潜台词。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谁解其中意”,也许本意正在于此。
据史料 ,康熙废太子胤礽最终是“病故”于雍正二年十二月(1724年)狱禁之中,雍正帝当时还着实表演了一番“兄弟至情,不能自已”,“亲自往奠”,“并封其长子弘哲母为理亲王侧妃”,令与死者家属“丰其衣食,以终余年”。事实上在乾隆初朝,胤礽长子弘哲又因“谋反逆案”被囚禁,牵连甚众。《红楼梦》大概就写于此时,作者有感而发、.有意而为。当然,也许初稿写作的时间还要早得多也未定。如今如果不是有《红楼梦》这样的“演义”,我们真还找不到太子囚禁生活的具体情景细节,即使是一鳞半爪。作者冒险写作,铁胆诗心可知其价值所在了。
三、为何这么多玉?
《红楼梦 》第二十七回写王熙凤听到小红的名字原是红玉,“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只叫红儿了”,凤姐当时的反应是这样的:
凤姐听说将眉头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狠!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 玉 。”
这一见解 很妙,说明了作者对取名的艺术观。在第二回中,作者也曾借贾雨村的口发表着法:“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也就 是 说 ,作者深知取名的雅俗技巧。但是奇怪得很,不仅《红楼梦》中两个男女主角分别叫什么“玉”,且还不怕“重”,不怕“犯”,不怕落俗套,连篇累犊,给一大帮子人取名叫玉,二玉以外,他如甄宝玉、妙玉、红玉、香玉、玉钏、玉官、玉爱、玉柱、蒋玉菡等等。且在书中的诗词歌赋中,大量掺入玉字,以至不怕流于俗套败笔。仅如“护身符”四行顺口溜中就重复来了两个“白玉”(“白玉为堂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再看第一回.不啻泛滥其玉,如紧挨着的贾雨村的吟诗,就连来三个:“先上玉人楼”,“玉在匾中求善价”,“满把晴光护玉栏”。
真是作者手法如此单调贫乏么?否,显然有意为之。像王熙凤说的“得了玉的益似的”!作者在《红楼梦》中堆砌大量玉字,倘说描写皇亲国戚、金玉良缘,自然允可,但这种刻意泛滥、明知故犯的手法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
玉字谐音御,胤礽乃御命太子,“御前第一得意之人”,无异“衔御而生”。玉比王字多一点,太子大于诸王子,而白玉差去一点就合训为皇字。这些暗示不是饶有趣味么?不过 , 我以为,脂砚斋所说,作者写此书是为了表达他的“棠棣之威,鹘翎之悲”,即丧失了手足兄弟的悲痛。除了内容里边的暗示外,如果我们发出疑问:为何这么多玉?“多玉”谐音“多余”。即为何这么多余?这里我们不得不深感作者对整个封建王朝纲纪的绝望和悲愤。这种“多余人”情结直比西方同类小说早去了一百多年!
我们并不怎么相信“脂砚斋”真的认识“曹雪芹”,并目击他整个著书过程;也不完全相信这个“曹雪芹”就是那个据说是曹寅孙子的曹霑。但由于脂砚斋评阅稿本面世于乾隆朝,“曹雪芹”身后不久(最早见于宗室裕瑞《枣窗闲笔》),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脂砚斋其人是比较了解《红楼梦》创作的内幕的。如果我们将脂砚斋那些含血带泪长歌痛哭的批文解释用来印证本文暗写废太子)胤礽兴黜生活的论点,则如得道多助,哗然解剖。“二玉”之“正紧笔墨”等相当多的提示,相信脂砚斋深知此书是朝着那皇二子保成即废太子写去的。《红楼梦》第二回提示“成则王侯败则贼”,“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等话,大约正是作品潜在的题旨话语。否则写部小说,没有冤情伏在其中,哪用得着满纸溅血呢?
最后要加以说明的是,《红楼梦》埋伏了封建专制体制下的叛逆者、牺牲品太子胤礽的悲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古典巨著的艺术流畅性、明晰性与完整性,但同时取之有道,成之有因,生活原型与基础异常扎实丰厚,故而作品人物特具创意,行文另有一番浑厚深重的动力。不了解书中这段隐伏的历史,一样可以诵读《红楼梦》,并深为其陶醉。得知了这段泣血悲剧,当更能深入理解小说作者的苦心孤诣与时代背景。出于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必要的索隐、考据、发掘是有益的,否则我们将愧对古人的研血为墨、泣泪为文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就忽略了书中所带给我们的相当重要的历史警示。
同时我们也要中明,《红楼梦》不是康熙太子胤礽的历史传记,而是“一石双鸟”,取材于太子兴废叛逆、禁锢屈死的素材,成就的一部全新加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的反封建反压迫,讴歌人性,争取人生平等自由的声音,并未受到暗伏史实的过多拘绊。相反,披流溯源,振翮有声,对于《红楼梦》这部我国近古史上最伟大的奇书、巨著,揭V-其书中有书的谜案,会有更多的况味,同时放射出更加璀璨多姿的光芒!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