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鹗续作的最大功绩是出色地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故事?

【导语】:

细说高鹗续书的功与过(1) 红学研究 对高鹗后四十回续书,历来贬抑者多,褒扬者少。但若能认真讲道理,说明高续好在何处,差在何处,对于进一步认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价值还是有益的

  细说高鹗续书的功与过(1)

  红学研究

  对“高鹗”后四十回续书,历来贬抑者多,褒扬者少。但若能认真讲道理,说明高续好在何处,差在何处,对于进一步认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价值还是有益的。

  先引述俞平伯先生临终前写的两句话(此时先生已经口不能言):“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以辞达。”俞先生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胡适、俞平伯是基本否定高续后四十回的,实践证明错了;程伟元、高鹗以补续后四十回后使《红楼梦》得以广泛流传,是有功的!

  一部小说的续书问题竟令俞先生在病重临终之际如此牵肠挂肚,割舍不下,真不知道是该感到庆幸,还是该感到悲哀。它使人联想到一个风云变幻、充满苦痛的时代,一种风雨飘摇带有无奈的人生。不管怎样,这注定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令专家学者大伤脑筋的一个文学奇迹。一部小说以其残存的八十回成为一个民族难以企及的文学顶峰,为完成全璧而补续的后四十回竟能达到乱真的程度,与原著一起家喻户晓,流芳百世。就连对续书骂得最起劲的红学家在整理出版《红楼梦》时也不敢弃之而不用。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已使续作成为原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面我先把我要说的观点先作公示:

  一、高鹗出色地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故事,使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基本上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二、高鹗是一个高手,但不是一个神手,续书有冲突,有波折,但是缺少一种诗意和激情,高鹗将永远隐在曹雪芹的光环中。

  如果谁对这些不感兴趣,请不要往下看了,以免耽误你的时间。如果想知道究竟,还是希望各位能耐着性子看一遍。

  下面开始细说(不是“戏说”):

  一、高鹗续作的最大功绩是出色地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故事,使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基本上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评价后四十回,既要考虑其与前八十回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更要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毕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难题。

  到第八十回止,曹雪芹只是把宝黛爱情发展到自觉的阶段。宝黛爱情的幼苗是开花结果呢,还是枯萎凋谢?这个问题就只好由续作者高鹗来回答了。我们应该看到,《红楼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宝黛爱情的悲剧来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特别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因此宝黛爱情的结尾与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高鹗如何续写宝黛爱情的最后阶段。就成为续作成败得失的根本关键之一。正是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高鹗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令人信服地描写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控制下,在贾母、王夫人,凤姐等封建代表人物的精心策划下,宝黛爱情被扼杀了,林黛玉终于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的鼓乐声中死去。贾宝玉也终于在苦闷和痛苦中出走。一对封建叛逆者的爱情.终于以动人心弦的悲剧终结。

  如果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地进行思想艺术诸角度的分析,多以宽容之心体谅古人,就会认可高鹗续书的成功之处。

  我一直是把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作为一个整体来读的。每每读到黛玉之死时“竹影风动”孤寂凄凉的场景,都忍不住泪水涟涟。高鹗以他的胆识和才华,证明了他的品位和境界远在众多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续书的作者之上。试看高鹗以后,那许多《续红楼梦》和《补红楼梦》的人,那一个不是想把黛玉、晴雯从棺材里扶出来,重新配给宝玉?哪一个不是想做一部团圆的《红楼梦》的?我们这样退一步想,就不能不佩服高鹗的续书了。

  在总的悲剧气氛中,高鹗将前八十回中已露端倪的人物和事件一一作了交待和安排,许多伏线得到呼应,同时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许多情节,使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基本上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从贾宝玉失玉到黛玉死亡、宝玉哭灵共五回文字,情节曲折多变,异常紧凑。虽然篇幅不长,但容量很大。其间就写了宝玉赏花失通灵,家人四处找“宝玉”;宝玉疯傻惊贾府,贾母请人议娶薛宝钗;袭人吐露宝黛心事,凤姐暗设“掉包”奇媒;葬花处傻姐儿泄机密,得消息黛玉迷本性;黛玉焚稿断痴情,宝钗出闺成大札;黛玉魂归太虚境,宝玉泪洒相思地……作家把这十多件事情安排得非常巧妙,一浪推一浪,一环扣一环,层层相因,节节贯注,云谲波诡,文气跌宕。在读者心目中,打下了一个又一个问号,使他们牵肠挂吐,十分关切宝玉和黛玉的命运。通灵宝玉能否找到?凤姐“掉包”计能不能实现?黛玉能否知道“冲喜”之事?知道了又将会怎样?宝玉能不能识辨“掉包”计?宝玉与宝钗成婚后又将会怎样?……这许多悬念紧紧地扣着读者的心弦,令人不忍释卷,非看个水落石出不可。就这几回人物形象的描绘来看,贾母王夫人的冷酷,王熙风的阴险,贾宝玉的痴迷,林黛玉的怨恨,傻大姐的呆傻等等,作家都是信笔写来,不加修饰,却都绘声绘色,逼真鲜活。此外,作者写黛玉正好在宝玉、宝钗成亲的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死去,也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历来被传为运用艺术对比手法成功的典范。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苏州评弹《黛玉焚稿》就是根据高续情节改编的。

  有人埋怨高鹗画蛇添足,弄了个“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结局,陷于大团圆的老路。但只要认真阅读后四十回就会知道,这种结局安排与众多人物的离离散散,生生死死相比,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轻描淡写。高鹗此举也许会使全书的悲剧色彩有所冲淡,但也未必是庸俗的名利思想使然。我们还可以有另一种设想, 高鹗他太善良了(曹雪芹何尝不善良),太喜爱原书中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男少女,实在不忍心使结局过于悲惨,令人过于抑郁,所以涂抹一点亮色,给读者,给自己一点安慰。毕竟人活在世上不全是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尽管饱受风霜坎坷,但还要活着。我们宁愿把高鹗往好处想。如果他真是那种目光短浅,没有眼界的庸俗文人,他完全可以在后四十回中,让宝玉和黛玉欢天喜地地结合,并将众多的女孩子纳为姨娘、小妾,然后再让宝玉科场得意,使贾府再度振兴,就像比高鹗稍早的小说家夏敬渠在其《野叟曝言》中所写的那样,高官厚禄,位极人臣,子孙蕃衍,大富大贵。但高鹗没有沉缅于这种潦倒文人的白日梦中,他极其沉痛地用自己的笔使高贵显赫的世家走向崩溃,家破人亡,到书的结尾处,死的死,亡的亡,出家的出家。这时的“兰桂齐芳”,又能怎么芳呢?“家道复初”,真的会复初吗?高鹗在书中只是略作交待,即使他描写了这种浩劫过后的小康,我们会有欢天喜地的感觉吗?宝玉走了,黛玉、贾母、王熙凤、迎春亡故,探春、湘云嫁人,妙玉被劫,只留下一批苟且偷生者,这还叫贾府吗?这还是《红楼梦》吗?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和失落是任何安慰都无法抚平的。

  从高鹗在后四十回的情节设计和主次安排看,他基本上是按照曹雪芹的原意,完成了推倒大厦的工作,只给人们留下一片废墟。我们高鹗是后半场戏的总导演。在悲悲切切的哀乐声中,贾府如同年久失修的大厦,颓然瓦解。大树既倒,猢狲自然烟消云散。木石前盟成为一种永恒的缺憾,在金玉姻缘的鼓乐喧闹中,林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的撒手而去,使宝钗在煎熬中度日如年。一场交织着血泪的爱情就这样终场。贾母在大起大落的转折关头,回光返照后溘然长逝;工于心计的王熙凤终于在心力交瘁的无奈中含辱而去。其它如探春、迎春、惜春、鸳鸯、司棋、妙玉、袭人、宝琴、湘云、紫鹃等,亡的亡,散的散。一个悲剧接一个悲剧,汇成血泪之河。这就是高鹗所想告诉我们的,反观前八十回的热热闹闹、轰轰热热,我们只能用有类似经历的弘一法师的绝笔来概括那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悲欣交集。

  高鹗续作中的人物性格基本上能与前八十回保持一致,有的还有新的拓展。在一些次要人物的处理上,时有神来之笔。如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精彩的文字。如写袭人,作者进行了较有创意的发挥。嫁与蒋玉菡这一情节对表现袭人的性格很是妥帖的。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早有伏笔和安排,高鹗秉其意旨,写得合情合理,有声有色,尤其对袭人内心活动的揭示,细致入微。宝玉的撒手而去,使袭人陷入一种无所归依的难堪境地,在贾家死守,自己没有名分;不守,又无处安身。嫁与蒋玉菡对她来讲自然是个最好的结局。她由怀着必死的心肠,到“真无死所”,终于安然从命。一切都是别人的安排,一切又都是自己的选择。批评她对宝玉的不忠和失节,似乎过苛,她只是一个婢女,你能要求她怎样呢?高鹗以一个精巧的安排给袭人找到归宿。如何来评价袭人,高鹗一言未发,把问号留给了读者。

  在后四十回中,对贾母和王熙凤的描写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深度。在前八十回中,贾母是个整天乐哈哈、安享清福的老太太,但她毕竟是个经受过苦难,见过世面,饱有阅历的老人。当贾府被抄,全家大小惊慌失措,乱成一团之时,她显得极为镇静,从容不迫,成为全家的灵魂和支柱。她不仅“祷天消灾祸”,有承担重任的勇气和胆识,而且深明大义,有挽狂澜于既倒的手段和策略。她不失时机地用自己的积蓄来维持残局,带领全家人度过难关。没有贾母的挺身而出,贾府败落的速度只会更快。续作对贾母的刻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它对贾母的把握还是有分寸的,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贾母能暂时维持局面,但阻挡不住贾府的崩坍。她的死是幸运的,她没有看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没能看到“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她去了,贾府的支柱猛然抽去,所剩下的就只能是“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了。

  与贾母的最后辉煌相比,王熙凤的后半场显得过于苦涩和悲凉。她先前有大权在握的自豪,左右逢源的得意,算计成功的欣喜,现在她要品尝的却是一杯又苦又辣的药酒。她要从另一角度来体验家庭破败时的苦痛和失落。所有她该得到的她都得到过,所有她该承受的她必须承受,尤其是冷落和屈辱。她咬紧牙关艰难地挣扎着,但最后连自己的女儿都保护不了,于无限凄凉中含恨而去。王熙凤是贾府的总管家,她的得势与失势,她的荣辱成败,都和贾府密切相关。高鹗要告诉人们的不仅仅是物极必反,因果报应之类的道理。他不动声色地展示着一幅幅画卷和场景,所有关于历史沧桑的叩问,关于人生命运的思索,尽在沉甸甸的书卷中。

  在艺术描写方面,后四十回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高鹗除文风上与前八十回基本保持协调一致外,还发挥自己的专长,时出新意。高鹗比较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前面所提到的袭人嫁与蒋玉菡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在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上,这一点表现得相当明显,作者的笔触深入到林黛玉的潜意识中,更加突出了她的敏感多疑。她在后四十回中,由于宝玉的癫疯和单纯,由于家庭的失势和败落,陷于一种更为孤立无援的绝境。她对情感的执着已近乎病态,一声与其不相干的叫骂,能使她昏厥;关于宝玉定亲的传言既能使她不饮不食,走入绝境,又能使她精神清爽,复原如初,她使我们联想到为情而超越生死的杜丽娘。一个相当拙劣的掉包计终于葬送了这个美丽而纤弱的生命,同时也使另两颗年轻的心灵饱受创伤。极其精细的心理描绘与潇湘馆苦风凄雨的场景渲染,使人于极端清冷和抑郁中感到恐怖。林黛玉的结局,是一出过于残酷、难以直面的悲剧,有谁愿意去参加埋葬青春和爱情的祭礼?这种安排和描写尽管惨不忍睹,却是成功的。续作中有不少鬼怪神灵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阴森、不祥的败落气氛。对此,人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的人就认为这是宣扬了宿命论和因果报应,反映了高鹗的思想局限。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我们从艺术描写的角度看,会有另一种理解。在前八十回中,这类描写时时出现,而且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没有受到指责,被当作一种艺术手法。高鹗续作中的鬼怪神灵描写,也属此类,它多带有一种象征意味,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鬼怪神灵意象的一再出现,意味着衰落,意味着死亡。这种乌烟瘴气与贾府的穷途末路不正是有一种内在的和谐对应关系吗?它不是照本宣科的现实写生,但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真实,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憾。

  二、高鹗是一个高手,但不是一个神手,续书有冲突,有波折,但是缺少一种诗意和激情,高鹗将永远隐在曹雪芹的光环中

  我们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来为高鹗表功,但也可以找出更多的理由来指责他。由于他和曹雪芹站在一起,我们脑海里老晃动着前八十回的影子。高鹗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曹雪芹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高鹗也不是转世灵童。尽管我们可以宽容体谅高鹗,但阅读后四十回时的那种失落和惆怅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掩卷长叹。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常常用缺憾来折磨一颗颗心灵,就《红楼梦》来讲,它折磨了一个古老而敏感的民族。高鹗是一个高手,但不是一个神手,这就是他和曹雪芹的区别所在。他可以将曹雪芹设计的大厦顺利封顶,他可以虚构许多精巧的细节,但字里行间总缺少一种灵性。他的续作戏剧味特浓,有冲突,有波折,但总是缺少一种诗意和激情。以高鹗的艺术功力,绝不在李渔之下,但文学史家将李渔视为自成一体的作家,而高鹗将永远隐在曹雪芹的光环中。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

  曹雪芹是一个天才,他可以有许多惊世骇俗而又极其深刻的发现,但高鹗只是个有较高修养,颇具见识才情的凡夫俗子,在他的笔下,自然不会有轻灵飘逸、突破世俗观念的描写。于是,我们在后四十回中看到:林黛玉对八股文表示宽容,贾宝玉给巧姐讲孝女经,贾兰摇头晃脑的小道学作态,饱受磨难的香菱被扶正。高鹗近百年来的挨骂,受指责,也正是肇始于此。但高鹗只能是高鹗,而不是曹雪芹,这是个人的道行不够呢,还是命运的戏弄?以高鹗的见识和才情,他可以写好贾母、袭人,但写不好宝玉、黛玉和宝钗。在后四十回中,这三人有更换演员之感,还是先前的模样,但心态和神情却大不相同。黛玉的诗人气质不见了,代之以病态的敏感;宝钗的淑女风度变成了主妇姿态;宝玉的疯癫中透出痴呆和傻气。精巧的情节设计使三人演出了一场场精采的人生剧,但三人精神灵气的丧失是无法弥补的。高鹗的写作太拘谨了,他在不少地方重复、模仿前八十回中的情节,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这也许是续书写作的一个通病,对原作的照应往往会束缚手脚。如果放开来写,相信高鹗会写得更好些。

  一部只有八十回的天才之作与一部长达四十回的精巧续书已经流传了二百年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这是不以哪个个人的好恶所能改变的事实。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高鹗活着时并没说过自己续了后四十回,只是说在书担上购回进行了整理,不要名不要利,死了一百年后才被人“考证”是他所续,非但无功反而有过,被人口诛笔伐,想想也真倒霉!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