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何焯之女?

【导语】:

由林黛玉的《葬花吟》说起──兼谈《红楼梦》的传诗之意 红学研究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诗,凄楚哀艳,感人至深,为全书之精采。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辨下卷》中对此诗的出

  由林黛玉的《葬花吟》说起──兼谈《红楼梦》的“传诗之意”

  红学研究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诗,凄楚哀艳,感人至深,为全书之精采。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辨下卷》中对此诗的出处进行过考证。俞先生在《唐六如与林黛玉》这篇文章中分别列举唐伯虎《六如集》中的《落花诗》、《花下酌酒歌》、《桃花庵歌》等诗,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与《桃花行》两诗进行比较和对照,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桃花行》是借鉴了唐伯虎《六如集》中咏桃花的诗作,并指出:“《红楼梦》虽是部奇书,却也不是劈空而来的奇书。他底有所因,有所本,并不足以损他底声价,反可以形成真的伟大。古语所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正足以移作《红楼梦》底赞语。”①对俞平伯先生的这一考证与评判,笔者在细读其文后,深表认同与赞成。值得注意的是,俞先生在文章中提出两种假定:“①黛玉底葬花,系受唐六如底暗示。②雪芹写黛玉葬花事,系受唐六如底暗示。依全书底态度看,似乎第一种假定较近真一点。黛玉是无书不读的人,尽有受唐六如影响底可能性。”②按俞先生这里的意见,他认为《红楼梦》中写黛玉葬花这件事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林黛玉幼时读过唐伯虎的《六如集》,受其影响而有葬花逸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曹雪芹读过唐伯虎的《六如集》,受其启发,在书中塑造了林黛玉的形象,并写出了《葬花吟》这样的名篇佳制。经过深入分析考证,笔者认为《葬花吟》既不是黛玉所作,也不是曹雪芹所作,它实际上是脂砚斋(妙玉)当年的闺中之作!

  以下笔者重点论述这一判断的原因和依据。

  在笔者撰写的《解开脂砚斋身世之谜》这篇文章中,笔者曾考证并论述了脂砚斋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学者何焯之女,并指明脂砚在《红楼梦》中的角色正是十二钗中的妙玉。具体的考证依据在该文中有详细的论述。按照这一结论来解读《葬花吟》,我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下面对《葬花吟》一诗作具体分析。

  《葬花吟》全诗如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尺头。无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莫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乍看起来很象是黛玉所作,但细细思量,却有很多疑问。此诗出现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中,此时的黛玉,年龄约在十四、五岁,且很受贾母等人的疼爱,除了与宝玉有些小误解外,在贾府并未受到多大的冷遇。那么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该作何解释?再看,“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一句,反映的是已成年的女子伤春、惜春的心境,而黛玉此时尚未成年,不大可能会有这样的吟唱。从《红楼梦》第十八回中介绍可知,妙玉进贾府时年已十八岁,且“模样又极好”,到第二十七回时,妙玉的年龄当在十九岁左右,正是少女成熟时期,其特殊的身世与际遇(出身名门,寄人篱下,才貌双全,被迫出家),引发出强烈的伤春、惜春情怀,其对往事的感怀,对前途的忧虑,对世态的感受都足以促使她在孤寂中写出哀艳绝伦的《葬花吟》。妙玉本有诗才,《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借黛玉之口,称赞妙玉为“诗仙”,何况她出生于吴门(苏州),生长于诗书家庭,对唐伯虎的《六如集》耳熟能详,因此,脂砚(妙玉)在寄居曹府期间感怀身世写下感人至深的《葬花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葬花吟》中的诗句几乎句句都能与脂砚的身世、心境完全吻合。请看:“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末温。”这不正是脂砚(妙玉)寄居曹家时孤苦无依,青灯黄卷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再看:“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几句诗,传递的正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妙玉判词)而又遭遇不幸的妙龄少女脂砚自爱自惜的悲痛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妙玉判词的曲名叫“世难容”,一般人都把它理解为妙玉心性高傲,脾气古怪难以为世道所容,这样理解当然也可以。但是笔者认为,“世难容”三个字后面隐藏有更深的涵义。

  笔者在《脂砚斋身世解谜》一文中已经指出,妙玉进贾府是在贾府被抄家的前三年左右(书中交待是元春省亲的那一年),从史料看,曹家被抄家是在雍正五年年底,因此,脂砚到曹家避难是在雍正二年。书中指明妙玉进贾府时年方18岁,由雍正二年(1724年)前推18年,是公元1706年(脂砚的生年)。而脂砚之父何焯是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回乡守制③,当时,脂砚刚满周岁,何焯因急于回乡奔丧守制,故将刚满周岁的脂砚托付皇八子照管。此事后被雍正党羽侦知,密奏康熙,成为皇八子与官员密谋结党的铁证,致使何焯后来入狱丢官。这是脂砚幼年时的一段不幸经历,也是脂批中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痛下批语的原因所在。此乃妙玉判词“世难容”的第一层涵义。还有第二层涵义。《葬花吟》中有这样几句诗:“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这几句诗写得非常隐晦,其中隐藏着脂砚在婚恋上的一段惨痛经历。脂砚之父何焯与苏州织造李煦关系极深,同属皇八子党,何焯去世前,将爱女脂砚许配给李煦之子(即《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二人已定婚,即将举行婚礼,不料一场大祸从天而降。雍正二年,李煦因亏空而被抄家,其家属及家仆等“二百余口,在苏州变卖”,在苏州卖不出去,又将他们“记档”解送到北京,“交崇文门监督五十一等变价。”④这实际上是雍正继位后,对皇八子党采取的清算行动,脂砚为防不测,而投奔曹家,此时曹家因有贵妃在宫中照应,尚无大碍。曹家与李家本是至亲,李家遭难,其未过门的儿媳脂砚在其老师的指点下投奔而来,曹家当然会尽力救护,何况曹家与何家过去也有深交关系。脂砚逃到曹家后,仍时时担心会暴露身份,遭到迫害。这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诗的真实背景,它也是“世难容”的第二层涵义。《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甄宝玉和其母在脱难后曾专程到贾府寻访妙玉(通过地藏庵的姑子侧面打听),在得悉妙玉“被抢”后,央托王夫人另外为甄宝玉择门亲事,王夫人将李纨的堂妹三姑娘许配给甄宝玉。(详见《红楼梦》第115回)。《红楼梦》后40回乃高鹗根据曹雪芹原著《风月宝鉴》后40回改写而成,因此,后40回的故事,有其真实性的一面。甲戌本《石头记》第十三回中,有一段脂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恸,血泪盈面。”这段批语写于甲戌年(1753年)前推三十年正是雍正二年(1724年),而妙玉进贾府的时间,经推算也是雍正二年,李煦被抄家的时间,也是雍正二年,这难道说只是一种巧合吗?非也,它说明《红楼梦》中讲述的故事,是以曹雪芹和脂砚斋两人的身世为主线,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是追踪蹑迹的“实录其事”,而不是“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假拟妄称”(以上引语皆为《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作者自述语)。什么样的事能使脂砚在三十年后回忆往事仍然“血泪盈面”呢?只有婚变或失恋,才会有这种难以平复的创痛。因此,对《葬花吟》这首诗,我们如能结合妙玉的判词及脂砚的身世作深一层考证,就会相信《葬花吟》乃脂砚昔时旧作绝非虚语。

  上面我们分析论证了《葬花吟》一诗乃脂砚(妙玉)的闺中之作。下面,重点论证《红楼梦》前80回的“传诗之意”。

  在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赏月,吟出“未卜三生愿”这首五言律诗,诗旁有一段脂批:“这是第一首诗,……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何谓“传诗之意”,就是作者对过去写下的一些比较满意的诗,借助小说这种形式写入书中以便流传,这是明清时期文人写小说常用的方法,故脂批中用“亦有”二字。但是,与其它一些小说家不同的是,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曹雪芹不仅要传他自己作的诗,而且要传脂砚及大砚园中二十钗的诗,这就是《红楼梦》前80回中集合了大量诗词作品的真正原因。而要把这些诗,很巧妙地安插在书中的各个章回里,是很需要作些辅陈安排,甚至是需要作精心设计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对《风月宝鉴》改写的过程中,曹雪芹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花费了很多精力。

  说《红楼梦》有传诗之意,有没有直接的证据?答曰,有。请看甲戌本《石头记》第二十七回,在林黛玉哭吟《葬花吟》的开头,脂砚写下这样一段批语:“诗词歌赋,有如此章法写于书上者乎?”,这就说明《葬花吟》是原来就有的诗作,被作者巧妙地安插在故事的情节之中。脂砚是此诗的原作者,她很欣赏曹雪芹在书中为此诗设置的情节,故在批语中称赞曹雪芹处理手法的妥帖与新颖。再看《葬花吟》全诗写完后的脂砚批语:“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更生更新。……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意为脂砚传诗,尤其《葬花吟》一诗,乃千古绝唱,雪芹费尽心思,使此诗在书中由黛玉口中自然吟出,这种高超的技巧与精心的构思,自然会引起脂砚的赞叹与感动,故脂砚在批语中会写下“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这样的批语。因此,仅从《葬花吟》及其脂批中,我们已能明显地看出《红楼梦》中的“传诗之意”。再看《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黛玉所作“五美吟”诗,乍一看,很象是黛玉所作,细细品读,却又不象是黛玉所作,尤其是咏红拂那首:“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根本就不象是林黛玉这样经常哭哭啼啼的柔弱女孩子所作。相反,这五首诗却很象是脂砚所作。因为这五首诗的内涵与格调与脂砚的身世、心境、性格、气质十分吻合,它更象是妙玉所作而不象是黛玉所作。另外,《红楼梦》第70回中林黛玉所作“桃花行”,也很象是脂砚的闺中之作。这些都说明,《红楼梦》前80回中出现的诗作,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正是脂砚与十二钗当年在曹府时的闺中之作,它们被曹雪芹巧妙地安排在前80回的各个章回之中,形成了《红楼梦》独特的“诗格局”景象。为了使这些诗作能够得到巧妙的展示,曹雪芹在书中设置了很多人物与场景,并要照应各方面的联系与呼应。这大约正是《风月宝鉴》前三回内容经过反复增删修改,终于形成《红楼梦》前80回的原因所在。

  对于《红楼梦》前80回的“传诗之意”,尚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考证。例如薛宝芹其人与其诗,就与“传诗之意”大有关联,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作深入论述了。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