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妃”谐“假妃”,亦即元春背后所隐写之人不是妃子,而是皇后?

【导语】:

从整体联系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 红学研究 一部作品的主线,就是表现该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情节线索。《红楼梦》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长期以来,红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多数

  从整体联系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

  红学研究

  一部作品的主线,就是表现该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情节线索。《红楼梦》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长期以来,红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多数人从正面小说的角度研究后认为,《红楼梦》的主线是“宝黛爱情”、“四大家族衰亡史”、“叛逆与卫道的斗争”等。1983年,《红楼解梦》作者在《反照“风月宝鉴”》一文中提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隐写一部历史留给后人。这部历史便是该书的主题思想,是该书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只有反照《风月宝鉴》,才能牢牢抓住《红楼梦》的主线。

  怎样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呢?我认为,按照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首先应该从整体的联系上去认识和把握。本文拟从十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所举例子并非全部,只是为了说明主题而已。

  一 从曹著结构的整体联系上认识和把握

  曹雪芹为我们留下的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红学研究到底是以哪个版本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多数人一直是以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红楼梦》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应该把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与高鹗的后续四十回分开出版,以区别二人的著作权,并主张以前八十回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早在14年前的1991年,《红楼解梦》就已经论证出,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脂砚斋甲戌重抄再评石头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红楼梦》抄本,“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乃曹著之全璧”。(详见《红楼解梦》第一集第241页)只有以此版本为研究对象,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本意,其研究结果也才有可能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而任何以其他种种版本为研究对象,如,以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红楼梦》为研究对象,或者以该版本的前八十回为研究对象等,都背离了曹雪芹的本意,其研究结果也就不可能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是因为,高续本严重篡改了曹雪芹的原著。高鹗、程伟元二人秉承乾隆的旨意,删掉了全部脂批,修改了书中“误谬”,并狗尾续貂或者画蛇添足的后续了四十回,致使曹雪芹的原著面目全非,使一部结构为“八十回正文(貌似未竟之作)+脂批+‘误谬’”,内容 “似《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正面类似小说,反面隐写历史”这样复杂而奇妙的作品,变成了一部简单而纯粹的、看似完整的古典小说。这样做的结果,完全篡改并掩盖了曹雪芹的写作目的和《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详见《红楼解梦》第六集第1页)

  所谓从整体联系上认识和把握曹雪芹的著作,就是必须着眼于曹著之全部,把八十回正文、全部脂批和书中“误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把其中的每一部分都作为曹著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就是必须着眼于曹著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内部联系中去认识和把握曹著的主线。而以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或以其前八十回为研究对象的,割裂了曹著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部联系,片面的孤立的研究被他人篡改后的所谓完整小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其研究方法则是错误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截然不同。前者认为,《红楼梦》的主线是隐写在小说背后的历史,组成这部历史的有爱情有政治,有曹家的衰亡过程,有叛逆与反叛逆的斗争。而后者则认为,《红楼梦》的主线是所谓“宝黛爱情”、“四大家族衰亡史”、“宝玉叛逆之路”等。

  我们也不是绝对的反对以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如果有人有兴趣愿意仅从古典小说的角度来局部地研究《红楼梦》,研究它作为我国的一部优秀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研究它的美学价值、哲学价值、宗教艺术等,也是完全可以的。只是不要把它当作研究的全部,不要以此来反对其他人从整体联系上来研究《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所得出的正确结论。

  1、“八十回正文”是曹著之主体,是曹雪芹思想的主要载体。从文体上看,似是半部小说,若深究其详,却又相去甚远。作者曾经写完过百一十回《石头记》,后三十回是作者自己主动删去的,是作者有意只留下前八十回,用貌似半部小说的形式隐写了一部完整的历史。在八十回正文中,作者利用诗词曲赋等艺术形式隐写进了后三十回的内容,用谶语的形式预示了小说人物的最后结局,脂批说这是“回风舞雪,倒峡逆波”的隐写方法。

  2、八十回正文中作者制造了大量“误谬”。如:地点上的忽南忽北,时间上的忽前忽后,年龄上的忽大忽小;人物上的多人酷似一人,人物描写上的名不符实或张冠李戴;语言上的错误和情节上的矛盾;还有大量的逾制问题和不恰当的夸张问题。这些“误谬”不是作者的败笔,而是作者的隐写技巧,是作者有意识的精心设置的“谜”,这些“谜”的背面大都隐写着“真事”。综合起来看,前八十回正文和书中“误谬”是作者为读者编造的一个特大的“谜语”,小说正文就是“谜面”,背后隐写的历史就是“谜底”。这个“谜底”就是隐写在正文中的那段重要的历史故事,或说那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了让读者能够揭开这个谜底,作者又创造了“脂批”这个特殊的形式。

  3、脂砚斋是作者曹雪芹与妻子柳惠兰合用的笔名。脂批是曹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为了引导读者揭开这个大谜所设计的一把金钥匙,是指引读者探索这个“迷宫”的“路标”。只要我们沿着脂批指引的方向去研究,就一定能够解开这个千古之谜!脂批也是曹雪芹思想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包罗万象:(1)利用脂批暗透出此书著作权之归属。(2)借助脂批暗透出作者著书之本旨。(3)利用脂批对书中所用僻字、生僻之词、典故、物品作出注释。(4)利用脂批揭示了写书技巧。(5)利用脂批透露了成书过程。(6)利用脂批披露了部分史实。(7)利用脂批盛赞了作者文笔绝妙。(8)利用脂批揭示了情节构思过程、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全书通部脉络。(9)利用脂批透露了八十回之后的部分内容。(10)借助脂批感叹作者一生坎坷。(11)借批书之机暗透书中寓意。(12)借助脂批引导读者正确理解作者用意。(详见《红楼解梦》第三集第357页)

  作者既然创造了“八十回正文+‘误谬’+脂批”的独特的艺术结构形式,我们就必须从这个特殊的具体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研究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在研究过程中,着眼于作品的全部,着眼于作品的整体,着眼于作品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整体的内在的联系,并从中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来,取得对于曹著的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真理性的认识。

  从八十回正文、书中“误谬”和脂批的联系中认识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就是说,正文的八十回作品,似是半部小说,因其中存有大量“误谬”,故作者称之为“假语”、“荒唐言”。作者不说自己是在写小说,而是通过脂批告诉读者,《红楼梦》类似于“野史”,但又不是“野史”,“凡野史具可毁,独此书不可毁”,同时称作者为“史公”,明告读者,作者是在写历史。半部小说也好,书中“误谬”也好,“正文+脂批”的结构形式也好,都是作者为了隐写一部历史而独创的写作技巧和创作艺术,作者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传小说之意,而是为了传一部历史给后人。任何自觉与不自觉的把三者割裂开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是无法解开《红楼梦》背后之隐秘的。

  二 从曹著的书名和作者的整体联系中认识和把握

  其他文学作品一般只有一个书名,而《红楼梦》却有五个书名。这五个书名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红楼梦》的主题和主线,综合起来便是它完整的主线。

  《风月宝鉴》——此书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有喻”,正面喻戒妄动风月之情,反面隐写了一部清宫秘史,说该书是正面小说与反面历史的有机的统一体。作者直告读者,此书“正面反面皆可照人”,“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当代儒命人烧那镜子时,只听空中叫道:“谁叫他自己照了正面呢!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为何烧我此镜!”并通过脂批告诉读者,“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作者在正文讲“千万不可照正面”,脂批接着曰“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谁人识得此句。”“此书不免腐儒一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石头记》——此书象一座硕大的丰碑(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是作者曹雪芹为自己的恋人竺香玉树碑立传。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即女娲石,自经锻炼后,灵性已通,化作一块美玉,即通灵宝玉,它“灿若明霞”,是一块红玉!脂批在“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处批曰:“总应十二钗”和“照应副十二钗”。正、副、三四副十二钗都是女娲石的分身,每一钗都分写了女娲石的一部分,女娲石是总其名。利用十二钗隐记了女娲石(红玉)的故事。

  《红楼梦》——此书是以梦幻之笔来演义后宫一个女子的故事,是总其全部之名也。白居易的“红楼富家女”,韦庄的“古来尽属红楼女”,元萨都剌诗“记得小红楼畔梦”,所写的都是富贵人家的女子。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紫癜红楼觉春好”,便应专指宫中女子的住处了,即后宫。

  《金陵十二钗》——是说作者记述的是来自金陵的十二个女子的故事,十二个女子看来各不相同,但其背后所隐写的却是同一个人。在“林如海,本贯姑苏人氏”处,脂批曰“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是说“金陵十二钗”所隐写之人竺香玉来自姑苏。第七回在谈到“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处,有夹批曰“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金钗。”还有“周岁十二月之象(像)”,“十二支宫花”,“咏菊诗十二首”,“十二个小戏子”等,都要照应十二钗,都是隐写竺香玉。

  《情僧录》——是自喻“情僧”的作者曹雪芹为自己写的传记,并说明了著作权的归属。作者创作了“一僧一道”二仙的艺术形象。这二仙来到青埂峰下,见石头缩成扇坠一般,随携它下世走一遭。几世几劫后,空空道人又在青埂峰下见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后空空道人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一日,甄士隐伏几盹睡,忽听僧人道:这娲皇未用之石,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仙子留他在赤霞宫中,名它为神瑛侍者,偶遇绛珠仙子,结下一段情缘。“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这石正该下世,我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鬼下凡,一了此案。那僧也说,正合吾意,待你我将这“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你我再去。

  由空空道人改名情僧,《石头记》改名《情僧录》可知: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原本一人;石头和情僧也是一人;他们都是作者曹雪芹的化身。

  在“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处有脂批曰:“这是真象,非幻象也。”“作者自己形容”。明告读者:一僧一道是作者自己的真象,不是假象。

  《红楼梦》中记述的作者多达五人:石兄、情僧、东鲁孔梅溪、吴玉峰、曹雪芹。《情僧录》告诉我们,其作者却只有一人,他就是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是这样告诉我们的:1、青梗峰下一块巨石上的“一段故事”是“石兄”记录上去的。2、空空道人是将它“从头至尾抄录回来”的。3、这位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便改名为“情僧”。由此可知,石头、石兄、道人、空空道人、情僧,其实都是对同一个人——曹雪芹的不同称呼。

  归纳起来便是,《红楼梦》是一个《风月宝鉴》,正面记述的是金陵十二个女子的故事,喻戒妄动风月之情;反面是为作者曹雪芹及其恋人竺香玉写传,竺香玉曾是后宫的一位女子。归纳五个书名,便可合并为一个书名,它应该叫作《红玉传》。(详见《红楼解梦》第五集第252页)

  三 从小说人物之间的总体联系上认识和把握

  《红楼梦》中描写了数百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从总体上分析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发现,这些人物的描写和塑造与其他一般小说中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1、 书中的多人酷似一人。

  ——林黛玉是书中的核心人物,作者又写出了许多小说人物的妆扮、面庞、身段、模样、容貌、品格等酷似黛玉。象龄官的扮相、晴雯的腰肩和眉眼、尤三姐的面庞和身段都直接或间接犹似黛玉;香菱的品格象秦可卿、仙子可卿的鲜艳妩媚似宝钗、其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等;作者把黛玉喻为芙蓉,批书人又说宝钗是“清水出芙蓉”,暗示他二人“实为一体一身”。

  黛玉、晴雯、妙玉都是父母双亡;龄官是买来的戏子,不知其父母为何人;香菱是被拐子拐卖到薛家的,也不知父母是谁;秦可卿是从养生堂里抱养来的;这六个人的出身情况也一样。

  ——贾宝玉也是书中的核心人物,只因他是“二爷”,书中便出现了许多“二爷”。象“芹二爷”、“芸二爷”、“蔷二爷”、“柳二爷”,贾琏没有兄长,竟也成了“二爷”。

  ——作者把小说人物贾敬的名字、袭官、住处、好道、刻书、以及死亡的时间、地点、死因等十几个方面写成与雍正皇帝相同或相似;把薛蟠的姓(孽子)、名(隐龙)、字(文龙)、地位(承业继宗者)、职业(皇商,谐皇上)、死亡等特点写成与帝王相似;把贾雨村的身材容貌写成“莽曹遗容”,借以暗示雨村的帝王身份,从《中秋诗》中也可以看出雨村的帝王身份。作者把贾敬、薛蟠、贾雨村三个小说人物直接或间接的写成了帝王身份。

  ——贾敬、贾珍、贾蓉三个人实隐一个历史人物——雍正。贾敬的“敬”字,来源于雍正的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讳胤祯,是此长名的缩写,“敬”字代表雍正。贾珍的“珍”字,与“胤祯”的“祯”字同音,胤祯是雍正的本名,贾珍,就是对“胤祯”的代指。贾蓉的“蓉”字,又和雍正的“雍”字发音相似,想来此“蓉”字又是取“雍”字的谐音而定,贾蓉又是雍正的一个分身。宁国府的这祖宗三代,把雍正的帝号、名字、谥号全占了,三人相加,就是一个完整的雍正。贾蓉代表青年时期,贾珍代表中年,贾敬代表老年。

  ——“石头”是个小说人物,开始叫“女娲石”,后变为“通灵宝玉”。它有时指物,有时指人。他有时指作者曹雪芹,有时指贾宝玉,有时指林黛玉。针对女娲石的“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脂批为“总应十二钗”,“照应副十二钗”,即是说,小说中的正副十二钗,乃至三十六钗、六十钗,都是女娲石的分身,女娲石照应六十钗。如第十八回,贾贵妃省亲进大观园后,心想“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可见,元春是女娲石的一个分身。

  2、 两个相同的小说人物。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是北京的荣国府中贾政的公子。作者又创造了另一个小说人物——家在南京的甄家的公子甄宝玉。冷子兴说,这贾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雨村说,金陵甄家是贾家的老亲,甄宝玉说“必得两个女儿陪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上也明白;不然,我心里自己糊涂。”甄(真)、贾(假)两个宝玉,不仅名字相同,而且年龄也相同,“摸样儿相仿”,“淘气也一样”,“刁钻古怪、规矩礼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也一样”,“比大人还有趣,无人见了不爱”,“无法无天,想不到的话偏会说,想不到的事偏会行,任性、花费、怕上学”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一点,甲戌本有脂批曰:“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 。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两个宝玉,以假乱真,“故写假而知真”。甄、假宝玉都是作者曹雪芹的分身,背后都隐写了曹雪芹的部分真事。

  3、 小说中描写和塑造的人物名不符实。

  ——小说人物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是宁国府的第五代孙子媳妇。可是,她的卧室布置、家具摆设、日用物品竟然是帝王家的气派。她死后所用棺木是“万年不坏的”,“非常人可享”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她的葬礼的规格和场面也是女人中级别最高的。这些具体描写与秦可卿的身份极不相符。

  小说人物贾元春是一个贵妃,作者把贾贵妃省亲所用仪仗写成了只有皇后才能享用的“曲柄七凤黄金伞”。这只能有一个解释:贾元春是一个假贵妃、真皇后。作者把小说人物秦可卿和贾元春都是按照皇后的样子来描写的,究竟是为什么?

  ——小说人物李纨是个寡妇,乃亡夫贾珠之妻,留有一子名贾蓝,今方五岁。可是她却享有公主的年银。第五十四回有凤姐一段话:“……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银,比我们多两倍银子。……因有个小子,又添了十两,……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两银子。……”查寻当时的清史资料,公主的年例为“银二百四十两按月支给”。

  小说人物贾敏是林黛玉的母亲,是贾赦、贾政的胞妹,是贾母的独生女。但第二回冷子兴却说出“老姐妹四个,这一个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姐妹,一个也没了”这样矛盾的话来。黛玉写字时讳“敏”字,曹雪芹写字时讳“桥”字。查历史资料,冷子兴说的那个人却很象是康熙的第十六公主桥。由此看来,小说人物李纨和贾敏身上隐写的历史人物应该是曹雪芹的母亲桥公主。

  ——小说人物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他有个姐姐叫贾元春,二人都是王夫人所生。但是,在第二十八回,宝玉却对黛玉说,“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什么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又没有个亲兄弟姐妹,虽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贾宝玉不是独出,而其背后所隐历史人物曹雪芹却是独出。贾宝玉是曹雪芹的主要分身。

  ——赵姨娘是贾政的妾,按照贾府选妻妾的标准,一要模样好,二要品行好。而曹雪芹笔下的赵姨娘却是贾府中最坏的女人,女儿探春为之感到羞耻,儿子贾环为此感到自卑。如果仅从小说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它违背了小说人物创作的基本原则。有专家已经论证出,曹雪芹之所以把赵姨娘写成最坏的女人,是因为在历史上有一个象赵姨娘的女人曾经深深地伤害过幼年的曹雪芹。霍国玲女士解出,曹雪芹的婶娘、曹畹钠拮樱ㄍ醴蛉耍┎鹕⒘瞬苎┣酆腕孟阌竦拿缆橐觯啃薪孟阌袼腿牍校钌畹厣撕α擞啄甑牟苎┣邸?

  ——焦大醉骂,从小说的角度看,是老奴焦大醉骂贾家的不肖子孙贾珍、贾琏、贾蓉之流。而从历史的角度看,焦大醉骂隐写的是曹雪芹痛骂雍正、乾隆之流,隐骂清皇宫忘恩负义。根据以家喻国的隐写秘法,宁国府实隐清皇宫,焦大实隐曹家的祖上。焦大立功救主,实隐曹家祖上是皇奴,以军功起家。焦大对宁国公的恩德,隐喻曹雪芹祖上在清朝入关时所建立的功勋。宁国府对焦大的不公,隐写着清皇宫对曹家的不公。

  ——薛家是金陵的大富豪之一,“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蟠的职业是领取帑银行商的皇商,也不会缺银子花。可是在第8回,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到了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鬓儿,密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在第17回,书中写“蘅芜苑”是“一株花木也无”,“……进了屋子,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在第78回,薛宝钗说,薛姨妈近来神思大减,晚上没有得靠的人,通共只我一个。如今我哥眼看要娶嫂子,多少针线活计,并家里一切动用的器皿,尚有未齐备的,我也须得帮着妈去料理。

  史家也是金陵的大富豪之一,“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可是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是怎样的情景呢?在第32回,宝钗却说,“我看云丫头的神情,她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他们娘儿们动手。这几次他来,他就说家里累得很。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眼圈儿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又一个无父母之人)。宝钗还说,湘云曾告诉他“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

  宝钗和湘云都是富家大小姐,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如此描写和刻画这两个小说人物?他二人的背后究竟隐写的是何人?

  4、 对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明贬暗褒

  贾宝玉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作者采取明贬暗褒的写作笔法塑造这个人物,目的只有一个:表面上贬斥的是小说人物贾宝玉,背后褒奖的则是历史人物作者曹雪芹自己。

  ——对贾宝玉的贬斥:贾政说他是“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说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要“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并担心他日后会“轼父轼君”。王夫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作者以《西江月》二词批之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无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说他“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对曹雪芹的褒奖:冷子兴说他“聪明乖觉,百个不及他一个,独那太君还是命根子一般”;玉钏叫宝玉为“凤凰”;赖尚荣也是曹雪芹的一个分身,赖嬷嬷说他“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也是将其比做“凤凰”;北静王水溶赞他“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并见他“言语清朗,谈吐有致”,向贾政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众人赞他“天分高”、“才情远”、“才情不凡”。张道士说他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也说“就只这玉儿还象他爷爷。”

  ——秦可卿病重,请来冯紫英幼年从学的先生张友士为其看病,一婆子道: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秦可卿是国公之家的孙子媳妇,何以能够请来几位太医为之看病?太医可是皇家的医生啊!

  如果仅从小说的角度来认识这种现象,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问题。作者利用了分身法与合身法来塑造小说人物,小说中的数百个人物,其实只是隐写了历史中的数人而已。

  四 从小说故事之间的整体联系上认识和把握

  《红楼梦》正面小说总共创作了23个情缘故事和13个孽情故事。这些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呢?在赤霞宫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情缘故事的后面,作者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脂砚斋批曰:“点‘红’字,点‘红’字‘玉’字二”,“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 。“恩情山海债,惟有泪堪还”,“余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庚辰本亦有夹批曰:“通部情案,皆必从(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从而我们得知,小说中情缘故事虽多,却都是作者曹雪芹与其恋人竺香玉二人的情缘故事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的分写而已。13个孽情故事则是雍正与竺香玉的不合理的婚姻关系的分写罢了。

  (一)我们先看23个情缘故事:

  1、 宝玉与鸳鸯。贾赦欲娶鸳鸯为妾,鸳鸯誓绝鸳鸯偶,说“别说大老爷要我作小老婆,就是大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贾赦说,“‘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 小说中鸳鸯的形象,隐写着竺香玉的进宫是被迫的。这里贾赦隐喻雍正,在香玉看来,别说做他的小老婆(嫔妃),就是“三媒六聘的”“作大老婆”(皇后),“也不能去”,因为她爱的是曹雪芹。

  2、 宝玉与金钏。宝玉与金钏的情案隐写的仍然是雪芹与香玉的恋情。金钏跳井隐喻香玉被迫进宫(脂批“水隐清”),宝玉借祭奠洛神,来寄托对金钏的一片哀思。曹雪芹正是把金钏喻为被人娶走的甄后,雍正喻为曹丕,将自己喻为曹植。小说中写宝玉于凤姐九月二日生日这天,一大早便素服来到水仙庵的井台边祭奠金钏。而这一天所点戏为《荆钗记》。戏中内容是玉莲虽投河(水),却并未死,之后又与丈夫团圆。其所隐喻的是香玉进宫犹如死去(以金钏投井作喻),却又并非真的死去。雍正死后,她于乾隆元年九月二日出宫住进庙中,犹如获得新生。

  3、 贾琏与嫣红。贾赦强娶鸳鸯未成后,买来一个名叫嫣红的17岁女孩收入房中。贾蓉说,“……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脏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谁家没风流事?别讨我说出来。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历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 “那边大老爷”指贾赦,“那小姨娘”即嫣红。贾琏与嫣红的私情,隐喻了雪芹与香玉之间的私情。

  4、冯渊与英莲。冯渊隐写曹雪芹,英莲隐写竺香玉。冯渊“立意”把英莲“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再不娶第二个了”,所隐写的是:雪芹只钟情于竺香玉一人。

  英莲是被拐卖之女子,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冯渊身上,曾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所隐喻的是:香玉只定情于雪芹,把一生幸福寄托在雪芹身上。

  冯渊兑了银子后,“令三日之后过门”,隐写的是雪芹与香玉定亲后,当时没有立即结婚,而欲拖几年再说。

  薛蟠隐写的是雍正。“第二日”拐子把英莲“又卖与薛家”。其所隐喻的是曹罘蚋荆ㄒ浴肮兆印弊饔鳎秩皿孟阌褚运桥纳矸萁⒂纱嘶竦么罅壳疲倘缃渎舻簟?

  冯渊之名意“冤孽相逢”,隐喻着雪芹与雍正誓不两立。

  5、宝玉与香菱。宝玉与香菱的情缘主要用夫妻蕙和并蒂菱来体现,宝玉说“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到有一枝并蒂菱。”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宝玉和香菱分别隐写着雪芹和香玉。夫妻蕙和并蒂菱隐喻着他们本该成为夫妻,但这种美好的愿望终未能实现,永远掩埋在土中了。

  6、宝玉与秦可卿、可卿仙子。宝玉隐写着曹雪芹,可卿仙子隐写着竺香玉。宝玉与可卿仙子的一段“儿女之事”隐写着雪芹与香玉住进广慧庵之后的“儿女之事”。贾蓉是第五代,雍正也是第五代。作者以“第五代”将两人勾挂,遂使贾蓉成为雍正的分身,而此时秦氏便隐写着雍正之皇后--香玉。由此读者便可领悟:仙子可卿与秦可卿,其实隐写着同一个历史人物。这段故事所隐写的史实为――雍正的香玉皇后(宁国府的五世正室)出宫(出了宁国府),来到香山广慧庵(太虚幻境,即神仙住的地方――大庙),雪芹随即跟来,两人于庵中了却情缘(成婚)。

  7、宝玉和警幻仙姑。宝玉睡在秦氏的床上,梦中进入太虚幻境,见到一仙姑。这位仙姑自我介绍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黛玉下世之前“终日游离恨天外”,警幻“居离恨天上”;黛玉“饮灌愁海水”,警幻则在“灌愁海之中”。黛玉与警幻有如秦可卿与可卿仙子,实为一人,一个是小说中的人物,一个是太虚幻境中的仙姑。警幻将其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给宝玉,并“秘授以云雨之事”。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所谓“第一淫人”,即他的“雨云”对象是皇后,即可卿仙子--意即秦可卿背后隐写着皇后。其背后所隐真事即:宝玉的原型曹雪芹与秦可卿暗隐之人竺香玉有过儿女之情,而香玉曾是雍正之皇后。

  8、贾珍和秦可卿。小说写的是可卿与贾珍的私通,背后隐写的是怎样的历史呢?在“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处,甲戌本有侧批曰:“ 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刺心”是指刺作者自己的心。贾珍可拆“玉”字,而且贾珍、宝玉为兄弟。宝玉曾说:“我们弟兄姐妹都一样。他们得罪了人,我替他赔个不是也是应该的。”作者以贾珍与宝玉为“兄弟”作绾系,使读者了解此二人是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分身。贾珍与可卿的私通,暗喻的历史是曹雪芹与可卿背后隐写的历史人物--竺香玉之间的恋情。前面提到贾珍之子、可卿之夫贾蓉隐写的是雍正皇帝,因此贾珍与可卿的私通是贾珍与自己“儿媳”的私通。当贾珍隐写着曹雪芹时,便隐骂了可卿的丈夫--雍正皇帝是自己的儿子。

  9、宝玉和妙玉。宝玉与妙玉的关系非同寻常:妙玉拿自己常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取一个竹根大【台皿】给他使;大家让宝玉独自一人访妙玉乞红梅;宝玉生日时,妙玉派人送去“遥叩芳辰”的亲书粉笺。而宝玉也十分关心妙玉,贾母等众人用茶后,独宝玉想到,让小厮从河里提几桶水来,放在栊翠庵山门外,以备妙玉冲洗地面。

  靖藏本在“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处,有眉批曰:

  “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 丁丑仲春,畸笏。“

  这是畸笏记述他曾与雪芹一起为妙玉的原型送过茶。畸笏所回忆的是丁巳年(乾隆二年)为竺香玉送茶之事。香玉于乾隆元年九月离开清宫,住进了位于今日海淀区六朗庄的真武庙。此庙属畅春园管辖。“谢园”当指真武庙所在地。

  在妙玉说:“……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处,靖藏本亦有眉批曰:

  “玉兄独至,岂真无茶?作书人又弄狡猾,只瞒不过老朽,然不知落笔时,作者如何想? 丁亥夏。”

  这条批语亦说明“玉兄”同妙玉原型竺香玉的关系很不一般。

  第七十六回妙玉曾写诗云:空帐悬文凤, 闲屏掩彩鸳。“文凤”、“彩鸳”,是喻指宝玉的原型曹雪芹。

  10、宝玉与晴雯。晴雯是宝玉的大丫头。她的风流灵巧、心志高洁与黛玉有相近之处,因此历来有“晴有林风”的说法。晴雯的判词中的 “多情公子”指宝玉。即晴雯因遭诽谤而夭亡,使得宝玉对她空牵念。晴雯为竺香玉的分身,暗喻香玉的死因主要是有人对她进行诽谤。《芙蓉女儿诔》是一篇为香玉皇后作的诔文。宝玉的原型为雪芹。香玉死后,雪芹怀念她。《石头记》正是为她竖立的一座丰碑。利用宝玉与晴雯的情案,曹公写出了香玉进宫前在曹家的真实身份――她曾是曹雪芹的丫鬟。关于宝玉和晴雯的关系,在小说中有多处描写,读者可细心领会。

  11、宝玉与袭人。贾宝玉向袭人诉说梦游太虚境警幻所训之事,“说到云雨私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姣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自知贾母曾将她给了宝玉,也无可推托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越发尽职了。”他二人的关系,贾府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2、贾琏与尤二姐、多姑娘和鲍二家的。尤二姐是贾琏偷娶的二房,在凤姐、平儿、尤二姐三人中,贾琏最喜欢二姐。隐写的是,在香玉、柳蕙兰、李大姑娘三人中,曹雪芹最喜欢香玉。贾琏与多姑娘偷情时,说道:“你就是娘娘,我那里管什么娘娘!”此话隐写的是曹雪芹与香玉皇后(娘娘)的偷情。贾琏与鲍二家的偷情,隐写着曹雪芹与香玉偷情被李氏得知后,大闹一场,结果香玉被逼上吊身亡。

  13、张华与尤二姐。“张华之祖,原当皇粮庄头”,即皇家“包衣”,以此可喻曹家。雪芹之祖也是皇家“包衣”,其身份与张华之祖相同,即可以张华喻雪芹。张华与二姐的情案所隐写的即雪芹与香玉的情案。当张家喻指曹家时,贾家所喻指的便是皇宫。 “将张华与尤二姐指腹为婚”象征着雪芹与香玉已经订婚。贾家逼张家退婚,张家“不敢不依”,二姐与张华退婚后入贾家为媳,喻指皇宫选秀女、才女,拆散了雪芹与香玉的婚姻,香玉被迫进宫。张家从贾家“约共也得了有百金”。这个数目正是香玉做皇后以后,皇宫赏赐给曹罘蚋净平鸬氖俊?

  利用张华与尤二姐这一情案,主要交待出在香玉入宫前,曹雪芹与香玉已经订婚;香玉进宫后,将他们之间的姻缘给拆散了。

  14、柳湘莲和尤三姐。首先柳湘莲亦称柳二郎或柳二爷,以“二爷”与宝“二爷”宝玉勾挂起来。关于尤三姐,兴儿曾说:黛玉的“面庞身段”和三姐不差什么。这样便把三姐与黛玉勾挂起来,使她也成为历史人物竺香玉的分身。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情案,主要隐喻如下史实:

  尤三姐思念的人,要往“五年前想”。从香玉二十岁出宫做尼姑,往前推五年,恰是她十五岁进宫之时。薛姨妈说柳相公前世必是有夙缘的,有根基的人,即香玉和雪芹是“有夙缘,有根基之人”。

  关于尤三姐“从前丑事”,指的是香玉进宫做皇贵妃、皇后,曾受到雍正的污染。此后她便“安分守己,随分过活”起来,这隐写着她出宫后的尼姑生活。

  尤三姐的死,隐喻着香玉死的十分“刚烈”;她死后,柳湘莲出家为道,其中隐写着香玉死后,雪芹一度出家。

  15、张金哥与守备之子。曹雪芹之父曹顒生于康熙三十三年(戌年),属狗。守备,即守业、守镇之意,隐“犬”;守备之子当隐喻曹雪芹,张金哥隐香玉。张金哥与守备之子在婚姻问题上的刚烈和坚贞,隐写曹雪芹与香玉的爱情坚贞;凤姐的阴毒,实隐贾政(曹睿┖屯醴蛉耍ㄑ┣凵裟铮┑囊醵尽U庾榍榘福醋叛┣塾胂阌裰浔舜松钌畹叵嗔担幢晃薹咕艿挠腥ㄓ惺普卟鹕⒘恕?

  16、板儿与大姐儿。大姐儿(巧姐儿、巧哥儿)与板儿的姻缘是一组情案。贾家势败后,巧姐儿流落在烟花巷,后来被刘老老救出,并在狱(御)庙中与板儿相逢。其背后所隐之史应为:香玉终于离开皇宫,在御用神庙中与雪芹“相逢”。

  17、司棋与潘又安。潘又安与司棋是姑表兄妹,宝玉与黛玉也是姑表兄妹。他们都有过青梅竹马的友谊,长大后又都“海誓山盟”,“私传表记”,互相爱慕。作者以“姑表”关系,把这两组情案绾系起来。关于潘又安的名字有脂批曰:“名字便妙。”即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个名字的“妙”处。潘又安谐音:“盼佑安”,意即:企盼苍天保佑平安。其意与雪芹原名--“天祐”相同。即作者以名字引导读者将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产生联想。从另一角度看,潘又安,意:又一个潘安。第六十五回在尤三姐提到“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时,贾琏、二姐和尤老娘都以为定指宝玉,可见宝玉或其原型曹雪芹应是“貌比潘安”样的人。由此来看,潘又安亦可视为雪芹的分身。

  18、贾蔷和龄官。贾蔷和龄官的一组情案,所隐写的仍是雪芹和香玉的恋情。贾蔷是个“蔷二爷”,可以“二爷”为绾系,与宝玉勾挂,而成为雪芹的分身。而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即以长相相近而与黛玉勾挂,作为香玉的一个分身。“龄官画蔷”背后所隐写的历史是“香玉画霑”。作者写这组情案所要反映的史实是:竺香玉曾是曹家买来的小戏子;香玉和雪芹当时最要好;龄官不仅长得像黛玉,连病也相同,看来香玉有咳血的病史。

  19、贾芸和红玉。红玉姓“林”,名字中带“玉”,无形中就使人将她与林黛玉之间产生联想。贾芸被人称为“芸二爷”,与其他“二爷”一样,他们均映照曹雪芹这个曹二爷,因此说这群“贾(假)二爷”,都是曹雪芹(真二爷)在小说中的分身,其中当然也包括贾芸。

  贾芸的父亲死的早,只有母亲与他相依为命。这与曹雪芹的情况极为相似。在曹芸撞上醉金刚倪二时,在倪二称贾芸“贾二爷”处,庚辰本有侧批曰:“如此称呼,可知芸哥素日行止是‘金盆虽破份量在’也”。――这就透出贾芸原本出身高贵,这点亦与曹公情况相同。

  当宝玉见到贾芸“容长脸,细长条身材”、“生得着实斯文清秀”时,竟对贾芸说:“你倒像我的儿子。”――可见贾芸身材、容貌与宝玉颇为相似。

  作者以上述种种手法,暗透贾芸身上隐写着自己。

  红玉丢了手帕,让坠儿去问贾芸拾着了没有。贾芸将自己的一条手帕托坠儿转交红玉,谎称是拾来的。红玉收下了贾芸的手帕,而红玉的手帕却留在了贾芸手里。这就是说,二人交换了信物,构成了一组情案。

  20、贾环和彩云。贾环和彩云这一组情案,隐喻着雪芹和香玉之间曾有过一次争吵,因而造成他们终身的遗憾。第五回在“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处,戚序本有夹批曰:“八字定评,有趣。不独宝玉、黛玉二人,亦为古今人天下亲密者作当头棒喝。”“八字”指的是“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甲戌本亦有眉批曰:“八字为二玉一生文字之纲。”雪芹对香玉因爱之至极,也就求全至极,结果却毁于求全。

  21、贾芹和红小婆子。贾芹之“芹”即雪芹之“芹”;雪芹是个二爷,贾芹也是个二爷。贾芹可视为雪芹的分身。小说通过对贾芹的描述,暗喻雪芹曾在远离京城属皇家的寺庙里组织过反清势力(即“招聚匪类”)。脂批强调“这一回文字断不可少”,即引导读者深究其中内容。“养红小婆子”,实指与竺香玉的来往,当时她已到广慧庵带发修行。

  雪芹与雍正的皇后竺香玉私下往来,竺香玉生子后悬梁自尽。之后,竺香玉原是曹家丫鬟的身份暴露,曹家亦被查出存有三、四十件宫中之物,于是将曹家定为“盗窃宫中财物案”,扫地出门。如果曹公与竺香玉没有私情,曹家便不会被抄没,也不会一败涂地。这便是“招匪类赌钱,养红小婆子,便是败家的根本”的真正含意。

  22、秦钟与智能儿。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常与宝玉、秦钟玩笑。后来看上了秦钟,秦钟也极爱他妍媚,二人情投意合。一日在老太太屋里,秦钟和智能儿搂在一起,被宝玉撞见。同一回,在水月庵,秦钟跑来搂着智能亲嘴,将智能抱到炕上云雨起来。所以说,秦钟和智能儿是一组情案。

  在“方知他学名唤秦钟”处,甲戌本有夹批曰:“设云情种。……”在第五回《红楼梦引子》“谁为情种”处,甲戌本有夹批曰:“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即作者或石头为“情种”。第二十一回,在“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处,蒙府本有侧批曰:“不大出房四字,见宝玉是真情种。”从上面一系列脂批可看出:以“情种”将秦钟和宝玉与作者及石头绾系在一起,使他们同为作者之分身。批书人唯恐读者不作这种联想,甚至第七回在宝玉说:“我两个又不吃酒,……省得闹你们”处,戚序本有夹批曰:“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即秦钟和宝玉隐写的是同一个历史人物--曹雪芹。

  秦钟隐写着曹雪芹,智能儿隐写着香玉。作者是以“智能儿”之名字--智慧而有才能之人--隐喻香玉。秦钟和智能儿这组情案所暗喻的是:雪芹与香玉在广慧庵中的一段恋情。

  23、蒋玉菡和袭人。“蒋玉菡”之名谐“将玉含”,即将玉含在口中之意。书中衔玉而生者唯宝玉也。所以说,可视蒋玉菡为贾宝玉原型曹雪芹的一个分身。同样,花袭人身上也隐写着竺香玉,我们从蒋玉菡的酒令中可解出。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按照小说,“丈夫”指蒋玉菡。蒋玉菡若是出远门,为什么“不回归”呢?这是一种“误谬”。按照背后隐史,“丈夫”指雍正,他已驾崩,当然是“一去不回归”了。“丈夫”既死,“女儿”(指香玉)才可能“悲”。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按照小说,“女儿”指花袭人。花袭人出嫁前,每月有二两银子的收入;出嫁后丈夫蒋玉菡收入也不菲,怎么说“无钱去打桂花油”呢?这显然是“误谬”。按照隐史,雍正死后,香玉守寡,后来来到广慧庵修行,作为皇太后不论有多少钱,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梳妆打扮,也就是说开支中没有“去打桂花油”的钱。这正是她“愁”的原因。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灯花,指油灯的灯芯余烬结成的花形。“双蕊”即两个灯花。古代认为灯花是吉兆,“并头结双蕊”是婚事的喜兆。按照小说,前面既然说“丈夫”(指蒋玉菡)“一去不回归”,这句怎么又以“灯花并头结双蕊”来预示婚事呢?显然这又是一处“误谬”。按照隐史,在雍正死后,雪芹与香玉私下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灯花并头结双蕊”。在这里,脂砚斋有批曰“佳谶也”,亦暗示两人后来曾成婚。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女儿”(香玉)“喜”。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按照小说,蒋玉菡已经“一去不回归”了,哪还有“夫唱妇随”一说?这又是一个“误谬”。按照隐史,雪芹与香玉一起著作修订《红楼梦》。这件工作给他们带来很大乐趣,称得上是“夫唱妇随真和合”。在这种情况下,“女儿”(香玉)当然会“乐”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蒋玉菡和袭人的情事,通过蒋玉菡的酒令,写出了曹雪芹和竺香玉在香山广慧庵私下成婚,并在一起共同修订《红楼梦》的愉快生活。

  (以上情案的详细情况,请参看《红楼解梦》第六集)

  曹雪芹和竺香玉之间的恋情,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宝玉和黛玉一组情案中,而是体现在上述所有23 个情案之中。或者说,《红楼梦》中的所有情案,所隐写的都是曹雪芹和竺香玉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爱恋活动。每个情案都隐记着曹雪芹和竺香玉恋情的一个侧面或一个局部,综合起来便是他们一生的恋情。

  (二)我们再看13个孽情故事:

  1.书中有关黛玉未来丈夫的谶语

  (1)林黛玉和“咬舌的林姐夫”

  黛玉嘲笑湘云“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湘云也嘴不饶人,反唇相讥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2)妙玉和瓜州“枯骨”

  在正文的“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处,靖藏本有眉批曰:

  “……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固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妙玉为竺香玉的分身,“枯骨”喻指老头子,实隐喻雍正。这段批语隐写的史实是:竺香玉洁身难保,终于屈嫁给曾到过瓜州渡口的老头子雍正。

  (3)“潇湘妃子”雅号所包含的谶语

  探春因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又爱哭,便用娥皇女英洒泪成斑的典故为林黛玉起了一个“潇湘妃子”的雅号。传说娥皇、女英是尧的两个女儿,同时嫁舜为妃。又传舜死后,两人痛哭不已,泪水染竹成斑,成斑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因而“潇湘妃子”的雅号,预示着林黛玉的丈夫先于黛玉而亡。

  2.雍正垂涎香玉秀色在书中的隐写

  (1)薛蟠与林黛玉

  宝玉和凤姐遭赵姨娘等陷害中邪后,贾家上下乱成一团。文中却插入这样一段话:

  “……(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这里薛蟠隐写着雍正,黛玉隐写着香玉。这段隐写的史实是:当雍正第一次见到竺香玉时,竟至因她的风流婉转而“酥倒在那里”。

  (2)薛蟠与香怜玉爱

  香怜、玉爱背后所隐写的历史人物可为一位女性。从文中连续出现两次“香玉”名字来看,作者是有意引导读者将此与“香玉”勾挂。

  薛蟠与香怜、玉爱的关系所隐写的史实为:

  “家学”隐写的是汇芳书院。这是公主、郡主们在圆明园读书的地方。当时香玉在那里做陪读。

  雍正凭借着自己的“威势”,到处“横行霸道”,他不时地来汇芳书院(“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与香玉交“朋友”。

  雍正不过是“浮萍心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他并非真的爱香玉。后来,他又有新欢时(雍正十二年又曾纳一李贵人),对香玉便不再专一了。

  3.书中对香玉被强行纳亲的隐写

  (1)薛蟠与英莲

  薛蟠打死冯渊,将英莲生拉死拽地拖走,强娶为妾。其隐写的历史是,薛蟠隐写雍正,英莲隐写香玉。薛蟠打死冯渊,隐喻雍正抢走香玉,等于要了曹雪芹的命,因为曹雪芹将香玉视为命根子,正如通灵宝玉对于宝玉犹如命根子那样,一旦失去,便如痴如呆。

  英莲被抢至薛家,做薛蟠之妾,隐喻竺香玉被雍正强纳为皇贵妃之实。

  (2)贾赦与嫣红

  贾赦强娶鸳鸯不成,“终久费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来,名唤嫣红,收在屋内。”这一年,贾赦五十三岁。嫣红是买来的妾,无异于强娶。

  第二回写道:“长子贾赦袭着官。”《红楼梦》是部“以家喻国”之书。家里的当家人,即喻指国中之当家者--皇上。贾赦喻指雍正。雍正选聘秀女、才女的这一年,是雍正八年,他恰五十三岁。香玉时年十五岁,与她同时进宫的刘氏为十七岁。

  嫣红乃香玉之分身,她做贾赦妾时十七岁,隐写的是香玉做皇贵妃时十七岁,时年雍正五十五岁。两人年龄相差竟达三十八岁。此时的“嫣红”,同时隐写着刘氏与香玉。

  (3)来旺之子与彩霞

  来旺夫妇的小儿子十七岁时,看中了赵姨娘的丫鬟彩霞,便派人去说媒,“谁知白讨了没趣”。彩霞心中喜欢的是贾环,她对来旺之子的态度是,“早闻得旺儿之子酗酒赌博,而且容颜丑陋,一技不知,自此心中越发懊恼。生恐旺儿仗凤姐之势,一时作成,终身为患,不免心中急躁。”最终来旺夫妇硬是托凤姐,由凤姐出面找彩霞的母亲说媒,使来旺家强娶彩霞成功。

  书中把来旺说成“王家的人”,“王家”即“皇家”。“来旺”乃指时来运旺之人。来旺家强霸彩霞成亲,隐喻皇家强纳香玉为皇贵妃。在这里,来旺之子隐喻的也是雍正皇帝。

  彩霞心中所爱的是贾环,隐喻香玉爱的是雪芹,对被纳为皇贵妃并非高兴,而是“懊恼”,此事给她带来的是终身的痛苦。

  4、书中对雍正纳香玉为后、妃的隐写

  (1)番王和探春

  探春既有才智,又有抱负,欲“立一番事业”。隐喻的是香玉才智聪慧、志向高远,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女子。

  探春生于衰败之家,纵有才干也难以施展。香玉生于封建末世,命运乖蹇。

  在清明时节,探春洒泪江边远嫁他乡,乘船到千里外遥远的地方。从历史角度看,因“江”或“海”都含水,而“水隐清”,香玉在清明时节,被迫哭泣着离开家,进入清宫,使她和雪芹誓做三世夫妻的梦想完全破灭。

  宝玉过生日时,探春拈了一枝杏花签,上面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还有一句诗:“日边红杏依云栽。”另外还注着: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大喜,大喜。”从这话的谶语作用看,联系判词的含意,探春应是远嫁番王。此花名签背后所隐写的历史是,“瑶池”指仙境,传说中是西王母住的地方。“日”喻指皇帝,“红杏”在这里喻指女子,诗意为:得签之女子来到皇帝之侧,即做了皇帝的后妃。

  (2)孙绍祖和迎春

  迎春嫁给了孙绍祖。其人忘恩负义,凶恶粗暴,迎春结婚一年便被折磨至死。迎春的判词从小说角度看,是说孙绍祖似中山狼。当他飞黄腾达后,便将恩人的后代置于死地。此判词背后所隐写的历史是:孙绍祖隐写着雍正,雍正犹如中山狼一样忘恩负义,一做皇帝便猖狂起来,整治对清廷有功的曹家。诗的后二句说的是竺香玉。像鲜花弱柳那样娇贵的香玉,只做了一年皇贵妃,便过上了如同黄梁美梦般的皇后生活,但预示着时间不长。

  (3)皇上与元春

  皇上与元春的关系隐写着雍正与香玉的关系。在元春判词的“三春争及初春景”处,甲戌本有夹批曰:“ 显极。”意即显赫至极。“显极”集中体现在元春省亲上。从仪仗规格到省亲别墅的豪华、排场都可说明元春背后所隐写的历史人物决非贵妃,而是皇后。从小说看这次省亲极为奢华,这反映出雍正对这位香玉皇后的宠爱。

  “贾妃”谐“假妃”,亦即元春背后所隐写之人不是妃子,而是皇后。她把皇宫看作“不得见人的去处”并非虚拟,“非经历过”是写不出的。脂批强调“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道理何在?因其背后隐写着真实历史。若是单纯的小说,“更改”、“增减”一字何妨,若是史实则不行。通过元春省亲,我们也可看到其中隐写着的皇上(雍正)和皇后(香玉)的关系。

  5.对雍正的隐骂

  (1)多浑虫和多姑娘

  贾琏和多姑娘这组情案所隐写的是雪芹和香玉之间的恋情。在此时,多姑娘为香玉之分身,她的丈夫--多浑虫身上便隐写着雍正皇帝。贾琏称多姑娘是“娘娘”,那么她的丈夫当然就是皇帝。

  多浑虫名唤多官,庚辰本有夹批曰:“今是多多也,妙名”。“更好,今之浑虫更多也”。“多官”之意即:此人官位很多,官职更“多多”。唯皇帝才能集军、政、财、法等各种权力于一身,其官职之多,谁能相比?而当书中写道:人都唤他为“多浑虫”时,批者立即肯定:“更好。”这明显又是对其背后隐写之人的讽刺和隐骂。

  多浑虫是晴雯的姑舅哥哥,“专能庖宰”。雍正是个忘恩负义,生性暴戾,杀人极多的独裁者,把他说成“专能庖宰”,即宰杀生灵的屠夫,何等恰当!

  把雍正喻为“专能庖宰”,身兼“多多”“官”职者,是何等高明的隐骂!

  (2)贾珍与秦可卿

  贾珍与秦可卿这组情案隐写着曹雪芹与竺香玉之间的恋情。但秦可卿是贾蓉的妻子。当秦可卿隐喻着香玉时,她的丈夫贾蓉则应隐喻着雍正。而贾蓉和雍正都是第五代,这样在代次上也将他们勾挂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贾珍是第四代。由于此时的贾珍为曹雪芹之分身,贾蓉为雍正之分身,作者和批者通过这种代次游戏,在说明贾蓉为贾珍之子时,实际是在隐骂雍正皇帝是曹雪芹的儿子。

  6.香玉如何战胜了雍正

  (1)贾珍与尤三姐

  贾珍趁贾琏不在之机,到贾琏与尤二姐的新家。 贾珍意欲调戏尤三姐,被轰了出来。由于宁国府实隐清皇宫,“以家喻国”,贾珍之“珍”谐“胤禛”之“禛”,隐喻的当是雍正。尤三姐属副十二钗,其“面庞身段”同黛玉不差什么,即寓她亦是香玉的分身。贾珍和尤三姐这组孽缘,隐喻着哪段史实呢?

  曹雪芹把皇宫比喻成妓院,后妃喻妓女,皇帝如嫖客。贾珍隐写着雍正,被比喻为嫖客。

  尤三姐是竺香玉的分身。贾珍与尤三姐的关系隐写着雍正与香玉的关系,以此表明香玉并不爱雍正,只是出于无奈,不得不与雍正周旋。结果雍正虽身为皇帝,有时却不得不迁就于她。

  (2)薛蟠与夏金桂

  薛蟠娶妻夏金桂,其妻年方十七岁,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薛蟠是个怜新弃旧之人,如今得了这样一个妻子,正在新鲜兴头上,凡事未免尽让他些。那夏金桂见了这般形景,便也试着一步紧似一步。至两月之后,便觉薛蟠的气概渐次低矮了下去。

  金桂或桂花,即木樨,是一种气味芳香之花,内隐“香”字;“嫦娥花”喻指妙玉,内隐“玉”字。所以说金桂之名实隐香玉。香玉十七岁时做皇贵妃(即金桂结婚时的年龄),在生皇子弘曕后做了皇后,雍正死后出家为尼。所有这些与金桂背后所隐写之史实又十分吻合。

  作者利用薛蟠和夏金桂这组孽缘,隐写着的史实是:

  薛蟠是个“怜新弃旧的人”,说明雍正是个“怜新弃旧的人”,雍正与香玉之间始终未作到感情的结合。

  薛蟠与夏金桂之间的关系,体现着阳衰阴盛的过程,雍正与香玉之间也应大体如此:开始时“二人气慨还都相平”;两个月后,便觉雍正的气慨渐次低矮了半截下来。到最后香玉竟完全制服与战胜了雍正。

  (3)贾瑞与凤姐

  贾瑞在会芳园见到凤姐,心存不轨。凤姐不声不响为他张开罗网。贾瑞两番冻恼奔波,又添债务,加上祖父的责打罚跪,威逼工课,竟至一病不起。在药石无效,相思难禁之时,得到跛足道人一柄“风月宝鉴”,专治邪思妄动之症,让他只照反面,不可正照。但他不听警诫,终至送命。在这正面小说背后所隐写的史实是:<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