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兵家经典著作。春秋时孙武撰。又名 《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子兵书》、《孙武子兵法》、《孙武兵书》,或径称 《兵法》、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孙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兵家经典著作。春秋时孙武撰。又名 《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子兵书》、《孙武子兵法》、《孙武兵书》,或径称 《兵法》、
《孙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兵家经典著作。春秋时孙武撰。又名 《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子兵书》、《孙武子兵法》、《孙武兵书》,或径称 《兵法》、《兵书》等。《汉书 ·艺文志》有著录,但为83篇,与原本、今本均不相同。或以为系包括孙子学派的后学所记述、阐释、补充、发挥 《孙子》 思想的一些言论汇辑。
该书版本众多,但主要源于宋吉天保集《孙子十家注》和北宋官方颁定的 《武经七书》两大系统。《十家注》指三国魏曹操、南梁孟氏、唐李筌、杜牧、陈皞、贾林、宋梅尧臣、王晳、何延锡、张预等注解的 《孙子》,最早见录于尤袤《遂初堂书目》,约刊于南宋宁宗时。传本国内仅存3部,分别藏于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武经七书》元丰刊本已不可见,现存南宋陆心源皕宋楼藏本,收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续古逸丛书》有据以影本。1972年山东临沂汉墓出土了 《孙子兵法》竹简200余枚,2.300余字,仅及今本三分之一,其中有今本不载的《吴问》、《四变》等残简。目前较流行的版本有清中叶孙星衍校勘的《孙子十家注》重印本,如《二十二子》、《四部备要》、《诸子集成》所收。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标点排印的宋刊《十一家注孙子》( “十一家”,除上述10家外,还有唐杜佑),也是研究该书的较佳版本。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5世纪初。中国古代军事学家,吴国将军。其祖先为陈国公子完,因内乱逃至齐国,孙武祖父齐大夫田书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后因齐国内乱,孙武出奔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被重用为将,与伍员等辅佐阖闾制定并实施自强其力、待机而动、分兵轮番袭楚的方略,在吴楚争霸战争中,迫使楚国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军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乘楚不备,迂回奇袭,一举攻破楚国都郢 (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因此丧失了争霸力量。而吴则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以一隅之地而称霸。孙武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兵法对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作了总结。孙武成为公认的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孙子》今本为上中下3卷13篇,篇名依次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全书计约5.900余字。该书广泛地论述了战争观、战略战术、军队建设,军事地理与地形、军事预测、军事后勤、军事哲学等基本问题。
对于战争的地位和作用,《孙子》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下同)对战争须持慎重态度。因此,要有充分的战争准备,有备无患,有备者胜。书中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提出要对战争“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为:“道”、“天”、“地”、“将”、“法”,指战争中政治、客观条件、将领才德和军事制度法令等影响胜负的基本因素。“计”有7个方面(即“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这7个方面,对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进行估计和比较,就能在战前判断谁胜谁负。《孙子》将“道”列为“五事”“七计”之首,指出: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又说:“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道”,指政治。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这是 《孙子》 的重要贡献。
关于战略战术,《孙子》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这已成为一句科学的名言。在此基础上,《孙子》强调“庙算”,“先计而后战”,主张 “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求速胜”,“兵贵速,不贵久”。为此,必须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掌握战争胜利的主动权。要“避实而击虚”,集中兵力,打敌要害而又虚弱之处。同时又要能出奇制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还应该 “示形”惑敌,使敌人暴露弱点、陷于被动;讲究“我专而敌分”,造成“以十攻其一”,“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根据敌情来决定取胜的方针,“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其战略战术的精神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从敌我双方主客观条件对比及变化中,决定取胜的方略和办法。这样,“奇正之变”又是“不可胜穷”的。另外,《孙子》主张野外机动作战,对于固守壁垒之敌,应“攻其所必救”,调动其至野外歼灭之,这些也反映了春秋末年战争的若干特点。
在军队建设方面,《孙子》很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将者,国之辅也”,把具备“五德”,即“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将帅,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之一,把“将孰有能”列为“七计”之中。它要求将帅有“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的广博知识;有“知诸侯之谋”的政治头脑;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责任心;有能“示形”、“任势”、“能料敌制胜”、“通于九变”,善于用间,“因粮于敌”等等卓越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对士卒,则应“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又要“视卒如爱子”,即恩威兼施、刑赏并用,使士卒拼死作战。《孙子》还提出对俘虏应“卒而善养之”,即将其改编,扩大部队战斗力。
此外,《孙子》对如何针对地形确定作战方式,如何运用火攻,如何在作战时保障后勤供应等具体问题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孙子》全篇都体现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因而对战争的论述是比较全面的,它指出了军事斗争,不仅是兵力的竞争,也是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的斗争,既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又初步分析了其间的主次相互关系。它反对战争观上的“天命观”,注重人事,又重视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相结合。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上兵伐谋”,力求以智谋胜敌,而不是恃力逞强,这实际上是《孙子》 的中心思想。
《孙子》问世后即极受重视,战国时已与《吴子》一道很出名。《韩非子·五蠹》:“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此后,《孙子》为历代谈兵用兵者所推崇。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孙子》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必读之书,后代因之,更使其处于正宗地位。明代兵学家茅元仪在《武备志》中称: “前 《孙子》者,《孙子》不能遗; 后 《孙子》者,不能遗 《孙子》。”说明了 《孙子》内容的广博和它承先启后的作用,并对其在军事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很好地概括。美国的约翰·柯林斯在他的 《大战略》一书中也指出: “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该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
自古以来,不但有难以数计的兵家名将靠《孙子》指导战争,还有众多子史要籍、类书辑录和阐发《孙子》的内容,研究《孙子》的文字。光是注家,自魏以降,就近二百家,现存各种注本有50多部。研究 《孙子》的成书、作者、思想内容等论著,其数量之多,当以千百计。《孙子》已译成日、法、英、俄、美、捷等外文和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文字。许多国家的军事院校将其列为必读书。著名的百科全书中都有《孙子》条目。现在,对《孙子》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释词训义的圈子,从军事、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文学、音韵学、情报学、预测学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研究,展开学术争鸣,甚至用来指导企业经营、体育竞技。讨论较为热烈的问题有《孙子》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军事思想及其渊源、哲学基础以及对“形”、“势”等概念的训释等。较具代表性的论著有: 杨丙安 《孙子会笺》(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服部千春 《孙子兵法校解》(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张文穆 《孙子解故》(国防大学1987年出版),李世俊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庞齐《孙子兵法探析》(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刘 《孙子字义探微八则》 ( 《教学与研究》1980年1期),杨丙安《 〈孙子〉 书两大传本系统源流考》 ( 《文史》 第17辑),席绍曾 《孙子哲学思想新探》(《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82年增刊)、魏知信《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84年第3期),蓝永蔚《〈孙子兵法〉时代特征考辨》(《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钮国平 《 〈孙子〉 韵例》 (《西北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振筑 《论〈孙子兵法〉的修辞艺术》(《军事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这些论著大都不拘旧说,努力从版本、校勘、训诂、音韵、修辞、时代特征、军事和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孙子》,并有自己的见解。还有郭化若《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译注信达,评介公允;军事科学院战理部 《孙子兵法新注》 (中华书局1977年版),引证恰切,译文晓畅; 吴如嵩 《孙子兵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从历史背景上解说其军事思想,通俗易懂; 为各界读者阅读、理解、研究《孙子》提供了方便,有较高的参考作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