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是宋代苏轼的诗歌集。苏诗版本很多,主要的有:宋刊本《东坡集》、《东坡后集》,诗文合集,国内残存各二,日本尚存有二集半叶十行本,个别叶残缺。宋刊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苏轼诗集》是宋代苏轼的诗歌集。苏诗版本很多,主要的有:宋刊本《东坡集》、《东坡后集》,诗文合集,国内残存各二,日本尚存有二集半叶十行本,个别叶残缺。宋刊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
《苏轼诗集》是宋代苏轼的诗歌集。苏诗版本很多,主要的有:宋刊本《东坡集》、《东坡后集》,诗文合集,国内残存各二,日本尚存有二集半叶十行本,个别叶残缺。宋刊 《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宋刊赵夔等撰《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宋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明刊《东坡七集》,诗、文合集; 《重编东坡先生外集》,诗、文、词合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今人孔凡礼点校整理的《苏轼诗集》,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再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六年,应制科,入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治平二年(1064),除判登闻鼓院,寻召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于京师,奔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1069),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寻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七年,知密州。十年,知徐州。元丰二年 (1079),知湖州,赴御史台狱,寻出狱。三年,谪黄州,七年,移谪汝州。八年,得请常州居住,寻知登州,为尚书礼部郎中,寻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1086),除中书舍人,寻除翰林学士。二年,兼侍读。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七年,知扬州,寻除兵部尚书,改礼部尚书。八年,知定州。绍圣元年 (1094),谪惠州。四年,谪儋州。元符三年(1100),移廉州,寻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孝宗时谥文忠。《宋史》卷338有传。著述尚有 《苏轼文集》、《东坡乐府》等。
本书50卷,前46卷,以《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后4卷以《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并收注文。自1至45卷为编年诗,卷46为帖子词口号,卷47至48为补编诗,卷49至50为他集互见诗。孔凡礼点校。卷末,附孔凡礼《增补》辑佚诗。共诗2800多首。
卷1、卷2收诗78首,除1首外,皆写于嘉祐四年冬至次年春自眉山至汴京途中。这些诗巧于捕捉动静事态,塑为形象,善于汲取古人精华,精于语言运用,而又言古人与时人所未言,气象浩瀚,锋芒凌厉,表现出卓越超群的才华。
卷3至5,收诗142首,除4首外,皆写于凤翔及往返途中。其《凤翔八观》,王士祯赞为“古今奇作”,可与杜甫、韩愈鼎峙;《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汪师韩认为其诗格已达到老成的境界;《和子由渑池怀旧》,纪昀以为 “意境恣逸”,是苏轼本色; 《壬寅二月……》五百言一气相生,笔力强健。艺术日趋成熟。
熙宁初在朝,诗很少。外出倅杭及知密、徐、湖诗,见卷6至19,共752首。内容广泛,名篇很多,艺术上已经完全成熟。金山、焦山、西湖、望湖楼、望海楼、径山、常山、云龙山、百步洪诸什,写湖山胜概。《於潜女》、《新城道中》、《无锡道中赋水车》、《石炭》写风土人物。《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画船歌》、《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写民生疾苦,讥刺时政。《次韵张安道读杜诗》等论诗,《听贤师琴》论琴,《书韩幹牧马图》等论画,《孙莘老求墨妙亭诗》论书。宦途往返,在任出巡,士大夫交接,释道来往,无不笔之于诗。《有美堂暴雨》气势磅礴,《百步洪》以7种形象,比喻水波冲泻,奇思迭出。《中秋月寄子由》、《中秋见月和子由》因月的变化,随物赋形。艺术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陌花花》含思宛转,来源于民歌,高于民歌,富有开拓性。
本书卷19至卷26收入狱、出狱至元丰末回朝前诗381首,主要是黄州诗。苏轼以文字得罪,狱中诗凄恻动人,但出狱时仍不忘情世事,从关心人民疾苦出发,写了《五禽言》、《鱼蛮子》、《题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从关心国事出发,写了《闻捷》,欢呼对夏战争的胜利。《东坡八首》写躬耕,淳朴浑厚;《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庄禅院》及以后的两首次韵,自然浑成,构成新的特色。《题西林壁》等诗富有理趣,是哲理诗,艺术价值很高,这对唐诗来说,是新诗。
自元丰末至绍圣元年初离定前,苏轼几经出入朝廷,卷26至37收其诗586首,而次韵诗为283首,约为一半。此类诗只有少数堪称佳作,如《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中的一些诗,再如《次韵滕大夫三首》。他开始和陶潜诗,有《和陶饮酒二十首》,他赞赏陶诗的自然之美,而不一味模仿,在诗里所显露的仍是自己的气象。他写了一些很好的题画诗,如《虢国夫人夜游图》、《郭熙画秋山平远》等,俊逸豪丽。他有一些诗很好地描绘了杭州、颍州、扬州的风光,如 《泛颍》等。他在 《异鹊》中,揭露酷吏是吃自己母亲的鬼车,但这一类诗较以前少。
自离定至离儋6年多的诗,见卷37至卷43,共327首。其中和陶诗为104首,加上前面提到的《和陶饮酒》,深得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佚文汇编·自述》)的精髓。这一时期的其他诗作,也大体不炫奇逞博,吐属自然。他从定至惠,后来从惠至儋,皆一路吟哦,把沿途风光收入笔底。他热爱惠、儋和那里的人民,平等对待黎胞。他的《食荔支二首》、《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亲切感人。《荔支叹》深刻地写出了人民的疾苦,直接指斥最高统治者与谄媚迎合的官吏。内容有了开拓,形式有了发展。苏轼这一时期的诗作,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离儋至常州病逝14个月中的诗,见卷43至卷45,共收诗94首(其中1首非苏轼作,已除去)。纪昀谓《澄迈驿通潮阁》其二为 “神来之笔”,查慎行谓《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气充力厚”。垂暮之年,创作力仍旺盛,仍在积极追求。
苏轼走上诗坛的时候,他的前辈欧阳修、梅尧臣所倡导的反对缺乏实际内容、诗风浓艳艰涩的诗体革新运动,正在开展。他投身这个运动,用他创造性的、丰富的艺术实践,显示了宋诗的独立力量。他继欧、梅之后,领导诗体革新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苏轼奖掖后进。著名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都游于他的门下。就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作品已在包括契丹统治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广泛流传 (本书卷引《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自注)。他死后,以党祸起,著述在禁毁之列,然而禁愈严而传愈多,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 ( 《梁溪漫志》、《清波杂志》、《风月堂诗话》)。有宋一代,各种苏诗刊本(包括单行本)约有20种。他的诗对于宋代最大的影响,是他的豪放的、行云流水般的、直抒胸臆的诗风,直接影响了北宋南宋之交的广大诗人,尤其是南宋诗人爱国愿望积极、热情的表达,意义十分深远。
苏轼 “流入于金源,而有元好问”(钱谦益 《牧斋有学集》卷39《复李叔则书》)。在金代,学习苏诗,形成热潮。在明代,当前后七子鼓吹“诗必盛唐”的口号泛滥成灾时,公安袁氏兄弟、竟陵钟氏以及临川汤显祖都大力提倡苏诗,苏诗成了解脱“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桎梏的武器。在清代,查慎行、赵翼、纪昀、翁方纲这些负有盛名的诗人和学者,肯定了苏轼是继李白、杜甫等之后的一个大作家,他们对苏诗的研究和评论,对传播和认识苏诗起了很好的作用。
解放以后,学习和研究苏轼作品(包括苏诗在内)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并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苏轼研究协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