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迹》是一部古代军事历史资料汇编。清魏禧辑撰。约成书于明末,长期只有手抄本流传。至清咸丰六年胡思敬辑《豫章丛书》收录是书,始刊行,又有民国四年 (1915)南昌刻本,1957年1月台湾世界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兵迹》是一部古代军事历史资料汇编。清魏禧辑撰。约成书于明末,长期只有手抄本流传。至清咸丰六年胡思敬辑《豫章丛书》收录是书,始刊行,又有民国四年 (1915)南昌刻本,1957年1月台湾世界
《兵迹》是一部古代军事历史资料汇编。清魏禧辑撰。约成书于明末,长期只有手抄本流传。至清咸丰六年胡思敬辑《豫章丛书》收录是书,始刊行,又有民国四年 (1915)南昌刻本,1957年1月台湾世界兵学社出版李洁日选辑 《中国兵学大系》列为第八册。
魏禧(1624—1681),字冰叔,又字叔子,号勺庭,又号裕斋,清宁都(今江西宁都)人。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著称,时人称为宁都三魏,而魏禧尤著名,文风凌厉雄杰。明亡后隐居不仕。康熙十七年(1678)诏中外举博学宏词,禧亦在举中被征,以疾固辞。喜读《左传》,作 《兵谋》、《兵法》2篇,皆以 《左传》中治军用兵事例为总结。还著有文集22卷,诗集8卷,《左传经世》若干卷。
《兵迹》共12卷,约9万字。分历代、列国、将体、将物、将兽、将能、将效、华境、华人、土夷、岛夷、近国、远邦、边塞等14编。历代编、列国编按时代顺序概述各朝代军事情况,上自传说中伏羲造干戈,下至明中期王守仁破朱宸濠,内容侧重于著名战例,兵制军法,大体以汉族中央政权为正朔,其他割据政权为列国。唯有元朝称 “胡元”,也在历代编内。将体编、将物编、将兽编、将能编、将效篇分别将历代军事制度,后勤兵器、马政军兽、阵法谋略等事例按类归纳成百余个字或辞。每一字辞之下列举若干有关事例予以阐释。华境编、华人编、土夷编则着重描述明代的地理形势,风土习俗,尤于各地民兵特性为详。岛夷编、近国编、远邦编介绍包括台湾在内的南海诸岛以及亚、非、欧等国国情,比较简略。边塞编对明代边疆关隘设防情况有所阐述。
本书虽多为资料汇集,其中也夹有作者的见解。认为:“兵以诈胜。无谋,非用兵也。”强调战略战术是指导战争胜利的首要因素。战略战术主要是依靠将帅来运用,故将帅的一言一行,嬉笑怒骂中无不应有谋略。尽管该书以为“阵法生于天”,却又明确指出:“天道何常?在人善用之耳。”肯定人的因素在军事斗争中占主导地位。在战略指导上,该书总结了前人的战争经验,明确提出“不战中有战”,“不轻于胜”、“善败者不亡”等思想。又介绍了历史上各种计谋的应用及具体的战法。特别是华人编、华境编和土夷编中评价了各地民兵、土兵的气质、素养和特点:如保定的箭手,善弓箭骑射、堪称“雄兵”,但不习水战;临青的标兵,多为富商大贾护送财物,重利忘义; 河北的角垴是强壮之首,得角垴十人即可组织丁壮千人,等等。有的还记录了其兵制状况,如记“岭狼家法,以七人为伍,每伍自相为命,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所获首级,七人共分之。”该书在治军思想上带有偏见,如,把驭将率兵之法放在将兽编中,使马牛、象兽、狮虎、鸡犬、鸟鸽等为军事斗争服务的走兽与军将同列,这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军人社会地位愈益低下。
《兵迹》是以汇辑资料为主,总结、归纳也有牵强之处。但其编排尚有特色,“虽征引过繁,而每类贯穿一气,时出断语,皆隽咏有味,亦冰叔少年得意之作也。”(胡思敬跋)该书在古代军事学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对研究明代社会军事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