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隋陆法言撰。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原书已散佚。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敦煌千佛洞石窟、新疆吐鲁番一带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陆续发现三十余种唐、五代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切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隋陆法言撰。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原书已散佚。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敦煌千佛洞石窟、新疆吐鲁番一带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陆续发现三十余种唐、五代
《切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隋陆法言撰。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原书已散佚。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敦煌千佛洞石窟、新疆吐鲁番一带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陆续发现三十余种唐、五代和宋初韵书的写本和刻本,其中有陆法言原书写本的残页,也有唐长孙讷言笺注本残卷,又有唐王仁昫的刊谬补缺本、唐裴务齐的正字本等,而以故宫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为全本。这些韵书的影印件都收录在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一书中,部分抄件也见于北京大学出版的《十韵汇编》和姜亮夫 《瀛涯敦煌韵辑》二书。
陆法言(生卒年不详),名词,又名慈,以字行。隋魏郡临漳(今属河北省)人,音韵学家。祖先是鲜卑人步陆孤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步陆孤氏汉化而改姓“陆”。其父陆爽在隋文帝时官太子洗马。陆法言敏学有家风,官承奉郎。开皇二十年(600)因其父替废太子勇之子改名事,被屏黜。
据 《切韵序》,隋开皇九年(589)某日,有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原、薛道衡和魏彦渊八人,同诣陆法言家中,聚会饮宴,并论及音韵之事。以为 “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韵书的取舍,亦复不同,于是众人评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而由陆法言 “烛下握笔,略记纲记”。十一年以后,法言罢官,屏居山野,交游阻绝,“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音,定之为 《切韵》五卷”。
《切韵》共五卷,平声字多,占一、二两卷,上、去、入声各一卷。《切韵》的收字,据封演 《闻见记》,“凡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而《式古堂书画汇考》载孙愐 《唐韵序》云: “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为一万五千字”,《唐韵》是就 《切韵》加字编成的,则 《切韵》原本收字当为11500字,与封演所记不同。本书分韵193韵,其中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根据唐人抄本 《切韵》残页、唐人增订本 《切韵》和其他文献资料,可知陆法言《切韵》的体例有以下特点:1.平声54韵序号一连到底,不象《广韵》那样上、下分断。2. 《广韵》的真与谆、寒与桓、歌与戈合为一韵。3. 覃、谈二韵在歌、麻二韵之后,蒸、登二韵在盐、添二韵之后,去声霁、祭、泰、卦的次序作泰、霁 、祭、卦;入声次序也和 《广韵》不同。4. 书首列韵目表,每一韵目前,大多有一个数字标明韵目次第。5.多韵之中的字按同音关系分成不同的小韵,各小韵首字下先出训释,后注反切,再出字数。6. 韵字的注释十分简单,有的根本没有注释;注释一般不注出处。7.不正字形。
陆法言《切韵序》云: “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文路是指创作诗文的用韵,知音是指语音方面的审音和正音,所谓 “切韵”,正是指切正语音。又对于《切韵》一书“多所决定”的颜之推曾批评“阳休之造《切韵》,殊为疏野”,“王侯外戚,语多不正”。( 《颜氏家训·音辞篇》) 由此可知,《切韵》一书的编撰目的,一方面是为诗文创作中的选韵检字之用,另一方面又是为语音的辨正和研究之用。由于这两个目的,所以陆氏等人把当时的读书音作为标准音,依照标准音来评判各家韵书,依照标准音来进行分韵。这样,凡是主元音和韵尾不同的读音,必定分入不同的韵,而凡是主元音和韵尾相同的读音,不管韵头如何,也必定合并在一韵之中。因此《切韵》的分韵要比当时其他粗疏的韵书细密得多,其193韵实在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忠实描写。
《切韵》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切韵》如实记录了一个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使后人能够据以考证出隋代和唐初的汉语语音系统,并以此为基础,上溯汉语上古音,下推汉语近代音。2.从《切韵》出发,可以说明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语音变迁和方言之间的语音关系。除闽方言部分语音现象外,几乎所有现代分歧巨大的方言,甚至包括日语吴音、汉音、高丽译音和汉越语这些域外方言,都可以合理而系统地从《切韵》推导出它们的演化轨迹。3. 利用《切韵》可以纠正《广韵》等韵书的讹误。如《广韵》梵韵“剑、欠、俺”三字反切下字与本韵其他字不相系联,陈澧《切韵考》以互见法并为一类,而在《切韵》中此三字并在去声严韵,可见此三字与梵韵本不同类,《广韵》误植。4.《切韵》影响了包括 《唐韵》、《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和《平水韵》在内的一大批韵书,形成了整整一个系列的韵书,并在音韵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被称为“正统韵书”。《切韵》的研究对于《唐韵》 以下诸韵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切韵》虽是一部极有价值的韵书,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 1. 分韵欠精密。如《切韵》无上声广韵、去声严韵,后由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补足。2. 收字归韵尚有错误。如“恭、蚣、枞”三字当属鍾韵,《切韵》误入冬韵。3. 训释和反切有误。如“蕃”为草盛,误训为蕃屏;“��”为火戈反,又希波反,《切韵》误漏反切。4. 许多韵字没有训释或训释过简。
历史上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 从唐代至清代乾嘉学派以前,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切韵》是不是吴音的问题上。如唐李涪《刊误》以晚唐洛阳音与《切韵》音比较,认为陆法言所记为吴音,与中州音不合,而苏鹗《苏氏演义》则认为陆氏本鲜卑族子孙,非吴郡人,《切韵》所记为当时的正声雅音。2. 从清乾嘉学派开始到章炳麟、黄侃为止,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 《切韵》分韵的问题上,如戴震认为《切韵》是“有意求其密,用意太过,强生轻重”,陈澧则认为陆氏分韵,“非好为繁密也,当时之音,实有分别也”。3. 从高本汉以后至今,讨论内容主要是: (1)《切韵》是单一音系还是综合音系?《切韵》是不是一时一地方音的记录?(2)如果《切韵》是综合音系,那末它有没有基础音系?基础音系是什么?(3) 《切韵》与现代方言之间的关系如何?主要代表如高本汉、周法高认为《切韵》代表了隋唐时代的长安方音;王力认为《切韵》代表当时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这个系统是参照古音和方音来规定的;罗常培认为《切韵》是各地方音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当时或前代某地的语音有别,《切韵》就从分不从合;王显、邵荣芬认为《切韵》以洛阳音为基础方言,并吸收了金陵话的特点;周祖谟认为《切韵》具有严整的体系,音系基础是公元六世纪南北士人通用的文学语言,即读书音系统。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切韵》的研究受到了汉语音韵学界极大的重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利用韵书、韵图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出《切韵》的音类系统,又参照现代汉语各地方音和中外译音,成功地构拟出《切韵》的音值,从而使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现在世人面前。以后许多卓越的中国学者,如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和等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高说进行修订和补充。其中讨论最为集中的问题是:1. 喻化声母;2. 重纽;3. 介音;4. 重韵;5. 唇音字; 6. 元音的数量; 7. 纯四等韵有无i介音等。到目前为止,虽然学者们的许多分歧意见仍然存在,但是作为中古音代表的《切韵》的语音面貌已经基本搞清。普遍的认识是《切韵》有35个左右声母,110个左右韵母,4个声调,10个左右元音,2个介音,3个塞音韵尾,3个鼻音韵尾和2个元音韵尾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