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论》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约成书于中唐开元年间。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生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为陶弘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约成书于中唐开元年间。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生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为陶弘景再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居天台山。武宗、睿宗、玄宗都几次召见。睿宗曾问以阴阳数术之事,理国无为之道。玄宗召之亲受法箓,请居王屋山阳台观。以其博学能文,善篆隶书,玄宗命以三体书《道德经》,刊正文句。逝后谥号“贞一先生”。其主要著作有《修真秘旨》、《修真秘旨事目历》、《坐忘论》、《修身养生诀》、《服气精义论》、《洞玄灵宝五岳朝仪经》、《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天隐子》、《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上清含象剑鉴图》、《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图赞》、《素琴传》等。其中该书和《天隐子》是道教神仙炼养的重要著作。

  该书一卷,分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篇。系统地阐述了养生内炼的理论与方法。内言世人如果通过一定的方法修炼,可以长生久视,形神俱妙,与“道”同一体性。书云:“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人之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我命在我,不属于天。”欲求长生,须精通“归道之要”。道乃“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有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如能依法修炼,可以与道为一。

  该书的“坐忘合道”之法,始终贯穿着老庄清静自守,顺任自然的全生思想。所倡“坐忘”,源于《庄子·大宗师》“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书谓“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复一,万虑皆通”。有言其坐忘主静近于“禅”,亦有道理,因为庄禅一趣。本书养生七法,《天隐子》渐门五方,差不多皆依《庄子》为据。他在《天隐子》序中说:“修炼形气,养和心虚,归根契于伯阳,遗照齐于庄叟。”

  本书首篇言“信敬”。“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如人闻坐忘之言,信是修道之要,敬信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以勤行,得道必矣。”次为“断缘”。谓断有为俗事之缘。“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无事安闲,方可修道。第三收心。谓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故当收敛心志,固守元神。“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第四简事。谓“任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是以修道之人,须不为物累,方能证道。第五真观。“真观者,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傥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因之造适,深祈卫定,功务全生,自始至末,行无遗累”,理不违此者,谓之真观。这种超越常人的观察能力,是通过修炼产生的,即通过“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第六泰定。此谓得道初阶。“夫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致此即处于内功静定的一个高级阶段。第七得道。修道阶次到此完成。“是故大人含光藏辉,以期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得道以后,“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六根洞达”,通天彻地,神化无方。

  “坐忘”七阶谓“易简仙道”,自谓其法妙不可言,“非孔、释之所能邻。”曾慥说:“吾得《坐忘论》三焉,莫善乎正一先生”(《道枢·坐忘篇下》)。“实为道书中不可多得之书。”(《道藏精华录提要》)

  该书以老庄清静无为思想为主体,阐发“清静”、“坐忘”的修持方法,与禅宗“止观”、“禅定”学说同出一源,并行于世,成为后世道教养生修真方面的圭臬。五代时,这种静定之功,为钟吕金丹道所吸收,后来的全真炼养思想,亦以此为准绳。

  是书收入《全唐文》九百二十四卷。《道藏·太玄部》、《道藏辑要·昴集》、《道藏精华录》第四集、一九八九年十二月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道家养生功法集要》。除司马承祯《坐忘论》外,赵坚也造《坐忘论》七篇,《通志》还载有唐吴筠《坐忘论》一卷。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