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称《智度论》、《智论》、《大论》,因系论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以又称《摩诃般若释论》。大乘佛教重要论著。一百卷。龙树撰,鸠摩罗什译。约成书于三世纪。(撰者事迹参见《中论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略称《智度论》、《智论》、《大论》,因系论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以又称《摩诃般若释论》。大乘佛教重要论著。一百卷。龙树撰,鸠摩罗什译。约成书于三世纪。(撰者事迹参见《中论
略称《智度论》、《智论》、《大论》,因系论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以又称《摩诃般若释论》。大乘佛教重要论著。一百卷。龙树撰,鸠摩罗什译。约成书于三世纪。(撰者事迹参见“《中论》”条,译者见“《妙法莲花经》”条)
本书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卷解释《般若经》的缘起,略述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因缘;第二至第三十四卷系解释《般若经》的序品,阐述了佛教的名相概念;最后六十六卷解释《般若经》的《报应品》到《嘱累品》的内容,集中阐释般若空观理论及大乘菩萨行思想和六波罗蜜的宗教实践,属佛教的义理部分,也是本书内容的精要所在。
本书是一部释经之论,十分注意名相的注释和句义的阐发。书中论及的佛教重要概念包括般若、空、假、中,六度、四根、四无量四无畏,以及三昧、四缘、八背舍、九相、十想、十力、十一智、十八不共法、十八不空等等。从形式上看,往往先举出各家各派对这些名相的不同解释,最后确定其真实含义。从内容上看,由于当时还是大乘初期,大乘的术语名词为数尚少,所以很多内容是袭自小乘。在名相辨析方面,全书源于小乘毗昙的引文不下三十余处。但由于是立足大乘思想而作的判释,所以对于传统佛法的名词,它的解释不尽可靠,有些地方故意曲解原义,以适应大乘教义要求。还有很多地方,名为注释,实即批判破斥,并无新内容。
空论是本书的理论重心。龙树所讲的空,一是指一切法无相。万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此即一切法自性本空;另指般若波罗蜜的中道实相。即是说从终极认识的真谛而言,一切皆空,没有实性。缘起性空理论是佛教对万法实相的根本看法,龙树在此基础上,联系人的认识活动对空的真义作了进一步说明。人对世间万法的认识有层次之分,从世俗的层次上看,一切法有相,地重水湿风动火扬即是;但从终极意义上看,色如众沫,受如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影,五蕴皆空,此即真谛。大乘佛教的智慧(般若)不在只看到有,也不在只看到空,而在于既看到空,又看到非空,同时又不着两边,此即非有(空)非非有(非空)的中道义,亦即船若波罗蜜。龙树还对内空、外空等十八空分别作了解释,对空的体、用作了说明。指出只有大乘空观才能破除戏论、怖畏、懈怠、疑惑等诸种过失,于一切法无所罣碍。如果没有这种智慧,就会堕入邪门外道,从而妨碍学修正法。
龙树将全部佛法统摄于三乘,即所谓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大乘),并宣称只有大乘教义才是最上乘。声闻乘只是学道的初步,是小道,辟支佛乘只求有利,不思利他,也不可取,这两者都属于小乘。大乘所学是菩萨道,是佛道,不只求个人的解脱,还要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远比小乘殊胜高妙。在本书中,龙树对小乘佛教基本上持贬低和破斥态度,但在某些卷中也给小乘一定的地位。
大乘思想体现在宗教实践中即大乘菩萨行。具体地说就是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指六项互有联系的到达彼岸的修行方法,即檀波罗蜜(布施)、尸罗波罗蜜(持戒)、犀提波罗密(忍辱)、毗梨耶波罗蜜(精进)、禅波罗蜜和般若波罗蜜。龙树认为,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为总归,般若知慧是其他修行方法的基础。
在六波罗蜜中,尸罗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和犀提波罗蜜,相当于传统佛法中的戒、定、慧和精进,历来受到重视。布施和忍辱两项则是由大乘提出与戒、定、慧并列,有它的特色。龙树认为,布施有三类:“一者物施,二者恭敬供养施,三者法施。”(卷十二)即是说,向寺僧供养金银珠宝、粮食布帛、田地房屋等是布施;开示真谛,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也是布施,而且是更富功德的布施。布施是为了舍弃贪吝想而生慈悲想,布施的福报即是涅槃的资量。忍辱最粗浅的意义是指对于打骂侮辱甚至遭杀害等,不起瞋恚心。进一步发展成为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概念。对众生持平等观,持大悲心,无所分别,称生忍。法忍指对所获得的般若智慧忍持不失。法忍的最后境界,彻底了解诸法实相,不起纤毫烦恼,叫做无生法忍。菩萨到此阶段,已入不退转地,离佛位已经很近了。
龙树在本书中还论及密教的内容。密宗的“密”字有两层意义,一是秘相传授,不让外人得知;二是道过咒语、印契、曼荼罗等神秘方式修行。龙树常以密宗比附空宗思想。龙树还提出染净不二、善恶一相的主张,即是说,一切淫欲相,瞋恚相、愚痴相,本身即诸法实相。淫欲即佛道、烦恼即菩萨。菩萨应以方便力深入众生,共行五欲,以便诱导众生,趋向解脱。般若空宗的这一观点成为密宗修道方法的理论根据。此外龙树还阐述了大乘禅法、大乘戒律。
本书的主要成就,在于系统阐述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般若性空思想,构筑了大乘中观学派的理论框架,为后世大乘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般若思想阐释方面,龙树的另一名作《中论》着眼于“破”,强调“诸法性空”;而本书则是立足于“立”,强调“诸法实相”。本书论述的空与中道思想启发了《大乘起信论》的真如思想。本书中的佛身观与法身观,是密教的思想先驱。此外,本书在释义中,繁征博引,保存了许多已散佚而又很有价值的思想史料。
本书于晋义熙元年(405年)由后秦鸠摩罗什最早译出。据卷首所载僧睿的序文称,汉译本只是龙树原著的一小部分,并非全译。东晋的慧远曾把本书节抄为二十卷的略本,今已不存。本书注疏极多,较重要的有《大智度论抄》二十卷(慧远)、《大智度论疏》十四卷(昙影)、《大智度论疏》十四卷(行贺)、《大智度论疏》二十四卷(慧影)等。《出三藏记集》、《大唐内典录》皆有载,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卷,另有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苏州刻经处刻本单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