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经典汇编丛书。一百二十卷,四十九会,七十七品。真实作者及编纂者不详,应为古代印度大乘佛教流行时期陆续出现并经最后编纂而成。由唐代译经家菩提流志于唐神龙二年(706年)至唐开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大乘佛教经典汇编丛书。一百二十卷,四十九会,七十七品。真实作者及编纂者不详,应为古代印度大乘佛教流行时期陆续出现并经最后编纂而成。由唐代译经家菩提流志于唐神龙二年(706年)至唐开
大乘佛教经典汇编丛书。一百二十卷,四十九会,七十七品。真实作者及编纂者不详,应为古代印度大乘佛教流行时期陆续出现并经最后编纂而成。由唐代译经家菩提流志于唐神龙二年(706年)至唐开元二年(713年)编译。
菩提流志,汉语意译名觉爱。生年不详,卒于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南天竺国人,婆罗门种。十二岁从外道出家,精通声明、数论、历数、咒术等。六十岁时皈依佛教,游历天竺各地。应唐高宗之请,于唐长寿二年至洛阳,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住崇福寺。先后译出佛教经典五十二部一百一十一卷,本书是他在收集勘同先前已经译出部分(共二十三会十一卷)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新译的部分(共二十六会三十九卷)编译而成。
全书共四十九会:一、《三律仪会》,二、《无边庄严会》,三、《密迹金刚力士会》,四、《净居天子会》,五、《无量寿如来会》,六、《不动如来会》,七、《被甲庄严会》,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九、《大乘十法会》,十、《文殊师利普门会》,十一、《出现光明会》,十二、《菩萨藏会》,十三、《佛为阿难说人处胎会》,十四、《佛说入胎藏会》,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十六、《菩萨见实会》,十七、《富楼那会》,十八、《护国菩萨会》,十九、《陏伽长者会》,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十四、《优婆离会》,二十五、《发胜志乐会》,二十六、《善臂菩萨会》,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二十九、《优陀延王会》,三十、《妙慧童女会》,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三十四、《功德宝华敷菩萨会》,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三十九、《贤护长者会》,四十、《净信童女会》,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经会》,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四十四、《宝梁聚会》,四十五、《无尽慧菩萨会》,四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四十七、《宝髻菩萨会》,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四十九、《广博仙人会》。其中每一会都相当于一部独立的经典,因此本书实际上是一部汇集多种大乘经典而成的丛书。书中内容十分广泛,对于大乘佛教的各种学说都有论及。其中阐述般若学说,提出“根本正观”即中道,说明中道超越“空观”与“实有”的局限;又于胜义谛和世俗谛之外提出“相谛”即无相,说明无相与一切相非一非异,乃一切相之共相;又阐述如来藏佛性学说,提出如来藏即“自性清净心”,说明如来藏有空与不空二义。又提出三乘归一,主张众生皆可成佛;另外还阐述了阿弥陀净土信仰、大乘菩萨的修行手段以及密教学说等等。本书是研究大乘佛教思想的重要资料,书中观点对于中国佛教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本书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卷,另有民国年金陵刻经处刻本单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