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唐高僧传》,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又名《唐高僧传》,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
又名《唐高僧传》,简称《续僧传》。佛教高僧综合传记。三十卷(或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书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本书写成之后的二十年中,作者又陆续增补改订,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本子。因本书是继梁代慧皎《高僧传》所作的传记体佛教史,故名《续高僧传》。(撰者事迹参见“《广弘明集》”条)
道宣因有感于宝唱《名僧传》和慧皎《高僧传》“博观未周”,于是广泛搜求梁代以后僧人的传记材料,“或博谘先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雠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停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行志,举其器略”,最终撰成本书。书成之后,又不断对书中内容继续增补,撰成本书《后集》十卷,这十卷的内容后来被人按科分别羼入本书之中。
本书采取人物传记体裁的形式记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中国佛教历史,书中记载自梁代初期至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共一百六十余年间七百二十七位高僧的生平行事,其中列入正传者四百九十八人,附见二百二十九人(按:本书在增补的部分羼入之前,原记述自梁代初期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共一百四十四年间四百九十一位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三百三十一人,附见者一百六十人)。书中把所记人物归为十类(“十科”):“一曰译经,二曰义解,三曰习禅,四曰明律,五曰护法,六曰感通,七曰遗身,八曰读诵,九曰兴福,十曰杂科”,按此分类对七百余位高僧一一立传。传又分为二种,一为“正传”,二为“附见”。正传是对一位僧人单独开立的传记,附见是附记于被单独立传的人物传记之后的僧人的简要传略。每一科的最后有《论》一篇,是作者对本科的说明议论。
本书第一至四卷为《译经篇》,记述自梁初至唐代的五十位佛经翻译家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本传者十五人,附见三十五人。本篇所记包括宝唱、昙曜、菩提流支、阇那崛多、玄奘等著名佛经翻译家,其中记述玄奘生平尤详;所记译经家当中汉僧居多,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成熟与繁荣。第五至十五卷为《义解篇》,记述梁代至隋唐共二百三十八位佛教义学名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一百六十一人,附见者七十七人。本篇所记包括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许多佛教派别的重要代表人物,如第五卷所记僧旻是梁代著名的成实论师,第六卷所记昙鸾是南北朝时期修习净土法门的重要代表,第七卷所记法朗、慧布等是南北朝时期弘传三论之学的代表人物,第七卷所记道安和第八卷所记法上是著名的地论师,第十一卷吉藏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开创、当时三论之学的集大成者,第十四卷所记智正是研习《华严经》的名家。这些佛教义学高僧或著书立说,或研习经论,或发挥经义,或建立学说,或开创学派,或组织宗团,大大推动了当时中国佛教义学的发展。书中通过对他们生平业迹的记述,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代中国佛教中的思想流派、学说演变及经典研究等方面的情况。第十六至二十卷为《习禅篇》,记述梁代至隋唐期间一百三十三位禅学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九十五人,附见三十八人。本篇所记包括天台宗、禅宗、净土宗、三阶教及其他禅学流派中的许多重要人物,如第十六卷所记菩提达摩是早期禅宗的开山人物,后来被禅宗奉为东土(中国)初祖;同卷慧可是达摩禅法的继承者,后来被禅宗奉为东土二祖;同卷信行是三阶教的创立者,其所创教义在当时影响甚广;同卷僧稠是北齐著名禅师,其禅法在当时中国北方颇有势力;第十七卷所记慧文、慧思和智��是天台宗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智��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者,其禅学在中国佛教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天台宗的影响甚为深远;第二十卷所记道绰是净土宗的重要先驱人物,同卷法融是禅宗四祖道信旁出法嗣、牛头禅的建立者。这些禅僧从事禅学的实践、研究与弘传,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禅学的实践内容,思想学说以及流派组织等,书中通过对他们生平业迹的记述,反映了当时中国佛教禅学发展的空前盛况。第二十一、二十二两卷为《明律篇》,记述梁代至隋唐二十七位佛教律学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十三人,附见十四人。本篇所记包括当时佛教律学各派的一些重要人物,如第二十二卷所记智首是本书作者道宣之师,精研《四分律》,是南山律宗的先驱人物;同卷法砺是相部律宗的重要代表。这些律学高僧精研律学,严守戒律,书中通过对他们生平业迹的记述反映了当时中国佛教律学发展的概况。第二十三、二十四两卷为《护法篇》,记述梁至唐代二十六位护法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十一人,附见九人,增补六人。第二十五、二十六两卷为《感通篇》,记述自梁至唐一百二十七位神异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一百一十七人,附见九人,增补一人。本篇所记法顺和智俨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重要人物。第二十七卷为《遗身篇》,记述自梁至唐十四位为佛教信仰而献身或自残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十二人,附见二人。第二十八卷为《读诵篇》,记述自梁至唐二十一位以读诵经论而闻名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十四人,附见七人。第二十九卷为《兴福篇》,记述自梁至唐十七位以从事宗教福利事业而闻名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十二人,附见五人。第三十卷为《杂科声德篇》,记述自梁至唐二十位唱导佛经或擅长他艺的高僧的生平事迹,其中列入正传者十二人,附见八人。本书卷首有作者自撰序文一篇,叙说本书缘起。
本书取材广泛,搜罗详尽,凡作者认为“微有操行,可用师模”者尽皆收录立传,因而书中收录人物的范围比以往《名僧传》及《高僧传》更为宽泛;加之本书是在唐初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写成,因而所记人物事件兼顾南北各地。本书的编排体例大致继承慧皎《高僧传》的旧制,但是又对僧传的分类作了适当改动,如改《神通》为《感通》、改《亡身》为《遗身》、改《诵经》为《读诵》、合《经师》、《唱导》为《杂科》,以及增设《护法》一科等,使书中分科更适合当时中国佛教的实际情况。书中除记述梁代以后高僧的生平事迹之外,还根据新的材料对《高僧传》中某些已经立传的人物重新记述,从而使有关这些高僧的记载更为完备。书中还保存了一些重要的佛教史料。总之,本书广泛述及南北朝至随唐时代中国佛教各个方面的人物、事件、思想等等。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本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由于本书在成书之后经过作者本人的长期增补,又加上后人对本书的增补,因而使书中人物传记的编次有些混乱,其他如对人物辨析不清、记述重复或缺漏、史实的记载不确等,都是值得注意的缺陷。
本书自宋代开始入藏,以后历元、明、清各代均收入《大藏经》。唯各藏所收本书的卷数不一,宋、元藏三十一卷(原为三十卷),明、清藏作四十卷,致使本书现今流通本的卷次编排存在混乱。本书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卷中。另有金陵刻经处刊本单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