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原人论》。佛学论著。一卷。唐宗密撰。确切成书年代不详,但可以确定是宗密晚年的作品,约著于唐太和三年(829年)至太和五年(831年)间。可能著于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禅源诸诠集都序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简称《原人论》。佛学论著。一卷。唐宗密撰。确切成书年代不详,但可以确定是宗密晚年的作品,约著于唐太和三年(829年)至太和五年(831年)间。可能著于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禅源诸诠集都序
简称《原人论》。佛学论著。一卷。唐宗密撰。确切成书年代不详,但可以确定是宗密晚年的作品,约著于唐太和三年(829年)至太和五年(831年)间。可能著于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禅源诸诠集都序》之前。(撰者事迹参见“《禅源诸诠集都序》”条)
此书近四千字,由《序》、《斥迷执》、《斥偏浅》、《直显真源》、《会通本末》等五个部分组成。中国正统佛教到了宗密时候,已达到顶峰,此后再也未出现超过宗密水平的高僧。《原人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正统佛学的最高成就。佛教三藏无非是教导人们如何成佛,但以前的著作很多是就事论事,其中还挟杂着不少神话、迷信。《原人论》的最大特点是它把佛学理论,提高到世界观高度,而且构成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唯心主义体系,其中不仅包括人的产生本源,也包括宇宙产生本源。这对于佛教信奉者,特别是有一定文化的佛教信奉者来说,颇具说服力。
佛学的核心理论是心性论(也叫佛性论)。早在南北朝末年,中国佛学即提出心性本觉理论。由于人人都具有本觉心,因而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而且速度很快。宗密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他在《原人论》中常把本觉叫做“一真灵性”。宗密高人一筹的地方,在于他在《原人论》中,把人和宇宙产生的总根源,都说成是“一真灵性”“合乎规律”的开展,并把“一真灵性”的开展分为六个阶段与各教学说相匹配,从而区别出各派的高低,把各教派都统一在华严宗之下。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原始阶段。一真灵性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变不易的状态存在着。这是一真灵性原始状态,是最高阶段。一乘显性教(即华严宗)的学说与此相符,所以是最高学说。
(二)阿赖耶识阶段。众生无始以来迷惑不觉,并不知道一直灵性的真贵,自生妄想。妄想便与一真灵性相结合,最后转化成阿赖耶识。这是一真灵性第一次开展,既有开展,离原始状态就远了一些。大乘破相教(即三论宗)的学说与此相符,所以是第二层次的。
(三)法执阶段。众生依阿赖识中的不觉,最初动念(后面还要提到最初动念),于是便产生了能见之识(认识主体)和所见之境(客观世界)。这是一真灵性第二次开展,离原始阶段更远了一些。大乘法相教(即唯识宗)学说与此相符,属第三层次。
(四)人执阶段。众生不知外境和人都虚幻不实,反而执以为真。于是便贪爱自己喜欢的一切,憎恶不喜欢的一切。这样,贪、瞋、痴三毒便展转相生了。这是一真灵性第三次开展,离原始状态更远。小乘教学说与此相符,属第四层次。
(五)作业阶段。贪、瞋、痴作怪,促使人们做恶业,堕入地狱、畜生等恶道,但也有人畏怖此苦境,行善,做善业。于是,心神便从中阴转入母腹。这是一真灵性第四次开展。人天教学说与此相符,属第五层次。
(六)人的诞生阶段。心神在母腹中禀受气质,形成耳、鼻、舌、身诸根,这是色蕴;心则形成受、想、行、识四蕴。五蕴具全,十月已满,降生为人。这是一真灵性第五次开展。儒、道二教的学说与此相符,属第六层次。
《原人论》最后还特别阐明,从最初动念,心便化为二分:一分为心,发展为人,一分为境,境即是天地山河国邑。人要想成佛,须明此理,返本还源,即去掉后五个阶段,恢复原始状态。
《原人论》是佛教学说中的重要著作。是学佛者必读的书,也是了解佛教最高学说的必读书。此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冯友兰先生说:《原人论》“已为宋明道学立先声矣”。这种看法已为学术界普遍承认。宋初的周叔茂的《太极图说》即用了《原人论》中的原话。宗密提出的“一真灵性”为宋明理学、心学所采用。
《原人论》于宋代即雕版入藏,此后一直未绝。单刻本也很多。对《原人论》的注释,著名的有宋代晋水净源的《华严原人论发微录》三卷、元代圆觉的《华严原人论解》三卷。《原人论》传到日本后,得到日本高僧和学者极高重视。他们把此书当作学佛的入门必读书。他们为此书做了很多种注解,总有二十余种。现代日本佛教学者鎌田茂雄博士,于一九七三年出版了《原人论》日文译本和注释。此译注博采前人之所长,内容甚详,注解得当,曾数次再版。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