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对书中每幅图各作诗一首附后,并将本书改名为《授衣广训》。棉业专书。由直隶省总督方观承命人编制。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方观承,字遐谷,生卒年不详。安徽桐城人。任直隶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嘉庆帝对书中每幅图各作诗一首附后,并将本书改名为《授衣广训》。棉业专书。由直隶省总督方观承命人编制。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方观承,字遐谷,生卒年不详。安徽桐城人。任直隶
嘉庆帝对书中每幅图各作诗一首附后,并将本书改名为《授衣广训》。棉业专书。由直隶省总督方观承命人编制。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方观承,字遐谷,生卒年不详。安徽桐城人。任直隶总督达二十年。“莅政精密”,“治水尤著劳勚”,“治绩彰显”。《清史稿·方观承传》记载:乾隆三十年,“高宗南巡,观承迎驾,……四月,条举木棉事十六则,绘图以进。”后乾隆为《棉花图》题诗,方观承将原本呈进,摹本付刻于刻石。
《棉花图》共十六幅,包括从种棉到成布的全部过程。计有: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有百字左右的文字说明,并附有乾隆及方观承两人的七言诗。图以外还附有方的两个奏折、书跋和康熙帝的《木棉赋》。本书以诗画相配合,又是一种文艺作品。
《棉花图》真实记录了清代前期冀中一带的棉花种植业及棉纺织手工业的情况。当时植棉已很普遍,“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产棉量已“富于东南”。棉花中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商品生产的,甚至外销朝鲜等国。图中介绍了选种和播前种子处理方法;种棉“宜夹沙之土”;播种应在谷雨前后;在株距上,“古法一步留两苗,虽不可尽拘,大要欲使根科疏朗耳”;在整枝上,叙述了打心、去尖等。河北井灌的发展也与植棉有关。图中说:“植棉必先凿井,一井可溉田四十亩。”描述棉田灌溉是“引水分流,自近沏远”。说的是漫灌,有很多缺点。在拣晒中,提出根据棉花外观色泽进行分级的经验。据图载,当时不仅肃宁一地,保定、冀、深、赵、定诸郡邑,都有了较发达的棉纺织业。某些工序,如轧核、练染等,已不是个体家庭手工业生产,而是有若干劳动者和相当的机具设备的手工业作坊生产了。在轧核、弹花、织布等工序上,采用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掌握了较高的生产技术。如轧车(类似搅车的形制)、“长四尺许”改进了的弹弓。注重棉布质量,以“缜密匀细”为特长。“轧核”中提供了当时的棉花亩产量,“收贩”中叙述了当时棉花的买卖及定价情况。
《棉花图》刻石一直保存在保定市半亩园街两江会馆。一九五四年由河北省博物馆接收,至今完好无损。它是研究我国植棉史、棉纺织史及清代前期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资料。有石刻拓本。本世纪三十年代曾被译成日文出版。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