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陶录》。陶瓷史专著。十卷。清蓝浦撰,郑庭桂补编。初刻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 蓝浦,字滨南。生年不详,卒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景德镇人。教书为业,一生穷困,生前著《陶录》六卷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又称《陶录》。陶瓷史专著。十卷。清蓝浦撰,郑庭桂补编。初刻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 蓝浦,字滨南。生年不详,卒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景德镇人。教书为业,一生穷困,生前著《陶录》六卷
又称《陶录》。陶瓷史专著。十卷。清蓝浦撰,郑庭桂补编。初刻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
蓝浦,字滨南。生年不详,卒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景德镇人。教书为业,一生穷困,生前著《陶录》六卷,因穷困无资出版,其遗稿交夫人保存。郑庭桂,字问谷,为蓝浦学生,蓝浦死后无嗣,其夫人遂将其遗稿交给郑庭桂,“抱遗书而无所与谋,欲请以校勘而续之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郑庭桂得浮梁县事刘丙赏识,聘其为次子家庭教师。郑以蓝浦遗稿见告。刘阅后即令郑整理续定,并集资准备出版。郑庭桂将其遗稿六卷重订为八卷,并补充两卷,增为十卷,刻印出版。
《景德镇陶录》全书十卷,书前有浮梁县事刘丙作序,书后有郑庭桂作后记,叙其书著作原委。
第一卷为“图说”。图文并茂,共十六幅图,每图后附文字说明原委。其一为景德镇地理方位图。其二为御窑厂地理方位图。其三为陶成图,计十四幅,描绘陶瓷工艺的主要流程:(一)取土。(二)练泥。(三)镀匣。(四)修模。(五)洗料。(六)做坯。(七)印坯。(八)镟坯。(九)画坯。(十)荡釉。(十一)满窑。(十二)开窑。(十三)彩器。(十四)烧炉。其文字说明多采自唐英《陶冶图编次》。
第二卷为“国朝御窑厂恭记”和“镇器原起”两章。前者叙述清朝官窑历史概况,后者则叙述景德镇仿古瓷器的概况,并涉及一些产品的销售情况。如唐窑仿永乐瓷,年窑仿宣德瓷等。再如“洋器,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贩去与洋鬼子市,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等。
第三卷为“陶务条目”。介绍景德镇窑业的一些专业名词,并介绍窑业生产组合及产品的造型,釉色品种和各种釉彩的配制情况。如介绍“工有作”,释名曰:“作者一户所作器也,各户或有兼作,统名作”。后面例举“官古器作、上古器作、中古器作、釉古器作”等达十八种之多。再如介绍仿古各釉色有“铁骨大观釉、铜骨无纹汝釉、钧釉、龙泉釉”等达六十八种之多。
第四卷为“陶务方略”。介绍景德镇陶瓷原料的产地及其性能、用途以及各种造型品种的胎骨、釉彩所使用的原料,并介绍景德镇窑业的管理制度及产品销售制度。如介绍“洋器”,“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一用滑石制作器骨,工值重,是为滑洋器;一用泥作器质,工值稍次,是为粗洋器”。再如介绍产品销售情况“商行买瓷,牙侩引之,议价批单,交易成,定期挑货,必有票计器数为凭,其挑去瓷,有色杂第损者,亦计其数,载票交陶户换补佳者,谓之换票,其瓷票换票,皆素纸为之,或印行号、户号,加写器数字,或全用墨写。”此外,关于运输、包装等,也均有详细介绍。
第五卷为“景德镇历代窑考”。详考自唐至清的镇窑概况。唐代有“陶窑”、“霍窑”。宋有“景德窑”、“湘湖窑”。元有“枢府窑”、“湖田窑”。明有“洪窑”、“永窑”、“宣窑”、“成窑”、“正窑”、“嘉窑”、“隆万窑”、“龙缸窑”、“崔公窑”、“周窑”、“壶公窑”、“小南窑”。清有“康熙臧窑”、“雍正年窑”、“乾隆唐窑”。以督陶官姓氏命名清官窑,始于是书。
第六卷为“镇仿古窑考”。介绍景德镇有仿品的古代名窑,有“定窑”、“汝窑”、“官窑”、“东窑”、“龙泉窑”、“哥窑”、“章龙泉窑”、“钧窑”、“碎器窑”共计九个名窑。
第七卷为“古窑考”。介绍景德镇以外的历史名窑,并附外国名窑。其中叙及“东瓯陶”、“关中窑”、“洛京陶”、“寿窑”、“洪州窑”、“越窑”、“鼎窑”、“婺窑”、“岳窑”、“蜀窑”、“秘色窑”、“秦窑”、“柴窑”、“唐邑窑”、“邓州窑”、“耀州窑”、“乌泥窑”、“余杭窑”、“丽水窑”、“萧窑”、“吉州窑”、“建窑”、“象窑”、“榆次窑”、“平阳窑”、“宿州窑”、“泗州窑”、“彭窑”、“宣州窑”、“临川窑”、“南丰窑”、“陇上窑”、“欧窑”、“横峰窑”、“邢窑”、“磁州窑”、“德化窑”、“处窑”、“许州窑”、“河北窑”、“怀庆窑”、“登封窑”、“宣阳窑”、“陕州窑”、“兖州窑”、“平定窑”、“霍州窑”、“广窑”。外国名窑有“高丽窑”、“大食窑”、“佛郎嵌窑”、“洋磁窑”。
第八卷和第九卷为“陶说杂编”。分上、下两卷,录古代文献中有关陶瓷的内容,并一一注明出处。
第十卷为“陶录余论”。其内容是补充八、九两卷所遗漏之文献,并发表一些个人看法。这卷与第一卷均为郑庭桂补编。
《景德镇陶录》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本书博采文献,并总结陶工实践经验,深合实际,对今日陶瓷生产仍有参考价值。《陶录》是继《陶说》之后的又一部陶瓷史经典著作,二者是陶瓷史学上的“史学双壁”。1856年法人儒莲著《中国瓷器的历史及造法》即综合《陶说》与《陶录》而成。
《陶录》现存最早版本为嘉庆二十年(1815年)翼经堂刻本。曾收入《美术丛书》二集八辑。1975年傅振伦著《陶录注》,对其详加考订,注释,是当代学者研究《陶录》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