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养生随笔》。养生学专著。五卷。清曹庭栋撰。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又号慈山。生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浙江嘉善人,清代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又名《养生随笔》。养生学专著。五卷。清曹庭栋撰。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又号慈山。生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浙江嘉善人,清代
又名《养生随笔》。养生学专著。五卷。清曹庭栋撰。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又号慈山。生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浙江嘉善人,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氏幼有羸疾,但其天性恬淡,意志旷远,以自然为宗,颐养天和,故能克享遐寿,至九十余乃终。一生绝意仕途,博极群书,于经学、史学、词章考据无所不通。所著《易准》、《孝经通释》、《逸语》、《琴学内外篇》等,多被采入《四库全书》。在七十五岁时,披阅古籍三百余种,凡涉养生之论,皆摘取之,并参以己见,聚之以类,著成此书。
本书卷一为安寝、晨兴、盥洗、饮食、食物、散步、昼眠、夜坐;卷二为燕居、省心、见客、出门、防疾、慎药、消遣、导引;卷三为书室、书几、坐榻、杖、衣、帽、带、袜、鞋、杂器;卷四为卧房、床、枕、席、被、褥、便器;卷五为粥谱。其内容涉及老人日常生活的各个侧面。从全书内容看,其所倡导的养生思想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为节饮食、调脾胃。曹氏认为,饮食赖胃以消磨,精微籍脾以转输,饮食不节,脾胃乃伤,因此,节饮食调脾胃乃养生之大要。而节饮食调脾胃之法,在于食量适中,冷热适宜,食后散步以助消化。其二为和情志、养心神。七情过激,伤神损寿,素为养生家所忌,曹氏提出养生必须和情志养心神。具体作法是少视听、寡言笑、制怒、养静,或借琴、棋、诗、赋、经、史、花、木寄托性情,调养心神。其三为慎起居、适寒暖。曹氏提出,老人之起居,以劳逸适度为上,不可拘泥于《内经》“四气调神”之法,否则“倦欲卧而勿卧,醒欲起而勿起,勉强转多不适”。此说虽难免有偏,但却符合老人实际,针对老人生理特点,他又从居室的选择、衣着的添减、夜寐的多寡、夏日纳凉、冬日取暖等诸多方面,对老人的起居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书中还介绍了老人养生保健的导引法及药粥谱。总之,本书在辑录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亲身体会对老人养生保健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所述皆人生日用之常,非谈神仙,讲丹药之类,浅近易行,切合实用,为发展中医养生学说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书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刻本、清同治九年(1870年)刻本、本世纪二十年代上海鸿章书局石印本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