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报告。一册。今人苏秉琦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是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由原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组织发掘的,作者在研究这批材料的基础上,于一九四○年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考古发掘报告。一册。今人苏秉琦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是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由原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组织发掘的,作者在研究这批材料的基础上,于一九四○年
考古发掘报告。一册。今人苏秉琦撰。成书于一九四八年。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是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由原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组织发掘的,作者在研究这批材料的基础上,于一九四○年先著有《陕西宝鸡斗鸡台所得瓦鬲的研究》一书初稿,发掘报告稿则是在此稿基础上编写的。前者在一九四一年交香港商务印书馆付印时,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稿件下落不明。报告则是一九四八年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因前者原稿失落,为补救起见,在发掘报告中加进前稿摘要作为附录(即《瓦鬲的研究》一文)。又因当时印刷困难,将报告图版删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于一九五四年又将原制图版印刷装订为《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交图书馆收藏,未正式发行。
报告内容分为绪论、材料、分类、形制、结论五章,加上自序和附录共七部分。有插图一百三十三幅。
报告第一章介绍了遗址的地理、历史环境及发掘经过和结果等。第二章逐墓介绍发掘经过、墓葬形制、葬式、随葬品内容及其放置情况。第三、四两章,对墓葬形制、葬式、方向及随葬品的种类、器形、制法等进行系统的分类、综合和排比。最后一章则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进行形式逻辑的归纳,对墓葬进行分期和断代。
全部发掘的一百零五座墓中,无随葬品的二十二座,中有一部分近代墓,有随葬品的八十二座,参加分期的八十座。从参加分期的八十座墓看,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墓和洞室墓两类。墓的方向又可分为南北竖穴墓、东西竖穴墓,洞室墓则有向南、向东、向西或西南四种。葬式分为仰身直肢葬和屈肢葬两种。全部随葬品共一百一十三种二千五百一十一件,按各种器物的形态差别分门别类地划分若干型、亚型和式别。这样将全部墓葬各种内容的所有特点分解成一百零五项、二百三十四目,最后以墓为单位,据各项、目的结合关系,加以归类、排比,分为三大组,十一期。
第一组为瓦鬲墓时期。主要特征为南北竖穴墓,北首仰身葬,随葬品中的典型器物是锥脚袋足鬲、折足鬲、矮足鬲及瓦壶(罐)等。这一组又可分为早晚关系的锥足鬲时期、折足鬲早、中、晚期、矮足鬲时期。
第二组为屈肢葬时期。主要特征为东西竖穴墓,屈肢葬,随葬品中的典型器物为铲脚袋足鬲、模制瓦釜、小铁刀等。这一组又可分为早晚关系的铲脚袋足鬲时期、模制瓦釜时期、小铁刀时期。
第三组为洞室墓时期。主要特征为洞室墓,墓向不固定,向南、向东、向西或西南者均有之,随葬品中多为瓦鼎、瓦灶、瓦壶、瓦仓、铜镜、铁刀锯及五铢钱、王莽钱等。这一组又可分为早晚关系的泥坯瓦灶时期、模制瓦灶早期、模制瓦灶晚期。
以上三大组既是三个大的时期,又是三种文化类型。第一组为西周和早于西周的周人墓葬; 第二组为战国时期的秦人墓葬,第三组为汉代墓葬。
该报告初次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对这批墓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是一次大胆创新尝试,为中国考古类型学方法论典定了基础。报告还提出先周、先秦文化问题,成为若干年中探索周文化、秦文化渊源的线索之一;同时首次对当时得到的周墓作了合理分期,并把战国时期的秦墓从周代遗存中分析出来; 还第一次对西汉墓作了分期研究。这些都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产生过巨大影响。
《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四八年刊印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