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笔记。十二卷。清福格撰。成书于清咸丰朝后期。福格的生平事迹不详,散见于《听雨丛谈》各条,仅知道他姓冯,字申之,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是乾隆年间大学士英廉的曾孙,咸丰五年(1855)以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史料笔记。十二卷。清福格撰。成书于清咸丰朝后期。福格的生平事迹不详,散见于《听雨丛谈》各条,仅知道他姓冯,字申之,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是乾隆年间大学士英廉的曾孙,咸丰五年(1855)以
史料笔记。十二卷。清福格撰。成书于清咸丰朝后期。福格的生平事迹不详,散见于《听雨丛谈》各条,仅知道他姓冯,字申之,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是乾隆年间大学士英廉的曾孙,咸丰五年(1855)以惠州通判留在僧格林沁山东军中,司理营务兼总行营发审案牍,后来升任山东莒州知州。经推算,估计作者生活于嘉庆中叶至同治六年前后。
福格熟悉清代朝野掌故佚闻,因此《听雨丛谈》题材十分广泛,上至典章制度,下及社会风俗、民间传闻,无所不包。
首先,作者对满洲的情况记载十分详细。在全书十二卷中所占比重最大。作者记叙了满洲的起源,八旗制度、科举考试及科目、清朝内阁官制、各级官员的顶戴服饰等。在叙述一个制度时,作者较注意其历史沿革。例如“满洲原起”从满族的最早时期入手,一直写到满族统一本民族,打败明朝,入主中国,使人对满族史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而且作者叙事时还能够追溯明朝及其以前各朝的情况。例如,作者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演变十分有兴趣,从两汉的“贤良方正”入手一直写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形成以及明清尤其是清代科举考试的情况,作者用整个第四卷叙述这一情况。在谈到清代“博学鸿词科”时,作者不仅对各省的情况进行总结,而且不厌其烦地将进士的名字尽其可能地列举出来。这些记载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清代的制度史、满洲民族史,尤其是科举制度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作者对于内务府旗鼓汉军的掌故风俗记载尤为翔实。不仅如此,作者还对汉、蒙、藏等族的情况也作了详细记载。例如,“满汉互用”、“汉军回避刑部”等条,既记载了清朝统治阶层中汉族官员的地位问题,也客观上反映了清代的民族矛盾。第二卷对蒙古族的“归顺”、“藩封”等情况作了记载,可供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史参考。
最后,《听雨丛谈》还充分体现了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特点。能够注意到社会风俗和民间传闻。例如“炮考”条,较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火炮的发展史;“京城的建置里数”,则记载了由明到清北京城的建筑情况;“阿家”、“北方婴儿命名”、“以西为上”等条,又反映了满族的风俗习惯;而在“裹足”条中,作者用很大篇幅记载了缠足的历史,并提到满族女子不缠足和清初曾下令禁止缠足,后来又允许缠足的经过,从行文中看,作者反对缠足。其他方面,如“喇嘛”、“指画”、“满洲字”、“足下”等条分别反映了清代喇嘛教、书法美术、满洲文字和古代称谓等情况,有助于研究清代历史及我国古代社会史和文化史等。
《听雨丛谈》书成后没有印本,只有一部底稿,原藏于傅增湘家,后来归北京图书馆收藏。底本用乌丝栏缮录,题“长白福格申之撰”,每半页九行,每行二十一个字,添改很多,版心刻“介景堂集”,下署“丙辰春三月中浣”。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经汪北平先生断句排印,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书。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重版时,靳斯先生将断句改为标点,并改正了一些错舛之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