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地理总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唐李泰主编。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 李泰,字惠褒,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卒于永徽三年(652年)。曾任扬州大都督、雍州牧、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唐地理总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唐李泰主编。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 李泰,字惠褒,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卒于永徽三年(652年)。曾任扬州大都督、雍州牧、
唐地理总志。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唐李泰主编。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年)。
李泰,字惠褒,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卒于永徽三年(652年)。曾任扬州大都督、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等职,封为魏王。一生以“好士爱文学”知名,受唐太宗之宠,在府中设置文学馆,召学士讲习学问。贞观十二年(638年),他根据司马苏勗的建议,奏请编撰《括地志》,请著名学者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担任编撰。阅五载书成,于贞观十六年表上。
《括地志》是根据《序略》所提到的“贞观十三年大簿”而编辑的。唐高祖时代,行政区划基本上因袭隋旧,虽然也曾因时制宜,作过少数的废减分合,但大多没有实行。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处在政治经济趋于稳定,国家呈现繁荣景象之时,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唐政府对全国政区进行了全面调整。上述“大簿”就是关于这次区划调整的比较翔实可靠的原始记录。当时定簿,将全国划分为十道三百五十八州,诸州中又包括了四十一个都督府,共统一千五百五十一县。次年平高昌,又增两州六县。《括地志》以此为纲,全面叙述了政区的建置沿革,并兼记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以及人物故实等等。中唐以后,吐蕃据有河湟,方镇割据,河、朔亦成化外。所幸《序略》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记载。
《括地志》是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在体例上,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历来受到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注重。唐太宗高度评价说:该志“博采方志,得于旧闻,旁求故老,考于传信,内殚九服,外极八荒,简而能周,博而尤要,度越前载,垂之不朽。”可惜全书在南宋时散佚。散佚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唐代张守节作《史记正义》,主要靠其注释古代地名,其他唐宋学人著述,亦征引作地理方面之疏证铨解。散佚后,又被各家转相抄引。清嘉庆年间孙星衍曾将唐、宋学人征引遗文辑为八卷,刻在《岱南阁丛书》中,后来黄奭《汉学堂丛书》、朱记荣《槐庐丛书》等都把孙辑八卷列入,惟朱记荣刻本后面附有陈其荣补辑本五条。曹元忠《南菁札记》也补辑了数条。今人贺次君《括地志辑校》比孙辑本内容多出几十条。
《括地志》今存版本主要有:清嘉庆二年(1797年)《岱南阁丛书》本八卷;一九四七年台湾世界书局出版,王恢《括地志新辑》六卷;一九八○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贺次君《括地志辑校》四卷。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