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义释本。常见本一般为十二卷。宋朱熹撰。王懋竑《朱子年谱》认为此书成于宋淳熙四年(1177年),但有异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生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卒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周易》义释本。常见本一般为十二卷。宋朱熹撰。王懋竑《朱子年谱》认为此书成于宋淳熙四年(1177年),但有异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生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卒
《周易》义释本。常见本一般为十二卷。宋朱熹撰。王懋竑《朱子年谱》认为此书成于宋淳熙四年(1177年),但有异议。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生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卒于宋庆元六年(1200年)。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曾任泉州同安主簿、知南康军、秘阁修撰等职。曾师事李侗,为二程四传弟子。为理学集大成者。著作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等。
《周易本义》注解《周易》时采取将《易经》和《易传》区别开来的方式,分别为它们注解,恢复了经传分离的古貌。朱熹的易学观不满足于义理与象数对立两派的解易风格,认为他们都是在卜筮之外增添义理。他强调认为,《周易》本来是占筮之书。他在注《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四字时说:“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余卦仿此。”因此他用注重于占筮之事和吉凶之由的朴实作风来注解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文义和名物,对传文的解释也着眼于筮法。反对不顾《周易》本义,而虚谈义理。他对《周易》旧注也作了删繁就简的工作。但朱熹又认为《周易》虽本为卜筮之书,但在此卜筮之书中也存有天下万物的事理,也应当对其中义理深加研习。朱熹对经文的注解既采取义说,又采取象说。他对经传文字的训解既采有众家之说,也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见解。于难以确解处,他或并列多种观点,或存疑,不强为之释。
朱熹相信“图”、“书”等说,故于《周易本义》中附有《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卦变图》等九幅图。这对“图”“书”之类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后人解《易》之作,往往于卷首先列“图”、“书”,皆以《周易本义》始。
《周易本义》强调揭示《周易》的原始面貌,以朴素平实风格解释《周易》,在当时开创了新风气,是宋代研究周易最有成就的著作之一,也对后人研究《周易》产生较大影响。
《周易本义》有很多版本。善本有宋咸淳元年(1265年)刻本,明王阳明手抄本,明嘉靖间刻本,清康熙间紫阳朱氏崇道堂刻《五经》四卷本,清康熙间曹宣扬州使院刻本。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库全书》抄本。清乾隆七年(1742年)怡府明善堂刻《五经四书》本等。另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金陵书局刻《十三经读本》本。同治十一年(1872年)山东书局刻丁宝桢校《十三经读本附校刊记》本,此为最佳版本。余外尚有许多版本。今本有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排印本,台北五洲出版社一九八四年排印日本国田中庆太郎校订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