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晦庵集》是南宋哲学家朱熹诗文集的汇编。包括朱熹各类诗文,有关论学书札、讲义、哲学著作等。全名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亦称《朱子大全》。朱熹原有《晦庵集》、《晦庵朱先生文集

  《晦庵集》是南宋哲学家朱熹诗文集的汇编。包括朱熹各类诗文,有关论学书札、讲义、哲学著作等。全名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亦称《朱子大全》。朱熹原有《晦庵集》、《晦庵朱先生文集》、《晦庵先生集》、《朱子文集大全类编》等不同刻本,正、续、别集卷数复不一致。由于年代久远,颇多散失,是编经后人编辑而成。以嘉靖壬辰(1532)胡岳校仇本《晦庵集》为精。据苏信 《晦庵集原序》云: “是集旧刻闽县,岁久刓阙,且简秩重大,及难于畜。比张宪副大轮,白诸前巡按虞侍御、宋侍御、蒋侍御、诏重刻之。省约版纸者什,四方鸠工沐梨。而胡宪使岳至躬总校仇之任,董学潘宪副潢佐之,罗宪副英,陆宪副铨,姜签宪代、刘令宪案,咸与有劳。信莅,亟促其成。讫工,佥谓信宜序所以刻之意。于乎,朱子固言之,‘道未尝亡而人实晦之、明之。’是书广布,将天下之道之途益光,诡道异说不得作。虽为文者,亦知轮辕、徒饰之可愧,思转于道而勿局以艺,庶几国家化成参赞之治,不无少补。”今有康熙戊辰(1688)蔡方炳刊本。咸丰徐时铭提闽学刊中楷字本。同治刊一百四卷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正谊堂全书本等。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其生平事迹详见 “四书集注”。

  《晦庵集》100卷。(续集5卷,别集7卷)卷1,赋、词、琴操、诗。卷2-10,诗 (诗余)。卷11至卷12,封事。卷13—14,奏札。卷15,讲义、议状、札子。卷16-19,奏状。卷20-21,申请。卷22-23,辞免。卷24-64,书、札子。卷65-74,杂著。卷75-76,序。卷77-80,记。卷81-84,跋。卷85,铭、箴、赞、表、疏、启、婚书、上梁文。卷86-87,祝文、祭文。卷88-89,碑。卷90-94,墓表、墓志铭。卷95-98,行状、事实,年谱,传。卷99-100,公移。

  《续集》5卷为书、问答。《别集》7卷为书、帖、诗、题跋、杂著、公移。

  《晦庵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朱熹虽为宋代道学集大成者,但其学术“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对哲学、经学、史学,文学都有独到的见解和高深的造诣。《晦庵集》反映了朱熹全面的学术思想。第一,记载了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朱熹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是 “理”或 “天理”。他认为 “理”是万物生成的本源,而“气”则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在理与气的关系上,他肯定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他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 “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但就具体事物来说,他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与气是同时存在,密切而不可分的。第二,记载了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他要求人们 “去人欲,存天理”,完全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他说:“天之生此人,无不与之仁义礼智之理,亦何尝有不善。”他认为有人不能遵守乃是人性不同的缘故。从而他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又称为义理之性或道心)和气质之性(又称为人欲或人心)。天命之性,专指理言,理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理与气杂,故有善有恶。“禀其清明之气,而无物欲之累”的,就是圣人; “禀其昏浊之气,又为物欲之所蔽”的,就是愚者和不肖之人。他把人欲看成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他的宇宙观和认识论,可以在他的“书” 上探明。第三,记载了朱熹不少诗作。如 《新竹》“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生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表达了以竹自况,修身养性,脱俗清高的思想境界。如 《示四弟》“务学修身要及时,竞辰须念隙驹驰。清宵曰日供游荡,愁杀堂前老古锥。”警戒和勉励四弟,珍惜寸阴,及时向学。如《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如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写实抒情,意境深邃,脍炙人口,反映了朱熹的文学成就。第四,记载了朱熹大量的奏札和与人论学的“书”。表达了他的学术观点和政治态度,如《答虞士朋太中》论《易》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一理之判、性生,一奇 一偶,而为一画者二也。两仪生四象者,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二画者四也。四象生八卦者,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三画者八也。爻之所以有奇有偶,卦之所以三画而成者,以此而已。是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圣人又已分明说破,亦不待更著言语,别主议论而后明也。此乃《易》学纲领,开卷第一义。”表达了对《易》的看法。如《跋李焘翁遗墨》“韩退之著书之言,抵排佛老,不遗余力。然读其谢潮州表,答孟尚书及张藉侑奠之词,则其所以处于祸福死生之际,有愧于异学之流者多矣,其不能有以深服其心也,宜哉!”表达了对韩愈的看法。第五,记载了不少墓志铭、行状、祭文等。如 《国录魏公(掞之)墓志铭》、《张浚行状》、《祭刘贡父枢密文》,为研究墓主的生平事迹、政治观点、学术思想提供丰富材料。第六,记载了铭、箴、赞等警戒之文。如 《四斋铭·志道》“曰趋而挹者,孰履而持; 曰饥而寒者,谁食而衣;故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子不志于道,独罔罔其何之?”如《据德》“语道术,则无往而不通:谈性命,则疑独而难穷。惟其原于外而薄于内,故天地以崇之。”第七,记载了朱熹的史学思想。朱熹把“理” 一元论从哲学领域引入史学领域,试图建立一种“天理”与“史事”统一的史学体系。具体表现在《资治通鉴纲目》的编撰上。明正统,斥篡贼; 立纲常,扶名教; 除史弊,法 《春秋》。对史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第八,记载了行移公文,可以使后人了解宋代公文程式,也有助于对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法律诸问题的研究。第九,记载了朱熹的教育思想和成就。朱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讲学授徒,著书立说。他每到一地,整顿县学,州学,创办武夷精舍,制订学规,编撰教科书。建白鹿洞书院,订《学规》使之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学规》也成为各书院的楷模,修岳麓书院,讲学授徒,影响深远。在《晦庵集》中,可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有批判地继承这份遗产。

  《晦庵集》为我们提供研究宋代理学、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文学以及朱熹的理学思想、政治观点、文学成就的大量翔实材料,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很有价值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