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注》是对《老子》所作的注疏。又称《老子道德经注》、《玄言新记道德》。三国魏王弼著。《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裴松之注引何劭 《王弼传》: 弼注《老子》,为之指归,致有理统。共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老子注》是对《老子》所作的注疏。又称《老子道德经注》、《玄言新记道德》。三国魏王弼著。《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裴松之注引何劭 《王弼传》: 弼注《老子》,为之指归,致有理统。共
《老子注》是对《老子》所作的注疏。又称《老子道德经注》、《玄言新记道德》。三国魏王弼著。《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裴松之注引何劭 《王弼传》: “弼注《老子》,为之指归,致有理统。”共2卷,81章。
王弼 (226—249),三国魏名士、玄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字辅嗣。魏山阳 (今河南焦作东)人。少年即负盛名,好论儒道,通辩能言。任尚书郎。正始十年(249)因事免官,死时年仅二十四岁。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史称“正始之音”。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另著有《论语释疑》,已佚,部分散见于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昺 《论语正义》。
本书以论语体用、动静、自然和名教等问题及其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对“道”和“德”的解释,发挥了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提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所有,必反于无”(四十章),以及 “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本(三十八章)的学说,宣称“无”是万事万物的本体,本体的作用是无为而无所不为,故万事万物都是“以物为体”,“以无为用”,否认万事万物有自己的实体。认为静止是“本”,运动是“末”,万变的归宿是“寂然至无”。书中还从自然无为来论证作者的唯心主义本体论,说: “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二十五章)魏晋玄学所谓“穷极”就是指的本体。自然是对“道”的描写,它是就本体说的。书中又说“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十一章) 这是说明“有”所以能给人以便利,是由于发挥了 “无”的作用,这是就用说的。书中表达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是有它的政治意义的。这种观点用在政治上就是老子的“愚民”政策,使人民愚昧,无知无识,没有要求,没有欲望,更不敢反抗,像婴儿一样。书中认为人民 ”多智巧诈,故难治” (六十五章)。因此提出 “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儿”(四十九章)。就是说要使人民无知无欲,和顺得像婴儿一样,这样才能收到无为而治的效果。书中还宣传“以君御民,执一统众”的政治主张。用“以道治国”来统一自然和名教的对立。在注文中多次引用《周易》,将《周易》和 《老子》 互相牵合。
本书版本甚多,主要有明正统《道藏》本、商务印书馆 《四部备要》本、世界书局 《诸子集成》本。近人陶鸿庆的《读诸子札记》附有王弼注文的校勘,可供参考。今收入中华书局版《王弼集校释》。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